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孝义市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政策的条件、程序、收储补偿等,提出孝义市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的优化路径,为孝义市推进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工作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常住,农村存在宅基地大量闲置、利用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和《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地收储的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是盘活我国闲置农村宅基地、提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手段。借鉴城市国有土地储备制度,结合农村宅基地特征,建立基于土地收储的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需要制定统一规范、科学严谨的宅基地收储流程,建立合理的收储补偿标准,制定科学的补偿主体利益分配制度,完善相应的运行保障与监管制度。外部环境建设方面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科学编制区域居民点体系规划,制定“农村宅基地‘一户一宅’管理实施细则”,探索农村宅基地在一定范围内的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建立探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缺失是导致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建立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核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研究结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应以保障农户对宅基地的合法权益、不增加合法占用宅基地农户的经济负担为基本前提,重点是建立农村宅基地收回补偿制度、健全多元化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健全农村宅基地整理、置换、复垦机制。  相似文献   

5.
王贺强 《农业经济》2020,(4):107-109
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利用中存在宅基地需求量增多、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建筑规划之后等问题,同时宅基地有偿退出也面临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补偿资金陷入困境、农民腾退意愿不强等阻力,进而从增加农民收入、补全宅基地立法空白、建构相关退地的激励机制以及构建宅基地入市交易制度等加速农村宅基地退出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存在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增加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农村宅基地闲置土地资源浪费问题,亟需解决。文章以成都郫都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获取一手资料文件,利用案例和合作博弈分析方法阐释了郫都区现行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运行症结。研究发现,郫都区宅基地退出主要存在补偿范围未考虑宅基地资产(生产要素价值),补偿标准激励与约束效应不足,补偿方式相对单一且不利于人口多、原宅基地面积小的农户,退出农户就业创业的融资门槛高等问题。因此,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设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调整法律政策机制,明确利益范围;引入市场机制评估退出补偿定价;重构利益分配机制,科学测算分配比例;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提高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考察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的变迁史,经历了从私有到公有,从任意流转、限制流转再到今天的鼓励退出四个阶段。目前农村宅基地退出还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宅基地流转平台,宅基地退出缺乏激励机制,农民宅基地腾退意愿不强,利益分配不明等因素。促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必须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构建宅基地流转平台,制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激励机制,增加农民非农经济收入等。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进城落户,农村住房空置,"空心村"、"一户多宅"现象日益显现,适时的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边应运而生。本次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切入点,在宁国市改革的背景下,深入了解其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的出台、实施的具体举措、补偿机制、激励方式、宣传力度,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当地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实施现状以及农户对该政策的反应与期望,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分析,进而找寻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完善改革的建议,加强其实践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以来,如皋市紧紧围绕"开展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主题,以"三集中"和"三化"深度融合为路径,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着力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整理试点——通过宅基地成片复垦、耕地高效整合、建设用地挂钩周转,全市三个项目区总面积47430亩,目前已实施结束,整合建设用地8600亩,落实新型经营主体51个,规模经营3.7万  相似文献   

10.
在农村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农村土地资源供求矛盾不断加剧,构建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进而盘活农村数量庞大的宅基地资源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具有现实可行性。虽然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是一项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制度设计,但必须在已有探索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优化推进思路和政策制度,而且高度重视其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从宅基地"双有偿"系统分析视角,探索影响传统农区农户宅基地"双有偿"行为决策的因素,为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IAD延伸决策模型,围绕户主特征及家庭概况、政策实施环境、宅基地"双有偿"规则、认知改革4方面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整体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农户宅基地"双有偿"受这4方面变量共同影响。其中在户主及家庭概况方面,住宅数量对宅基地退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反映出宅基地对农户的住房保障功能;在政策实施环境变量中,与集镇距离变量对宅基地退出呈现"正态分布"、基础设施发达程度与宅基地有偿退出正相关;在宅基地"双有偿"决策中,退出补偿标准对宅基地有偿退出在0.01水平上显著,呈现负相关关系;认知改革变量(宅基地所有权归属、退出对实际生活水平影响、有偿退出政策满意度)对宅基地有偿退出正向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论:在宅基地"双有偿"改革过程中要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在推进宅基地退出时要注意时序分区,加强对退出后宅基地利用和宅基地有偿使用费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阜宁县列入省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的试点后,全县已签订宅基地退出协议20428户,拆除相关建筑12011户,11993户退出了宅基地,复垦后净增耕地7000亩左右。在农村宅基地改革、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既定政策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既是优化人地配置的要求,也是为具备离农条件农民提供土地权利价值实现通道的要求。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退出机制还不完善,导致引导有条件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改革相对滞缓。本文研究在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政府与市场角色厘定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机理,审视了试点地区的实践困境,进而提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过程中,应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应通过承担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保障性补偿责任,消除市场失灵,并防范改革风险,进而通过政府与市场角色的厘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的补偿机制、推进机制和退出土地的利用机制,构建符合理论和现实要求并具有可持续性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通道。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普遍存在着低效闲置的问题,构建起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对农村宅基地在退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推力与补偿机制,指出在构建补偿机制的过程中应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出科学的规划,提高农民的福利,实现公平的补偿与利益分配。只有这样,农村宅基地退出才会拥有足够的推力,获得农民的支持与配合。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扫除农村宅基地腾退和整理的主要障碍,挖掘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潜力,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宅基地退出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住房保障功能及宅基地资产价值的丧失,成为农民拒绝或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根源。因此,必须通过明晰宅基地产权、剥离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建立宅基地经济补偿机制及其他利益导向机制等途径来推动宅基地退出。  相似文献   

16.
政策工具选择与组合对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目标实现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政策工具为视角,构建包含政策工具和目标价值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自"三块地"改革以来,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数量逐步增多,其政策类别呈现出典型"金字塔"结构。第二,中央政府对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依赖存在明显的"差序偏好",高度使用环境型政策工具,相对较少使用供给型政策工具,而对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严重缺乏。第三,政府对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的目标价值认识较为片面,体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政策工具数量远多于生态价值,且政策设计倾向于利用环境型政策工具来促进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完善环境型政策工具细节,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结构,加强需求型政策工具应用和注重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生态价值是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宅基地则被闲置。为确保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亟须对农村宅基地资源进行整合与再配置。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农户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的意愿并不强烈。那么,制约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引导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建立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与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分析陕西省现有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上面,认为陕西目前"一户多宅"、面积超标及"空心村"现象严重,然而尽管地方政府出台了有关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的相应政策与鼓励原则,但还存在诸如退出补偿机制不健全、退出宅基地的利用及收益分配不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监管力度不足、未考虑农民意愿等制约陕西宅基地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该文通过实际调研与问卷调查,从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补偿形式与补偿标准,发展多形式的住房保障体系与实施农村宅基地整理置换复垦机制等方面来构建陕西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研究结论与相关对策为当地政府优化农村宅基地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全国其它省份加快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应重在机制探索,短期目标是在"三权分置"的框架下,引导进城落户农民在保留承包权的前提下,通过流转经营权放弃对承包地的直接经营,稳定获得土地租金收益。着眼长远,需要充分利用二轮承包结束前十余年这一黄金窗口期,加紧部署试点试验,为将来在更广的范围内实施土地退出积累经验。具体来看,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退出机制,需要从城镇和农村两方面入手,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构建相互衔接、动态调整的政策体系;二是建立上下联动、有效对接的财政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双增"趋势对资源利用与耕地保护的挑战,从宅基地功能角度出发对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阶段宅基地承载着生活居住、风险保障、归属承继、支持生产、情感寄托及资本化等多重功能。由于持有宅基地的情形存在差异,宅基地在各种类型农户家庭中所发挥的功能也因此各有不同,进而形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因此,倡导宅基地退出需针对不同持有情况区别对待。从影响农户退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来看,安居工程、风险保障和资金补偿是构建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需考虑的重点问题,其中如何确保农户的土地承包权益不受宅基地退出的影响、解决"两栖"家庭的养老问题、构建可进可退的灵活城镇化路径是破解宅基地低效率使用难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