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明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中土地经营权的性质。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中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逻辑各不相同。不同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直接影响土地经营权的性质。(2)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从而采用"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农村土地权利结构。土地经营权将取代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法定的用益物权。(3)土地经营权人既可以是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农户,也可以是通过转让、互换或者入股等流转方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期限届满之前,土地经营权应当独立于土地承包权存在,土地承包权消灭与否对土地经营权不产生影响。研究结论:明确土地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才能解决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践的疑难问题,从而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拉开了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序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展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也将随之建立和完善,大批的土地承包商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通过流转市场将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既给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提供了新的服务对象,  相似文献   

3.
4.
从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的确立可以有效缓解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生活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成为研究的热点。尽管现行法律不允许农民对所承包的土地进行抵押,但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已是暗流涌动,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出于对农民生活保障的考虑,现行法律禁止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设定抵押.但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需求却现实存在.<物权法>的立法精神为将来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预留了空间,相关的配套制度将使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的形势下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三权分置”改革确定了新时期农村土地法改革的基本方向,农村土地流转也进入一个新阶段,对农民收入、商品和流转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村收入差距的扩大。这就要求我们从政策法规层面进一步推动“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7.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辽宁、河北等省(区)尝试开办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为了解农民贷款难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但此举也引来种种争议,不少人因担忧导致部分农民失地,使农民失去基本生活保障而坚决反对,同时在贷款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缺少法律支持、土地价值评估难、土地处置变现难、贷款风险防控难等诸多障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一直步履维艰,许多地区、许多银行至今不敢涉足这一领域.为此,本文分析了开办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针对贷款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落实,一些种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村经济组织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的抵押融资、作价入股等经济行为日渐频繁,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评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一个评估实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明溪县拥有“中国红豆杉之乡”的称号。2007年开春,明溪县雪峰镇农民林发亮承包土地准备种植红豆杉,但资金问题成了他的“拦路虎”,当他获知农信社可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后,当即以承包180亩土地作为抵押向农信社提出了借款申请。当地农信社经调查核实后,及时给他发放了40万元贷款,成为镇里最大的红豆杉种植户。得到贷款的他,感慨地说“农信社对农民想得真周到,使农民手中的‘死资产’变成‘活资金’,我一定要好好利用这笔资金,搞好生产,及时还款。”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2018年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有关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流转的制度安排,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权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适用我国现行物权法规定的折价、拍卖、变卖等方式,更多时候需要采取创新的实现方式。可以将出租(转包)、入股等流转方式和托管确立为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权实现的创新方式。在承包地经营权抵押专门立法中,借助农村土地制度的概念体系来构造承包地经营权抵押权实现方式的相应规则,是一种较为可取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现状剖析和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禁止以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而以其他方式承包并经依法登记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抵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因此,以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重庆"股田制公司"土地改革试验为例,从法律的视角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的问题做了分析,深入解析了这些问题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所存在的冲突,进而提出了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对<公司法>进行特别规制等措施来建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入股公司的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家庭承包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 ,固然曾经有力地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国农业发中的全部问题。发端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的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 ,把农户塑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商品生产者 ,随之而来的必然要求把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重点 ,放在如何为农民进入市场铺平道路上。但是 ,值得引人深思的是 ,当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 ,又会越来越明显地感到 ,仍然需要继续解决客观存在着的深层次矛盾 ,即农业比较利益偏低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长时期以来 ,许多人都把我国农业比较利益…  相似文献   

14.
总结过去30年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大的成就在于逐步从政策和法律上认可并赋予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奠定了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制度基础,确立了农业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回顾起来,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地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2008年1月,四川省双流县被确定为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始终坚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基本原则,根据还权赋能的要求和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思路,采取重点突破、分步实施、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办法,精心组织,积极探索,扎实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本情况全县共238个村(涉农社区)、1803个组(3674个社);农户20.31万  相似文献   

16.
谢平 《农业经济》2004,(12):22-22
《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但同时也给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的推进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解决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生产经营自主权和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之间的矛盾,是各级农村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必须回答和解决的极为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生效后,国家依法确认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凭证。管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对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1998年二轮承包以来,各地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但根据群众的信访和我们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少数地方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上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土地二轮承包和“两补一建”时,少数镇、村、组由于对发证工作认识不足,没有向实行家…  相似文献   

18.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的实施,进一步形成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格局,旨在放活经营权。对流转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管,是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有效运行的需要,必须积极稳妥实施完善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9.
促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需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始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联产承包经营的实行 ,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对于增加产量、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功不可没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经济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现象 ,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化。其中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制度的改革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又需要不断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完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 ,得益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把土地承包给每户农民 ,由农户承…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安徽省农户抽样调查资料,对农民关于现行土地承包制度、未来农地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失地农民保障措施的认知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认为,农地制度改革应强化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民主权利;改革过程应努力避免农户之间利益分配出现剧烈的变动;农地制度改革的侧重点应集中于农地的征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