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8年11月27日,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张成海主持,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理事会名誉理事长陈祖涛、国家标准委副主任石保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理事长矫云起、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赵京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存在明显的偏向性技术变迁和投资专有技术变迁特征.本文将偏向性技术变迁和投资专有技术变迁引入到RBC模型,考察这两种技术变迁对中国经济短期波动的影响.本文的对比研究表明,引入这两种技术变迁的RBC模型能够解释85%和94%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这证实了偏向性技术变迁和投资专有技术变迁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存在着明显的影响.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都是标准化的陈旧的技术,以市场换技术已不再适应中国发展的需要。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去接近技术源,获得技术外溢,能否促进技术进步?文中通过格兰杰检验,对1985~200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技术进步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技术进步的原因,即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由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共同打造的中国自动识别网近日正式上线运营。据介绍,中国自动识别网立足于为全球统一标识系统成员和自动识别企业服务,专注于自动识别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案的推广传播,关注自动识别技术发展,推动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中国自动识别网重点宣传报道商  相似文献   

5.
初夏。福建省武夷山市。 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记者,参加了《中国技术监督》杂志社 举办的记者座谈会。时间短暂,气氛热烈,大家群策群议,畅谈了 如何办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机关刊——《中国技术监督》杂志 (明年将更名为《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杂志)。 中国质量报社党委书记石保权、福建省南平市技术监督局 局长张兴华、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兴、中国质量报驻福 建省记者站代表,以及武夷山市技术监督局和《中国技术监督》 杂志编辑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上,石保权书记就《中国技术 监督》杂志的建设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问题就是技术问题,生产技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过去中国企业在关税政策的保护下,可以说是以极低的成本甚至是零成本获取相对落后的技术.因为可以独享中国市场,用不着多么先进的技术就可以参与市场的竞争.现在不同了,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站在了一起,他们拥有先进的技术,先进技术所产生的优势可以把中国企业天时、地利、人和的所有优势抵消掉,可以让中国企业的产品瞬时间黯然失色.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办?如何尽快获得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技术进步是否存在特殊性是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研究的关键,通过改进增长核算模型并结合对产出的调整和要素估算,本文研究表明中国技术进步的确存在这种特殊性,以投资为主的体现式技术进步是主要技术进步形式,对增长贡献高达28%,中性技术进步贡献则严重不足。但是中国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并无突出优势,且难以实现赶超战略。因此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型增长仍然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的快速发展对技术转移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现状,强调了加强人才培养对提高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性,提出了适合中国—东盟实际发展的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对促进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基于技术贸易而发生的技术转移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文章通过对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存在的专利问题分析,提出提升中国—东盟技术转移能力和专利能力的相应对策,为促进我国对东盟技术转移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技术变迁的视角:(1)将我国秦汉以来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技术变迁I期、技术变迁II期和技术变迁III期);(2)从中国经济增长的市场技术(枯竭态、启动态和拓展态),中国经济增长的政府技术(原始态、当下态和未来态)两个层面分别对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展开论述。本文结论:没有市场技术,就没有中国今天的赶超;没有政府技术,中国的赶超会停滞不前;在下一个千年中,中国对世界带来和所能带来的影响的帷幕才刚刚拉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各国建筑企业将开始全面进入中国,中国建筑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竞争,同时中国建筑企业也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文章通过对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进行SWOT分析,提出中国建筑企业施工技术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对以下项目有接产意向者,请寄信息费40元到530022广西南宁市星湖路24号《中小企业科技》技术服务部李丽华收,款到即告知项目联系地址。 中国林蛙生态养殖 中国林蛙是我国名贵的集药用、食用、保健于一身的蛙类,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林蛙的全身均可入药,特别是雌性中国林蛙的输卵管制成的哈土蟆油,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可开发用于治疗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肝炎、肺病、结核病等药物,在保健食品和化妆品行业开发前景更为广阔。 现提供:中国林蛙集约化养殖技术;中国林蛙雌性诱变技术;中国林蛙生态养殖技术;黄粉虫养殖技术;蝇蛆养殖技术;蚯蚓养殖技术;哈土蟆油深加工开  相似文献   

13.
设施设备技术会员是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成立比较早的一个专业技术委员会,2008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2014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第二次换届。2018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第三次换届。2018年4月,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换届后,由我担任主任的职务,下面谈几点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感受。主要的工作任务,承担的主要职责设施设备技术委员会(下简称"委员会")强调了具有技术性强、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针对行业的设施设备管理现状,做了一些调研。  相似文献   

14.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3—2010年面板数据,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19个细分行业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分析。结论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较快,但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并呈现起伏波动的特征;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行业、区域异质性,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技术效率差异明显;外生性因素中,产业集聚度、企业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和国有经济比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产生负效应;外生性因素对中国不同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标:估计中国工业部门投入体现的技术进步和非体现的技术进步。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工业部门30个行业2002~2014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动态StoNED模型估计了投入体现的和非体现的技术进步。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存在投入体现式技术进步,这在劳动要素上表现得最为突出;非体现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总体上比较低,行业之间差异明显。研究创新:根据动态StoNED模型估计了中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的根源。研究价值:对促进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具有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尚新颖  袁正 《经济界》2005,(1):62-65
一、制度重于技术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肯定离不开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中,技术一直都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更是举世闻名,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数千年历史中都领先于世界,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伍了,从诺贝  相似文献   

17.
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存在自身的内在逻辑。杂交水稻技术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诞生,不仅由于当时中国社会需要的强大推动,同时也是中国水稻育种技术的内部发展的逻辑结果。在杂交水稻技术发明之前,中国水稻育种家们经历了无性杂交、人工去雄的技术创新,也作出了品种间、远缘间的杂交育种探索,为后来杂交水稻的发明准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有偏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从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视角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1978~2015年的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并扩展Solow增长核算方程重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框架。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在技术进步偏向识别、生产函数参数设定及估计方法应用方面存在部分偏误;修正偏误后本文发现考察期内有偏技术进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总体强于要素投入增长,且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近期下滑主要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减缓、资本累积速度下降和人口红利消失引致。研究创新:基于多种要素替代关系、市场假设和技术进步率框架,对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进行全面再评估,通过打开技术进步率的“黑箱”进一步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价值:为有偏技术进步识别和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提供可靠框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物流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代表团访美考察报告中国物流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代表团应美国大东产业公司邀请,由国内贸易部中国物资流通学会和物流技术经济委员会组织的“中国物流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代表团”一行12人,于1995年10月11日至26日,赴美国洛杉矶、纽约、...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表现为技术发展与工业化并驾齐驱与社会变革加速,同时也是各种技术风险孕育、积聚、动荡变革时期。当前,中国经历的技术风险问题具有西方社会技术风险的普遍特征,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特殊表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基于历史视野和全球视野的角度,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就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问题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对技术风险防范的论述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对习近平同志技术风险防范的论述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中国在复杂境遇的转型时期寻求技术风险规避的方法并有效指引中国今后的科技发展道路具有启发意义,为确保中国实现两个阶段发展的目标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