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翔 《经济纵横》1990,(7):40-44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吉林省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农村社会总产值有较大增长。1980年吉林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为64.03亿元,1988年增长到245.73亿元,增长了2.84倍。(二)农业总产值有明显提高。1980年吉林省农业总产值为48.27亿元,到1988年达到140.91亿元,增长了1.92倍。(三)粮食产量获得了空前的增长。1980年吉林省粮食产量仅有859.5万吨,1982年突破1000万吨大关,1984年又突破1500万吨,1988年粮食产量再创1693.2万吨新纪录。1988年粮食产量比1980年提高了97%。主要农产品每亩产量从1980年的163公斤,提到1988年的330公斤,增长102%,平均每一人口占有粮食722公斤,居全国首位。(四)农村中非农产业有了较大发展。吉林省农村工业总产值1988年达到61.89亿元,比1980的8.22亿元增长了6.53倍;农村建筑业总产值1988年为17.66亿元,比1980年的3.4亿元增长4.19倍;农村运输业总产值1988年为11.69亿元,比1980年的1.35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2.
我市粮食总产1978--2009年的三十一年间由59.31万吨增加到108万吨,增加82.1%,而粮食播种面积仅由328.64万亩增加到328.97万亩,增加0.33万亩,三十一年间粮食播种面积基本保持不变,总产增加主要是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粮食单产由1978年的180.5千克提高到2009年的339千克,提高87.8%,其中2003--2009年已连续七年持续增产,2009年全市人均占有粮食433千克,人均占有粮食已连续六年居全省第一。统计资料清楚地告诉我们,今后全市人口自然增产率按6%摊算,每年稳定增加1.5万人左右,按每增一人需增加400千克粮食的最低临界线要求计算,新增1.5万人口需新增粮食600万千克来养活,也就是今后每年需要增加0.6万吨以上才能保证粮食安全。200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首次正式提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问题,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粮食安全”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正式文件之中。到2020年前后,我市至少还有新增326万吨粮食的生产能力,力争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35万吨左右,确保我市长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一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中国,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农民抵抗风险的能力有限,一旦出现自然灾害,粮食产量迅速减产甚至绝收.防范粮食危机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提高粮食产量.通过政府补贴的农业保险,可以提高农民风险承受的能力,从而稳定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4.
基于面板数据的农业气象灾害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俞云  李芳 《经济与管理》2010,24(11):5-8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粮食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极大。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大概70%以上是气象灾害引起的。根据中国近30年的粮食产量统计资料,引入变截距双对数模型在不同阶段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的负面影响均较显著,并且农业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程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供给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以1979—2010年间的中国粮食产量与自然灾害成灾面积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粮食产量与自然灾害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灾害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提高粮食生产的抗灾能力对粮食供给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基建对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农业基建投入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滞后性正向效应,然而,政府农业基建投资政策对农作物成灾面积波动不够敏感,存在以粮食产量为导向的短期化倾向。因此,政府必须持续重视并加大农业基建投入,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以1978—2004年中国粮食产量及其重要因素的时间序列为样本,对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受到单产提高缓慢、播种面积波动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自然灾害频繁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为提高粮食产量、促进粮食生产,首先应该提供一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增加粮农收入是根本。在这个前提下,才有可能提高单产、稳定面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增强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生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粮食和耕地问题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成林 《经济地理》1998,18(1):91-94
1引言安徽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全省土地面积虽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45%.但1995年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油料产量、棉花产量分别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粮食总产量。油料总产量、棉花总量的4、52%、5.53%、8.52%和6.31%。安徽省是全国十大粮食调出省份之一。主要农产品商品量均具全国意义。与此同时、安徽省人口在继续增加、耕发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继续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客观分析安徽省粮食生产和耕地的历史与现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正确认识安徽省农业生产形势.实现农业大省向农…  相似文献   

9.
刘艳  金涛 《经济地理》1993,13(1):65-69
江汉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包括11个县、市,总面积3332.6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25.9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2.94%,总人口970.98万。1988年,该地区工农业总产值达165.5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1.44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4.71%。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分别占全省23.92%、50.18%、21.06%。既是湖北省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0.
《经济纵横》1990,(2):47-52
<正> 一、我省粮食生产效益下降的趋势 (一)粮食生产投入增长幅度大于产出增长幅度,投入产出比下降。先看投入:1980年全省粮食生产总投入是7.33亿元,1981年9.47亿元,1982年10.87亿元,1983年10.20亿元,1984年14.86亿元,1985年13.48亿元,1986年16.66亿元,1987年21.13亿元,1988年24.49亿元。九年年平均投入递增16.3%,1988年总投入是1980年的3.3倍,是1983年的2.4倍。九年投入的历史清楚地说明,我省对粮食生产是  相似文献   

11.
一、福建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逐步向高产优质方向转化。一是粮食等种植业产品向优质化方向发展。2000年,全省优质和品质较好的早稻品种占早稻面积的比例达48.4%,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名特优经济作物有较大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规模已达到20万亩,珍稀食用菌发展速度快,名优茶产量比重达22.5%,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贯彻执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促使农业全面、迅速发展,特别是粮食连年大幅度增产,1984年粮食总产量为8146亿斤,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1985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比1984年减产了500多亿斤,以后几年,粮食生产出现徘徊。粮食生产和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素有“祖国粮仓”之称,历来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省份之一。1979年,全省粮食产量达443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67%。1980年,全省虽然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比上年减产,但仍完成了国家征超购任务。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特别是粮食,是掣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80年代中期以来粮食生产的两次波动,都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一次是1984─1988年。1984年,粮食产量登了8000亿斤的新台阶,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但是,后来由于放松了粮食生产,致使粮食生产连续几年停滞徘徊,到1988年便发生了改革以来的第一次高通货膨胀,通涨率达18%。 第二次是1990─1994年。1988年后接受教训、中央狠抓农业,1990年粮食生产一举登上了9000亿斤的台阶,再加上其他措施,市场物价趋于平稳。但是,由于再次放松了农业,致使粮食产量一直在9000亿斤左右徘徊。到199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3.4%。由此可见,加强农业基础,保障粮食供给,对反通货膨胀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粮食生产对经济体制的转轨有着重大的影响。粮食供给增长,会推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相反,粮食供给紧缺,会阻滞改革。使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延续。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85年开始取消了统购统销制度。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迈出的重要一步,是由粮食增产而推动的一种历史性进步。然而,一旦粮食供给出现严更短缺,旧体制又可能回潮。1995年下半年,有的地方恢复了按粮证或粮票供应粮食的老办法,就是由粮食供给紧缺而?  相似文献   

15.
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中国粮食生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品,国家的粮食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本文依据粮食产量现状,选取1983-2014年32年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影响粮食产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借助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OLS等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影响粮食生产的三大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化肥施用量、成灾面积,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力最大.最后,本文提出了高粮食产量必须依靠技术,严格整治国土,合理施用化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独立以来,械化水平和建立完善的农业产业等措施,萨克斯坦的农业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出口数量等方面。哈萨克斯坦采取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机扩大了哈萨克斯坦粮食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哈尤其反映在粮食播种的面积,粮食产量和粮食的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东川市是云南省水土流失重点区、也是全国泥石流灾害多发区之一、全市总面积1858.7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274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 68.51%;其中轻度流失占25.74%.中度流失占26.47%、强度流失8.52%.极强度流失3. 7%.剧烈流失占4.08%。全市多年平均侵蚀总量 828.34万吨,平均侵蚀模数4456吨/平方公里·年,年侵蚀深3.55毫米、水利工程和河道淤塞严重,抗旱能力减弱.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大量表土流失,导致土壤瘠薄、作物产量低。据统计,1980年粮食产量2527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夏粮播种面积4.4亿亩,比上年调减2500万亩。受播种面积调减、干旱、单产下降等因素影响,夏粮总产 1075亿公斤,比上年减产135亿公斤。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47亿亩,调减5000万亩左右,减幅较大的是小麦和玉米,优质早稻面积扩大到5300多万亩,粮食品种结构有所优化,但是粮食减产、粮食和蔬菜价格持续下降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999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97.5元,比1998年同期增加 20.5元,同比增长2.1%,考虑价格因素在内,实际增长4.7%。而20…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产量为什么会下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将 《经济前沿》2004,(6):16-18
中国的粮食产量由1998年的5.12亿吨下降至2005年的4.51亿吨,主要原因是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劳动供给不足、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自然灾害等因素综合造成的。本文根据中国粮食减产的现状,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出发,深入透析造成中国粮食减产的原因,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给予证明并给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影响甘肃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从而使得甘肃省粮食生产稳定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甘肃省2004—2018年粮食产量及其10个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和预测模型,对甘肃省粮食生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趋势预测,研究发现:(1)无论是在2005—2017年,还是在2018—2025年,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化肥使用折纯量均是影响甘肃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2)通过对2018—2025年粮食产量的预测可知,在未来五年,甘肃省粮食产量是逐年增长的;(3)增加农业机械总动力、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促进农业现代化,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4)由于未来几年化肥施用量仍然逐年递增,给粮食的绿色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惑。因此,化肥的减量使用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