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人们对信用的渴望日趋增强,由此产生了对资信评级产品的需求。经过几年的酝酿发展,宁波市借款企业资信评级行业有了较大发展,但行业规模仍然较小,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评级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二是评级市场的固有特性抑制了现实需求;三是受评主体信用管理意识薄弱;四是制度安排缺陷扭曲了评级产品的消费动机。为扩大借款企业资信评级的现实需求,本文提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2.
曾妮 《科技和产业》2022,22(5):182-187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市场引入信用评级机构,考察是否能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构建包含投资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机构三方的博弈模型,求解一般均衡解。分析发现:一个优质企业占比较高的市场更容易吸引投资并获得较高的融资额度;随着市场中企业质量的逐步提升,投资方的投资意愿不会立即跟上企业质量上升的脚步,存在一定滞后;信用评级机构的人力投入可能成为限制市场出清的硬约束。  相似文献   

3.
《上海经济》2011,(10):70-70
9月21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的债券评级。将美国银行的长期债券信用评级由A2下调两档至Baa1,将其短期债券信用评级由P1下调一档至P2;将富国银行的长期债券信用评级由Aa3下调一档至A1;将花期银行短期债券信用评级由P1下调一档至P2。  相似文献   

4.
信用评级在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信息,充当债券市场看门人,当风险状况恶化时通过降低信用等级为投资者警示信用风险。我国信用评级是在20世纪80年代顺应债券市场统一管理的需要建立起来,起步比较晚,信用评级监管制度不健全,对信用评级的规范运行至关重要的市场准入制度、利益冲突防范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都等都存在一定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本文分析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逐步发展。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产品创新,以及国外评级机构的进入,促进了中国评级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是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三大评级公司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对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信用评级不仅没有起到危机预警作用,反而在一次次地调低这些国家的信用评级过程中使债务危机不断扩散和升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也给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打破国际信用评级市场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依赖,实现国际和国内评级机构对国际评级市场的相互渗透与结合。  相似文献   

8.
李丹 《中国经贸》2011,(22):153-154
信用评级准确来说已有109年的历史,早在1902年约翰·穆迪(穆迪公司的创始人)就已经开始对当时的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对于我国大部分人来说信用评级这个词语是陌生的,对信用评级产业更是知之甚少,包括企业甚至政府对此也不是非常了解。所以,信用评级行业在我国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经过对比中美信用评级行业的利弊,总结了一些观点,在此我阐述一下自己对该行业的看法并提出我认为科学的,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谢征 《中国经贸》2010,(22):151-151
认可制度推动了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在1930年,美联储就开始利用评级结果检查下属银行的资产组合质量了。1933年《证券法》规定证券承销商不能对有价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在实质上赋予了信用评级机构“独立第三方”的地位。目前,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机构是美国和欧洲。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信用评级意识、信用机构的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级指标和评级方法等问题。因此,我国的信用评级借鉴了欧美等国先进的科学经验,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强社会各方面的对信用评级的意识,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工作的组织体系,尽快地完善信用评级覆盖面,提高了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全力做好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使信用评级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穆志勇 《中国经贸》2011,(8):123-124
本文选取山西信用评级发展为案例.概述了山西省2005年以来开展信用评级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结合笔者对信用评级监管的实践和体会,从借贷市场信用评级、国际国内政策环境和评级机构公信力和独立性等方面提出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山西省信用评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人民银行规范、推动和发展信用评级的必要性的阐述,提出了现阶段进一步推动山西省资信评级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国际信用评级业的规范化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周伟 《特区经济》2005,(9):333-334
一、《信用评级机构(即CRAS)活动的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针对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的一系列公司丑闻,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组建了专门探讨信用评级问题的工作委员会。并于2003年9月25日发表了《关于信用评级机构活动的报告》,认为目前信用评级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冲突。同时,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又发布了《信用评级机构活动的指导原则》。其主要内容如下:1.在金融经济生活当中,信用评级机构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信用评级机构是在某一特定日期对特定公司或证券的未来信用可靠程度或义务发布评论。投资者、借款人等一般都依赖于这些…  相似文献   

12.
安狄 《首都经济》2011,(10):21-22
五月以来,全球股市见顶,商品市场见顶,美元见底;同时,美国失去最高主权信用评级,穆迪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欧洲债务危机久拖不决、英国因紧缩政策消减福利而引发动乱,中东动乱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3.
产业安全是指一国自主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信用评级业是金融体系中特殊的中介服务,是控制资本市场走向的制高点,掌握着债券发行交易的定价权。信用评级产业安全,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信用评级业正处于发展的转折时期,科学分析信用评级产业安全形势,是维护我国金融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外保险信用评级制度评介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建强 《宁波经济》2006,(7):33-34,39
本文在对国外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和国内保险信用评级进展情况概述之基础上,针对宁波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建设现状,指出其存在的差距,并借鉴国外经验对如何加强宁波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建设作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5.
黄丽 《中国经贸》2010,(18):89-9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金融业也发展得十分迅速。在资本市场中,信用评级机构能够起到信息平衡的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严重失职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与信用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傅鹏  黄春忠 《南方经济》2021,40(11):60-79
2014年以来,以主要集中于民企的"结构性违约"宣告了中国信用债市场刚性兑付的"结构性打破",债券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利用2013-2017年债券数据,本文深入分析了结构性违约对评级机构行为和效率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发现:首先,信用评级的市场公信力会因政府隐性担保导致的"刚性兑付"而削弱;其次,结构性违约爆发之后,信用评级的整体效率有所提升,但在不同发行主体呈现分化,对于非城投类企业,信用评级对发行利差的影响显著增大,意味着评级公信力的显著提升,而对于城投类企业,评级效率并未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评级机构在违约后采取了差异化的评级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大的非城投类债券,评级机构倾向采取"收紧评级"的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低的城投债,评级机构倾向于采取"放宽评级"的策略。这种策略性行为是导致市场"信用分层"的重要原因,并有可能推升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7.
信用是保险公司经营的基础,而我国保险公司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信用产权不明确。信用评级制度可以有效地明确信用产权,促进保险公司的信用建设,提高整个市场的效率。因此,加快推进我国保险公司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汪巍 《环球财经》2012,(1):82-83
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过去10多年是次级贷款的垃圾债券最积极的推动者。在次贷危机前夕对“两房”次级债券给予了一致的3A评级,目的就是引诱全球的债券购买者跳进陷阱。美国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对日益发展的欧债危机火上加油和推波助澜,一再调低希腊国家主权债务的信用评级,导致了这些问题国家的融资成本急剧上升,直到完全失去市场的融资能力,从而又一次帮助美国对冲基金完成了“做空”欧元牟取暴利的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商业票据市场规模的扩大,韩国政府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培育健全的金融市场和信用经济社会,引入了信用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   

20.
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我国建立完善的信用社会的良好契机,而构建信用社会又以完善的个人信用评级为前提。本文从个人信用评级指标出发,指出目前评级指标的缺陷性,提出更为完善的指标体系;并借鉴国外成熟的个人信用评级模型——FICO信用分,探讨适用于本国的个人信用评级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