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影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最重要、最本源的要求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而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转变观念,跳出“三农”来研究和发展“三农”,统筹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谋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显然,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不仅思想认识要高度统一,还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是一、二、三产业的综合载体,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交融发展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繁荣,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通过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强县富民,积累财力,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增加农民收入关系着社会稳定,关系着内需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开拓,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解决农民出路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延缓了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现代化所需要的观念的培养。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在于打破二元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3.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增加农民收入关系着社会稳定,关系着内需的扩大和国内市场的开拓,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解决农民出路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延缓了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现代化所需要的观念的培养.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在于打破二元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发展现代林业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山东省郯城县新村乡在发展现代林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发展历程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就该地区现代林业的发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级政府深入贯彻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农村环境的污染与农业生态的破坏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阻滞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对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关键作用。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困难,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辛勤  张丽君 《北方经济》2009,(15):90-90
近几年,我国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水平均大幅度提高,在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应引起重视的是,当前农村金融如何解决为"三农"服务的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问  相似文献   

8.
唐瑛 《特区经济》2008,(4):210-211
培训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落后,新型农民的培训模式应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教育资源条件等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侯军 《中国经贸》2014,(6):226-22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农村为了跟上经济增长的脚步,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但是农村城市之间的差距依旧十分明显,缩小这种巨大的贫富落差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加速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带动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可以加速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加快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能丰富农民的日常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文水县作为一个有60万亩耕地,近38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县,农业经济发展如何,直接影响着全县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注农村、重视农业、保护农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是加速推动文水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进一步构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崔艺红 《特区经济》2008,(9):160-162
村级集体经济在保障农村基层组织的有效运转、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针对目前大多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普遍存在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减少、村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村集体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新农村建设速度趋缓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涣散等问题及其致因,提出了转变观念、破除城乡分治政策、强化政府对农村社会的财政责任及实体化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产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顿雁峰 《特区经济》2010,(4):183-185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本文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仍比农村经济发展相比明显滞后,农村金融发展不足是制约河南省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没有农村科技的进步,就没有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立足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分析研究了当前我国农村科普经费的投入、科普资源建设、农民科学素质状况,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科学普及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清 《乡镇经济》2008,24(6):71-74
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根本条件;可以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出,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可以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劳动办转移,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途径;可以促使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为农民创收提供条件;可以改变农民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扩大内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黄素心 《特区经济》2010,(9):163-165
农村地区资金大量外流和贷款难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障碍。农村金融市场的放开虽然可缓解这些问题,但却很难提高农业的生产率,不能促进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要提高农业生产率,政府除了利用工业反哺农业及促进农民从农业向工业转移之外,还须促进土地流转和支持农民创业,以达到农民收入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山东例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山东省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农村金融信贷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而农村储蓄对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负效应。应采取增加农业贷款的支农力度,强化财政支农的力度,以及避免农村资金倒流等措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曹洪珍 《特区经济》2012,(6):142-144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支持下,乡村旅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随着重庆市南川区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地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都市居民的休闲生活,增加了农民收入,但一些影响其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如何解决南川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促进南川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实现南川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南川区乡村旅游发展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丘  蒋远胜 《特区经济》2011,(11):185-187
本文选取了四川省1999~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结论: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满足农民的信贷资金需求是金融支持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当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谢玉申 《特区经济》2007,(7):120-12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正问题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我们必须从源头出发,从制度安排上解决社会公正问题:让农民享有平等的权力,承担合理的社会负担,享受应有的社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