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外省一个县在乡镇、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换届中,采用实地察看、召集群众代表座谈、暗访基层群众、约见人大代表了解情况等多种考察方式,全方位地考察干部的政绩,力争把干部的政绩考准、查实。按照这种考察方式,有5名长期在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偏远乡镇兢兢业业,基础性、长效性工作政绩比较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这种做法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2.
政绩是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笔者曾多次参与干部考察,发现目前许多政绩材料都是由考察对象自己撰写的,并未经过组织或群众把关。这就导致有的考察对象在撰写政绩材料时增加“水分”,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有的甚至捏造事实,把别人干的事往自己身上揽,也给组织部门识人、用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政绩是对干部德才标准的检验.考察一个干部的德和才,主要应看他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就是看他的政绩.一个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最终都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上.有的干部尽管有本事,但责任心不强,只应付事务性工作,当然不会干出显著成绩;有的干部尽管有工作热情,也能吃苦耐劳,却胜任不了所负责的工作,自然也不会有政绩.显然,政绩是衡量一个干部德才最有说服力的尺度.如果不是通过政绩看干部,就会陷入主观主义.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只图利、不做事、碌碌无为者不乏其人,虽然他们在表现上各有不同,但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工作无成绩,局面打不开.如果一个干部在他所负责的部门或某方面的工作中一、两年或更长时间仍无所建树,应该说就是一种严重过失.  相似文献   

4.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西安市“无任用推荐”干部选任方式逐渐完善成熟,得以在全省范围推广.这种干部选任方式,不是空缺岗位的定向推荐,而是靠每年定期的考评、推荐,长期积累群众对干部的基本评价.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式,那些群众广泛认可的干部获得任用的机会明显增大,提高了民意在于部选任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5.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必须注重群众公认 一个干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表现如何,群众最清楚.选任干部,不能把群众的意见"仅供参考",推荐干部的过程是体观群众公认的关键环节.要让群众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领导干部的民主推荐,杜绝选人用人"暗箱操作",增强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度,激发群众对选拔工作的参与度.我们镇巴县2001年底的乡镇换届,乡镇和县级部门共需调配干部106人.  相似文献   

6.
宿彦 《当代陕西》2001,(1):18-19
正确理解干部考察预告制的涵义和意义 所谓"干部考察预告制"就是:在考察前,通过一定方法和形式,把考察工作的目的、要求、条件、程序、纪律要求以及与考察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考察对象)向群众公布,增加考察工作的透明度,让群众明确考察意图,积极主动地参与干部选拔工作,使干部考察工作始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增强党管干部的社会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前,不少地方乡镇一级干部调动频繁,三年两年换一次班,乡镇一级干部在县(市)走马灯一般团团转,群众讥讽之为“铁打的乡镇流水的官”  相似文献   

8.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选用干部必须坚持以政绩取人.因为政绩是干部德才兼备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是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政绩,凭政绩用干部,能有效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干扰,摆脱陈旧观念和保守思想的束缚.只有把德才素质、政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并使干部保持积极进取、争先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依靠干部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强化德的考察,选品德好的人.选人用人,德居首位.实行知情推荐"考德",把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纳入干部考察范畴,突出代表性,扩大知情参与面,让"管他的""他管的"和"他的服务对象"进行推荐,考准干部的德.尝试群众"评德",采取"全面考察、逆向测评"的方式,在被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曾经工作的领导同事、服务对象、街坊邻居等层面考察测评,考实干部的德.坚持研判"鉴德",结合年度考核对班子开展综合研判,对运行不佳的及时开展重点研判,适时开展谈话教育,真正把品德好的人选好用好.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干部路线的指引下,经过广大组织工作者的努力探索,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考察工作逐步向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迈进。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考察工作中不同程度地还存在着主观性、盲目性、随意性、片面性和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传统化的问题,以致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使用干部方面人不尽才、才不适职、职不适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和制约了干部效能的正常发挥。因此,研究建立新时期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考察指标体系,对于落实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更好地执行党的干部路线,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批合格的领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发现有一些领导干部能力很强,工作积极认真,政绩明显,但群众却因其一时一地的不良之举,意见较多,民意测评时得票低迷。这种“99+1〈100或=0”的现象,取代了“一俊遮百丑”。  相似文献   

12.
申真 《发展》1995,(12)
前些年,人们经常议论干部收入的“含金量”问题,近来,又听到议论群众收入的“含水量”问题。议论“含金量”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大权在握和小有权势而又不够廉洁的干部。因为“含金量”高的总是这些人。其主要原因,一是通过权力影响,以无偿或“象征性”交费的形式获取生活资料;二是在价格“双轨制”时,通过“批条”等手段,捞取好处;三是以大量隐性收入、特别是不合理的“灰色收入”增加收入总量。与“含金量”截然相反,是人民群众收入的“含水量”问题。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同时,少数干部也滋长了一股浮夸风。他们不仅过高地估计了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而且有意地夸大收入、拔高数字以显示“政绩”。这种数字,不是以客观统计为  相似文献   

13.
换人不涣神,创建“接力型”班子.一是推陈出新换新人.全区57个社区共选举社区党组织委员198名,新进班子人员106人.选举社区居委会委员233名,新进121人.二是深入调研问民生.开展“走基层、访群众”调研活动,社区干部原汁原味倾听民声,掌握社区工作的“忧”、群众闹心的“难”,强化联系服务社区群众的初心,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20多篇.三是接续发展谋新篇.鼓励社区干部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政绩,坚决反对否定前任、另起炉灶、朝令夕改,只求短期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错误做法,形成推进社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接力态势.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渠道,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们陈仓区针对以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选人视野不够开阔、干部晋升机遇不均、群众参与面较窄、部分人才被埋没等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干部初始提名方式、推荐考察方法和新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从2005年8月以来,采用“三推一考察”的办法,先后7次在教育、  相似文献   

15.
乡镇干部“非本土化”的趋势,形成了一个新的干部群体,这类干部“早晚生活在城里,白天工作在乡镇”,生活城镇化、工作机关化,被群众称为“走读”干部.干部“走读”原因各异,但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是淡化了群众观念,二是涣散了工作作风,三是损害了干部形象,四是贻误了工作时机. 解决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必须立足乡镇工作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既留得住人又留得住心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晓叶 《当代陕西》2011,(2):24-24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西安市“无任用推荐”干部选任方式逐渐完善成熟,得以在全省范围推广。这种干部选任方式,不是空缺岗位的定向推荐,而是靠每年定期的考评、推荐,长期积累群众对干部的基本评价。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式,那些群众广泛认可的干部获得任用的机会明显增大,提高了民意在干部选任中的权重。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13,(9):65-65
乡镇街道干部是党的政策的基层执行者,是党加强同城乡居民群众联系的直接实践者,而且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他们的服务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今年省委、市委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干部队  相似文献   

18.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领导干部的政绩中很少能见到“关注穷人”的内容,也就是说,关注穷人似乎与干部的政绩无关。就以再就业为例吧,说再就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也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也罢,往往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有着紧密地联系。不信咱就回过头去看看,政绩的内容都是些什么?是城市的高楼大厦,是广场、机场,是道路桥梁,是开发区,是招商引资,总而言之,多是些锦上添花之物,很少听说哪个地方把关心贫困人口、解决困难群众的低保、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当作政绩看待的。故而,拆迁啊,盖楼啊,修路  相似文献   

19.
一是坚持走群众路线,靠正确的用人导向凝聚群众。“德才兼备”标准中的“德”,除了政治上的要求外,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坚持用那些群众公认可用并有政绩的干部,用会做群众工作,群众信得过的干部。二是重视地方精神资源的利用,靠高尚的精神激励群众,亚宝集团是全国中药企业五十强之一,在近几年的建设实践中,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干中求助、滚动发展”的“亚宝精神”,开展弘扬“亚宝精神”,加快产业调整活动,直接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也使各级干部和群众受到了深刻教育;三是严以律己,靠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群众…  相似文献   

20.
朱奕 《开放潮》2004,(2):50-50
一段时间以来,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就是可量化的经济增长率。许多官员干部为重“显绩”,而对百姓疾苦、群众困难漠不关心。出现了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搞虚假政绩,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择手段;不实事求是,乱上项目等现象。这使得一段时期以来,所谓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泛滥成灾:几年前,时任阜阳地委书记的王怀忠为把阜阳建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