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博:国家形象新窗口公共外交新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继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盏事。这些盏事的申办成功、筹建以及开闭幕过程,不仅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同时也是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转折点。本文通过公共外交视角,利用国家形象战略概念,分析了本次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国家形象所带来的机遇,并比较了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会的差异,及其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深人发展,国与国间的相互依赖、文化全球化、舆论效应等因素与各国外交的联系日益紧密。公共外交在改变他国公众的态度以影响他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与传统外交手段相比,公共外交的中心是信息和观点的流通。思维定式与文化差异等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公共外交体系的构建与效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秦移动成功开展公共外交的实践案例,探讨跨国企业在公共外交方面的重要价值、功能及当前企业公共外交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企业公共外交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5,(9)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领导人的频频出访,我国的外交战略也发生了很大的调整,从中国版文明观的提出,到新义利观的诠释,从处理周边关系亲、诚、惠、容的基本方针,到中国梦推动世界梦的战略思维,无疑都在重新雕琢我国对外交流的新形象。文章通过阐释我国当前外交战略的新思想、新观念,深入分析其与国家形象塑造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的文化外交战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自9·11以来,公共外交的概念越来越被世界各国熟识,中国也不例外地参与到研究和实践中。在阐述公共外交的涵义和作用的基础上,阐释中国公共外交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简要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视野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逐渐发展为多层次、频繁而有深度的民间交往,当中国国家形象长期被西方社会蓄意玷污和扭曲的时候,动用国内公众及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与外国公众进行双向平等的沟通交流式的公共外交,应是政府扭转国家形象、塑造值得尊敬的大国形象必须要积极推动的事情,而国力的增强、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为开展公共外交创造了完备的条件,公共外交应该到了让全体国民知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商周刊》2011,(3):24-26
宣传片只是立体宣传的一部分,中国在寻求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应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8.
公共外交一直是美国政府极为重视的外交手段,在实现美国长期对外战略目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公共外交进行了进一步改良,大力提倡“新媒体外交”和“全民网络外交”.这对于宣传美国的外交政策,改善美国国际形象,缓解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实现其全球战略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迫于国内外政治、经济阻力和霸权外交困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效果还很有限。  相似文献   

9.
张静  陈健 《经济与管理》2004,18(2):60-61
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在类似这样的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社会形象管理问题,企业应通过各种方式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应当注意在危机面前必须有道德、讲诚信,在进行公关活动时注意社会利益和自身利益的结合,与媒体良好的沟通,力求社会与企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吴一敏 《经济师》2012,(5):9-10,14
文章在对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国家形象定位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中国国家形象定位的研究及中国国家形象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白岩 《经济师》2010,(3):26-27
商务部"中国制造"广告的投放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国家品牌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制造"作为国家品牌远远没有达到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作用。文章将国家品牌提高到国家名牌与国家形象作反思,以期拓展国家品牌与国家形象的观察视野。  相似文献   

12.
凭借完善的商业市场机制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辐射力,南非被多数跨国公司视为投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总部基地。通过对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投资的17家中资企业的实地调研,本文探讨了中资企业凭借南非这一"经济门户"扩大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的实践。对于中资企业而言,南非有着出口基地、区域总部、示范效应和企业国际化练兵地等功能,这对于开拓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代,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国都更加注重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第一大国,还在以一个新型的大国形象崛起.本文从八个方面分别探讨崛起中国国家总体形象设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家形象问题日益成为国际传播和国际关系领域里的研究热点.成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普遍关切的一个极富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韩国主流媒体对中国广州亚运会报道的整体情况,分析了韩国主流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指出韩国媒体对中国和广州各个方面的报道比较全面、相对客观.只是在涉及到民主、人权、日本、朝鲜等问题时,才表现出负面。本文强调需要不断提升对外传播能力,通过提升国家公民的素质、建设和谐媒体.实施中国媒体“走出去”战略等手段重新塑造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魏贤君 《经济师》2002,(10):246-246,248
企业的公共形象已成为营销战略的左膀右臂。文章就公共形象的组合、处理公共形象易犯的错误、公共形象的塑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李薇 《广东经济》2021,(1):78-81
随着国际传播环境的持续变化和国际行为主体的日益丰富,新公共外交趋向侧重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并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品牌和认同感,而旅游文化产业与提升国家软实力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旅游在新公共外交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创新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以下几点思考:1)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塑造是新公共外交中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胡乐明  王杰 《经济研究》2020,55(12):182-199
公共选择是国家治理不可缺少的行动设计和制度安排。西方国家经常发生的公共选择失灵反映出其公共选择理论与实践从假设前提、投票规则到投票过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其中最根本的逻辑缺陷在于同质性偏好假设过于简化。通过重新界定公共选择理论的异质性偏好假设,可以发现公共物品存在另外两个重要属性——非自愿性和非中立性。基于新异质性偏好假设以及公共物品四维属性的理论框架,可以更好地诠释公共选择失灵。为了有效解决公共选择失灵,需要构建公共选择新机制,以最大限度地真实反映公众偏好,实现长期的帕累托最优和社会福利最大化。通过比对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的公共选择实践与本文构建的公共选择新机制具有很强的耦合性,体现出中国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成效显著,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对如何完善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进一步分析和探索,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