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理论先导,推进人才工作的理论创新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人才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人才工作的理论创新,必须牢牢把握三个环节:一是必须认真学习毛泽东人才思想、邓小平人才理论、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制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和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用党的人才思想和人才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当前人才工作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通过人才理论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和完善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所需要的人才理论体系.实践基础上的人才理论创新是党的人才事业不断发展取之不竭的源泉和动力.通过人才理论创新推动人才工作的思路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创新"我国人才创新能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创新能力建设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建设,具体表现为在宏观层面上要通过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和社会创新为人才创新能力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微观层面上要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为人才创新能力建设来塑造内在动力机制.创新应成为全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让创新活力竞相进发,创新人才充分涌现.  相似文献   

3.
王建兰 《江南论坛》2021,(8):后插25-后插27
2021年第6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相当规模的高质量人才队伍.而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人才发展环境是重要因素.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关键要求.人才发展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制度环境.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六大方面:经济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创新环境、自然环境和服务环境.本报告所研究的服务环境特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人才信息化服务平台;政府各部门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人才提供的多方位人力资源服务等.  相似文献   

4.
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的产生依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工作.因此,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近些年来,创新问题的提出,给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把创新问题摆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2021年第6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相当规模的高质量人才队伍.而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人才发展环境是重要因素.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关键要求.人才发展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制度环境.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六大方面:经济环境、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创新环境、自然环境和服务环境.本报告所研究的服务环境特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人才信息化服务平台;政府各部门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人才提供的多方位人力资源服务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人才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人才机制创新"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首位.对新时期企业人才机制创新进行了归纳,为今后的企业人才创新提出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务实高效的激励制度、与时俱进的人才发展规划及以人为本宽松的用人环境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将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新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但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素质,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在知识经济时代,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不再是致富的决定性因素,对智力资源的占有才是掌握经济命脉的关键.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因此重视、培养、拥有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高科技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焦点.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创新基础;改革教学方法,启发创新思维;重视实践环节,搭建创新平台;加强教师建设,培育创新师资等途径,高较能够培养出大批具有独立人格,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马越 《经济研究导刊》2010,(18):285-286
近年来,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高校应为中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而高校教师的创新素质又直接关系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败,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探索出一条能够打造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实践之路.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综合性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企业竞争的核心就在于技术和人才的创新,这必须依靠高校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社会职能的重要体现,有利于企业和高校进一步拓展空间,推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是高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针,也是当前培育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故而,佳木斯大学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着力培养学生对学术科技的兴趣,充分挖掘校园科技创新人才,致力于推动全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与此同时,打造精品科技社团品牌,完善科技社团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指导队伍,进而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更好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农村人才开发的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新农村,人才是根本.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以人才为载体,将科技导入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制度创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科技特派员制度必须进一步创新运行模式,在农村人才开发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白琦瑞 《生产力研究》2006,(12):104-105
人才机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必须从人才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战略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创新和人才成长环境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是时代发展赋予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也是素质教育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而教学观念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做到教学观念更新.具体讲要培养以下观念.  相似文献   

15.
吴晓丽 《当代经济》2007,(14):68-6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金融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加入WTO以后,金融创新人才将临的机遇与挑战越来越严峻.因此,必须加快金融创新人才开发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培养和吸引大批的金融创新人才投身于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为此,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旅游教育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旅游教育产品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文章在分析培养旅游人才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基础上,分别从更新办学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和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习氛围两个角度时创新高校旅游教育理念和方式的途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正日益成为吸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分析了江苏省常州市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现状,剖析了海归人才创新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样本探讨了促进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它地区的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人才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企业兴衰成败.因此,要加强人才资源建设,强化人才规范使用,规范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信息机制,抓好高层次人才建设,发挥人才的作用.同时,要重视人才主流创新,引进、培育人才,强化动态式人才管理,推进建立企业人才成长平台.  相似文献   

19.
一、时代呼唤教育改革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日新月异,国际竞争空前激烈.21世纪国际竞争是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说到底就是人才的较量.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是提高民族素质的.而教育最重要的领域是教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民族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教学上.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本文阐述了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在产教结合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背景和可行性,探讨了创新实践教学的措施,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