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繁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转向合作竞争.其中合作竞争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企业的国际战略联盟,它作为企业组织关系中的制度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从对立竞争转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其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即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它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学者和专家对战略联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和细致.本文对于战略联盟的相关概念及一些学者的理论进行了回顾,并作以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3.
刘敏 《现代企业》2004,(12):5-6
信息时代的到来把人类社会和经济带进了一个日益复杂和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变革成了一个国家发展和企业生存的永恒话题。中国企业及政策研究部门应充分重视这一趋势,研究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管理的优势创新,通过合作与竞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获得与跨国公司同等的在华竞争优势,在信息化浪潮中与跨国公司共同发展。跨国公司工业化与信息化经营的区别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和科技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新变化。以信息科技、生物、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技术革命,正以亘古未有…  相似文献   

4.
战略联盟、外包战略的演变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之间广泛发展国际战略联盟、外包战略;开展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国际战略联盟、外包战略改变了企业经营策略、竞争战略和竞争规则。因此探讨战略联盟、外包战略的演变形成过程及对社会资源配置。技术水平的影响是理论界的重要命题。本文利用管理经济学的原理主要分析了战略联盟、外包战略在提高企业成本优势中的形成机理、对社会技术水平的影响以及对企业技术适销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殷瑜 《现代企业》2009,(10):4-5
跨国公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企业组织。跨国公司R&D全球化是指跨国公司从其全球化经营战略出发,根据自身的技术实力与战略目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R&D资源,构建全球R&D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东道国的科技资源,并通过与其它企业的广泛的外部合作,以期获得长期、稳定的全球技术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一、新时期跨国公司发展的特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并购、大型跨国公司主导着国际投资、全球性公司的兴起及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崛起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7.
曾鸣 《中国企业家》2004,(7):119-120
20多年来,中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发展。一方面,通过代理,贴牌生产,合资企业等方式,与跨国公司合作,学习其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随着自身实力的加强,又与跨国公司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通信卫星、计算机互联网等组成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喷气飞机、高速火车构建的交通运输网在全球已铺就并被广泛应用,它缩短了各国间的时空距离,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技术支持;生产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扩大,资源与资本跨国界流动,促使国际经济从区域化发展到全球化;20世纪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财富"已让人信服,21世纪在全球经济竞争舞台上,跨国公司仍将扮演"巨星"角色;我国加入WTO后,国企集团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市场中,为图谋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只能是积极融入国际经济环境,在国际化经营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来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9.
一、全球生产网络的产生与结构 随着产业内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根据主要的地源或国家市场建立竞争优势的经营战略逐渐难以维继,于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和建立生产体系便成为跨国公司获得、保持和加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自20世纪60年代起,跨国公司开始了由面向东道国市场的简单一体化战略向复合一体化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网络组织与我国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以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跨国公司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与环境要求相适应。跨国公司的战略和组织灵活性逐渐成为其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建立在传统层级观基础上的跨国公司层级结构。由于其僵硬的信息传递途径和自上而下的缓慢决策方式使其无法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做出合理反映。基于市场环境与经营绩效的压力.众多公司对自身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内对组织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减少中间层级环节,加强公司内部横向的技术、信息、资源流动,实现组织的无障碍沟通和柔性化管理;对外通过业务合作协定、许可协议、关系合同、分包和战略联盟,甚至彼此间的信任和承诺等措施扩展企业组织边界,形成包括企业的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的外部合作网络。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分析了供应链配送系统中分销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关系.应用最优化方法提出了以转运为基础的动态数学模型。模型中讨论了如何动态地集中控制各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库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并给出了按BENGERS方法设计的求解算法。模型中约束方程数量的有限性保证了算法的收敛性。最后,以苏果超市为背景对模型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的降低库存,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孔庆岩  张莹 《价值工程》2012,31(35):223-224
经济学中弹性问题一直是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且弹性理论的应用很广,而且在不断扩大。本文通过总结微观经济学中弹性理论的内容,介绍弹性理论在现实中的各种应用,为广大经济学爱好者理解及运用弹性理论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8,(14):277-278
对110kV红某变电站#2主变A相高压套管介质损耗角tanδ值增长速度异常做了详细说明,并对套管进行了详细的试验分析,结合试验结果对产生这类情况的原因作了分析和研究,可供类似情况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强氯精生产过程中若控制不当,会使物料结晶颗粒过小,造成氯化锅出料结晶差,出黏料,产生废料,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和废水处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分析了企业文化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并从打造“人本型、民主沟通型、激励型、服务型、学习型”企业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挥好企业文化教育在物流人才培养中作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伟玲  李海平 《价值工程》2012,31(7):136-137
如何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文章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宝同  王琳  郭峰 《价值工程》2012,31(1):275-276
本文建立了场站保障装备管理指标体系,重点对指标体系中各个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风沙是一种以气候为主因的灾害类型,大风是形成风沙的主要因素。地形、降水、气温和沙源也是促成风沙危害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的沙化土地分布特征划分治理区域,通过对其风沙危害季节的风沙扩散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正确评估,统筹设计治理方案,构建防沙治沙的安全格局,能有效地阻止风沙漫延,切断其扩散路径,降低风沙灾害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高技术园区人才流动问题的若干特点,并从制度方面分析了我国人才在园中流动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宁 《价值工程》2010,29(13):140-140
煤炭企业井下锚杆巷道施工过程中,掘进进尺效率的高低与打眼效率密切相关,而打眼的过程中更换钻杆的次数无疑也是影响打眼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试用线性规划技术解决井下锚杆机钻杆长度问题,从而提高打眼效率,提高进尺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