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在一般涉外合同中,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合同所适用的法律,这已经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立法所肯定.而在涉外消费者合同中,国家往往基于保护弱者利益的需要,对合同当事人的法律选择权做出限制.我国2010年颁布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称《法律适用法》)第42条首次对消费者合同的法律适用做出规定,该条将消费者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作出区分,消费者合同适用"消费者经常居所地"法律,以此代替"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同时在一定条件下赋予消费者选择商品或服务提供地法律的权利.此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选择方法,其适当性如何,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由于格式条款一般由经营者预先拟定、 订立合同时未与消费者协商、 在实际消费中消费者很难做到仔细阅读全部格式条款、经济实力和信息的不对等以及部分消费者对格式条款中自己的权益方面了解不多等原因,经常有不公平格式条款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随着有关格式条款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消费者也应更好的了解自己在格式条款方面的权利:对人身、 财产安全方面权益的保护;关于退货、 更换、 修理方面的权利;格式条款中显著方式提示的应用以及格式条款理解方面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3.
睢利萍 《生产力研究》2011,(10):131-133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这个新兴事物正在飞速的发展.但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并没有扭转传统购物中消费者的弱势地位,甚至使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地位更加悬殊,致使网络交易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屡屡发生.文章在研究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套新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面临需求、市场环境、宏观政策等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时,越来越多的厂商采用动态价格策略来增加利润。随着这种策略的广泛应用,消费者选择持币观望而导致市场低迷。本文应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合同设计理论,考虑厂商在面对这些可能延迟购买的消费者时,如何决定价格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厂商通过动态定价无法对高保留价格的消费者实现完全的价格歧视,但可以通过一个返还的合同设计最大限度地获得这些高保留价格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最后,通过比较价格歧视与返还合同下的利润,指出差别定价和返还合同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郝向耕 《经济师》2000,(1):134-134
格式合同是由一方当事人、有关团体或国家机关制定的,或由国家法律直接规定的,包括全部交易条款的一种合同。它是随着公用事业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而出现的。它主要有二个特征:一是合同条款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其目的在于以此条款与多数不特定人缔结合同;二是载入合同的条款是单方拟定的,不是在签定合同时由双方协商拟定,因此,格式合同具有单方拟定的性质,如银行储蓄存款就是一种格式合同。格式合同在相同条件下适用于一切不特定的相对人,其优点之一是能节省时间。对于交通运输、保险、银行等行业来说,其业务量大…  相似文献   

6.
文洁  杨丹丹  孙秋菊 《广东经济》2016,(14):259-260
经营者并不总是处于强势地位,其权益保护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需要改变.经营者权益保护不足主要体现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经营者救济手段缺失、司法中对消费者行为和经营者欺诈界定不合理.对此,需要在立法上承认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平等性、增加消费者义务和经营者权利条款、增加经营者的救济途径、在司法中严格界定消费者行为和经营者欺诈,以妥适保护经营者权益,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确认和维护此种关系的法律形式也有了新的发展.国家合同的出现就是这种发展的重要体现.一、国家合同的概念和特点所谓国家合同是指:国家(包括国家授权的机关和公有企业)作为当事人与外国的自然人或法人缔结的有关金钱债务、开发自然资源、公益事业、国家贸易等内容的合同.国家合同与其它形式的协议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它与一般的涉外经济合同不同,因为一般涉外经济合同是由不同  相似文献   

8.
郝玉红 《经济经纬》2007,(3):154-157
由于消费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权益产生了不利影响,所以必须在法律上赋予消费者知情权,以矫正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关系.现行法律制度对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已做了相关规定,但还需要在责任制度、政府规制、社会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以最终实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品种类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品牌之间的差异性逐渐缩小是诱导消费者混淆产生的原因之一.当然,产品信息传达的模糊性还有信息过量等等都会导致消费者混淆.企业只有在了解消费者混淆与顾客满意的关系之后,才能更好地开展营销活动,更好地为顾客提供服务.本文在借鉴以往的消费者混淆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消费者混淆的三大维度来了解消费者产生混淆的具体原因,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降低消费者混淆的相关建议,为企业更好地开展营销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们需要反什么样的垄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断是指排除或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违反公共利益的行为,如经营者之间以协议、合同或者其他合谋方式,共同进行限制竞争的行为;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企业兼并造成的过度集中;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王元 《经济导刊》1994,(1):54-56
消费者心理与产品外观设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王元要重视消费者的审美观市场营销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活动是一个决策过程,它由消费者需求即购买动机、满足动机的愿望、有意识地选择、收集信息、评价各种可选方案、决定购买和事后评价等一系列阶段构成。这个...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信息资源供求的界定 在进行企业信息资源供求研究之前,需要对"需求"与"供给"核心概念进行解读.需求与需要既有联系又有重大区别.需要是消费者个人内部心理感到的一种愿望,是消费者行为的原动力.消费者的需要只有在消费者本身的有机体组织内对某种事物感到缺乏时才会产生.一般由内在刺激物与外在刺激物而  相似文献   

13.
该文根据投保人结构中组织体占优、保险产品信息分布不均匀及投保目的具有综合性、弱势地位判断的信息占有标准等保险消费特征,界定保险消费者的内涵和外延。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社会和个人相互关系的研究范式,提出保险消费者权利分别具有人权属性、经济法属性和私法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保险消费者权利保护的法律路径包括私法路径和经济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国印  倪得兵  唐小我 《技术经济》2020,39(11):106-117
针对“企业可以在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引入消费者参与”的实践观察,本文构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来研究“在何种条件下,企业选择产品开发前端(后端)引入消费者参与,从而激励消费者真实传递其偏好信息”这一问题。研究表明:存在外生参数(消费者讨价还价能力和参与净效用表征),使得前端和后端引入消费者参与均(或二者中只有一个)能够实现消费者真实传递其偏好信息的分离均衡;前端参与时,分离均衡要求企业通过新产品价格分担(攫取)消费者的负(正)参与净效用,而后端参与不需要这种分担(攫取)机制;在前端和后端参与均能实现消费者真实传递其偏好时,前者优于后者的条件是参与净效用为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特别是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政策的推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并已成为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的消费者保护制度集中体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规定之中。该法颁行7年多来的实践表明,我国的消费者保护制度还存在不少漏洞,亟待进一步完善。一、应明确界定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内涵和外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既然以“消费者”命名,又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首要宗旨,“消费者”就成为一个最为基本的概念,它直接决定着法律的适用范围,对此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沉淀投资、垄断与政府管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企业处于完全竞争行业中,市场供求价格机制会实现帕累托最优,无需任何中介组织和政府管制;如果企业处于自然或人为垄断的市场条件下,政府管制就十分必要,此时往往将管制目标确定为社会福利最大化.当消费者购买产品进行沉淀成本投资,消费者无法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垄断企业就与消费者产生了双边谈判,进而会引起敲竹杠行为,大大降低消费者剩余,即便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也会带来收入不公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管制目标就需要由社会福利最大化转向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否则,不仅不会实现管制目标,而且还会恶化消费者剩余,从而使消费者合理合法地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因而,针对垄断市场,尤其是自然垄断(主要是公用事业部门)市场所进行改革以及重新认识消费者—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消费文化状况下,营销者必须努力去理解消费者在其日常的消费实践中所寻求的意义,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建立的与特定的产品、品牌或其他市场提供物之间不同的基于意义的关系.本文探讨和阐述了应用于消费者研究中以帮助营销者建立这种理解的解释学研究范式,包括它的哲学思想、理论模型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服务业消费者参与、信任与满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消费者参与、信任与满意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针对移动通讯服务的具体情况,运用563个样本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满意对消费者情感信任有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消费者参与创造意愿对情感信任产生间接影响;消费者体验式参与对消费者参与创造意愿和消费者认知信任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并通过消费者参与创造意愿对消费者情感信任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消费者情感信任对认知信任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因此企业在营假销实践中应注重顾客真实需要及其实现障碍,提升满意度;注重情感交流,增进消费者信任.  相似文献   

19.
当消费者产生了购买动机之后,便会开始进行与购买动机相关联的活动.消费者会首先根据经验判断实施内部信息搜索,当消费者不能仅仅根据大脑中储存的信息作出决定,那么他就会从其他的来源搜集信息.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消费者信息搜寻的相关理论,对消费者信息搜寻的来源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这一新兴的交易模式正迅速发展并为广大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但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和非即时性等特征,导致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电子商务消费者较传统消费者知情权更易受到侵害,并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列举电子商务中消费者被侵权的主要类型,对侵权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下对网络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