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反贫困应注意:脱贫又返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上判断,中国20世纪末的扶贫攻坚战实际上进入了最艰苦的拉锯阶段。从这个判断出发看返贫现象,应在意料之中。众所周知,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已从改革开放初的2.5亿减少到1995年的6500万,成就卓著。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6500万贫困  相似文献   

2.
据国家统计局报告,到1995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6500万人。这部分尚未完全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自然资源贫乏、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深山区、石山区、黄土高原区、偏远荒漠地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偏远,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生存条件恶劣,是扶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 为解决现在剩下的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开发式扶贫既是扶贫工作由治标转向治本的根本改革,又是突破封闭,走向市场,由穷变富的必经之路,许多率先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都走的是这条路子。贫困地区除了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扩大开放,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合作,吸引资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通榆县是国家扶持贫困县。全县总人口33万,其中农业人口24万。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重点,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扶贫攻坚。1997年,在遭受历史上罕见特大旱灾的情况下,扶贫工作仍然取得了显著成效。有17个贫困村基本脱贫,占贫困村总数的27.9%,贫困村由61个减少到44个。脱贫人口30261人,占贫困人口的33.3%,贫困人口由9.17万人减少到6.14万人。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三个治本”。一、抓住主要矛盾,从生产条件上治本通榆…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环境下扶贫工作机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国内贫困人口1978年为2.5亿,到1985年末降为1.25亿,到2000年底减少到3000万人,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在1978-1985年间,国内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785.7万人;1986-1993年,农村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平均每年减少640万人;1994-2000年的扶贫攻坚开发阶段,贫困人口减少到了3000万人,年均减少714.3万人.  相似文献   

5.
2000年是打好扶贫攻坚战关键的一年,如期全面完成“八七”扶贫攻坚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必须全力以赴,合力攻坚。到1998年底,九江市贫困人口达539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贫困人口发生率1628%,为全省最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8.87%。为进一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1994年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强调“这…  相似文献   

7.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有关部委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特别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多年努力,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省的贫困人口从1985年的620万人减少到1993年的450万人。自1994年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后,扶贫工作前四年进展比较顺利,平均每年减少贫困人口76万,到1997年底,全省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只剩下136万。但由于1998年我省发生了历史罕见的严重洪涝灾害,致使80多万贫困人口返贫,到去年底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又…  相似文献   

8.
回顾“十五”时期的农村扶贫,有两大现象引起了社会有关方面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一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速度在放慢。2001—2002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比率分别是8.8%和3.6%,远远低于八七计划时期平均的12.2%的水平。2003年,贫困人口数量不减反增80万人。2004年,由于政策好、风调雨顺,贫困人口减少了290万人,是“十五”初来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一年。即便以这样的减贫速度,按2004年末贫困人口2610万人计算,也需要8年时间才能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二是财政扶贫资金被挤占、被挪用、被挥霍的现象,不时在…  相似文献   

9.
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大壮举。我省在扶贫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自1994年以来,解决了69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由119-5万人,下降到1997年底的50-1万人。1997年14个贫困县和38个贫困乡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5元,农民人均生产粮食403公斤,牧民人均养畜20-28头(只)。取得这些成绩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0.
从现在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6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特别是要看贫困的老乡。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陕甘宁老区扶贫应该怎么办?纵观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扶贫历程,会有偶然的巧合。2014年是历史上著名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20周年。"八七计划"的基本内容,是用7年时间解决8000万人口的贫困问题,而陕甘宁老区则解决1908万人。如果从2014年算起,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到2020年,同样用7年时间解决8000万人口的贫困问题,而陕甘宁老区则解决1232万人。所不同的是,起点更高,目标更大。"八七计划"的目标是单一解决温饱,而这一次是"两不愁、三保障",是个多维的目标。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副组长范小建在撰文中说到,如果把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情况相比较,可以看到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的情况:有利条件:一是起步时减贫的速度快。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而"八七计划"起步时,年减贫只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要求:“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一、扶贫攻坚的形势很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我国本世纪内农村扶贫工作的宣言和纲领。1994年实施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食不果腹…  相似文献   

12.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杨汝岱副在广西视察工作时指出: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和政府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弘扬我国人民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济困。在广西自治区首府南宁听取了广西自治区扶贫工作情况汇报,与自治区政府主席成克杰,副主席奉天高,政协副主席钟家佐及有关部门同志进行了座谈。杨副主席说,我国目前有6500万贫困人口,这部分人大都集中在深山区、荒漠区、石山区、高寒区、黄土高原,地域偏远,交通、信息闭塞,林稀木少,缺上缺水,生态环境恶劣…  相似文献   

13.
在扶贫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关系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2900万,从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看,数量不算大,但从绝对情况看,这2900万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是一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乃至中华民族振兴有相当影响的大事。我们从事扶贫事业,就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扶贫开发工作上。在扶贫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处理好扶贫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大局的关系。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关于全社会发展的伟大工程,而扶贫工作是这个伟…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占人国农村总人口的8.87%。为进一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1994年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强调了“这是今后7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国家有效扶持,各方面艰苦努力,扶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5年解决了48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目前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4200万,离既定的时间不多了。扶贫攻坚进入了最后 的冲刺阶段。思路决定出路,面对变化了的新情况,调整思路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既定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进而为下一阶段的扶贫开发、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最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国内贫困人口1978年为2.5亿,到1985年末降为1.25亿,到2000年底减少到3000万人,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在1978-1985年间,国内贫困人口年均减少1785.7万人;1986-1993年,农村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平均每年减少640万人;1994-2000年的扶贫攻坚开发阶段,贫困人口减少到了3000万人,年均减少714.3万人。然而,2000年以后,国内扶贫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贫困人口下降的速度和数量严重减缓,2003年出现反弹想象。对于这种现象的原因,国内研究人员认为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社会保障系统薄弱和自身综合能力差等,扶贫难度加大(王冠,2004);在所剩的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中,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更为恶劣,文化技术素质更低,居住更为分散,构成更为复杂,扶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艰难(2004年《人民日报》短评)。本文以为,除上述原因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扶贫机制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6500万没有完全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因此,农村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农业是扶贫政坚的主导产业,解决温饱是扶贫的重点,扶贫到户是扶贫的关键,种养加是扶贫到户解决温饱的首选项目,而发展种养(?)又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靠产业化集约径营。可见,我们的思路是:根据工作重点谋策略,依托主导产业找途径,立足本地资源选项目,按照产业化集约搞经营。  相似文献   

17.
国家科委发布了进一步推动科技扶贫工作的10条意见,同时还批转了国家科委科技扶贫办公室组织制订的《1996——2000年全国科技扶贫规划纲要》。这是国家科委对“九五”期间科技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是对全国广大科技人员对扶贫开发的总动员。 国家科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扶贫工作的意见》,是围绕解决现有6500万贫困人口温饱的问题,以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贫困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而形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振兴贫困地区传统支柱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8.
移民搬迁:稳定解决温饱的有效措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河北省从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手,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对口帮扶等活动,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实施了“共富工程”。由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1997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已由1994年的706万人减少到244万人。贫困村由1994年的3774个减少到1230个。然而,随着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不断减少,扶贫攻坚的难度越来越大。剩余的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深山区,那里土地瘠薄,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一句话,生存环境恶劣,缺乏脱贫的基础条件。为改变这些贫困乡…  相似文献   

19.
消除贫困走向新世纪本刊评论员历史的步伐正向21世纪迈进。我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伟大事业,加快了步伐走向最后的胜利。从1978年到1995年,世界贫困人口与日俱增,而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却从2.5亿人,减少到6500万人,由占全世界贫困人口的四分之一,降低到...  相似文献   

20.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6月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全国扶贫攻坚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全党全社会要进一步动员起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苦干实干,夺取扶贫攻坚的最后胜利。江泽民在讲到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巨大成就和伟大意义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展之快,成效之大,为世界瞩目。这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