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中交二航局中标嘉兴至绍兴跨江公路通道嘉绍大桥工程第1l、Ⅲ合同段,中标金额7.958亿元,工期32个月。该工程是绍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也是浙江省继杭州湾跨海大桥后又一座世界级桥梁。据了解,嘉兴至绍兴跨江公路通道起自嘉兴,接常熟经苏州至嘉兴高速公路,于黄湾跨钱塘江,止于沽渚,接杭甬和上三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2.
2013年,在上虞历史上注定是一个很不平凡的年份,上虞迎来两大千载难逢的盛事:嘉绍跨江大桥和杭甬高铁的建成,上虞同时迈入“大桥经济”和“高铁经济”时代。双重叠加的重大机遇,是一个县域经济所罕见的;双重叠加所释放的效应与能量,对上虞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江苏经济》2003,(4):84-85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是江苏省“四纵四横四联”公路主骨架和南北跨长江公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世纪之初国内标准最高、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技术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对完善国家和江苏省公路网络,缓解过江交通压力,加强长江南北之间的交流,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改善长江安全航运条件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通大桥对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明华 《特区经济》2006,(5):274-276
苏通大桥是目前世界上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斜拉桥。大桥按双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是国家沿海公路大通道和江苏省规划的“四纵四横四联”骨架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江苏省高速公路主骨架的重要跨江通道。苏通大桥建成后,将从根本上提升南通的区位优势,奠定南通交通枢纽的地位,使南通真正融入上海经济区的核心圈,并对南通产业结构的调整、港口工业的发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及人们思想观念变革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近几年的工业园区建设中,一些地区受区位、用地、交通等因素影响,相继涌现了“托管”、“飞地”等跨行政区域园区开发建设模式。按产生“飞地”的动因分析.一类是扶贫式异地开发,由当地政府协商,省政府批准设立,如浙江金磐扶贫经济开发区、鄞景扶贫经济开发区;另一类是为谋求发展空间,跨行政区域建设园区。由于土地资源紧张,制抑了产业发展,经过政府间协商,冲破行政区划束缚,到土地比较充裕的地区建设工业园区,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驻海宁区块。再一类是生态资源和结构调整互补发展,如新昌制药厂在袍江开发区建设1000亩的绍兴袍江新昌工业园。  相似文献   

6.
项目动态     
《中国招标》2011,(40):34-36
重庆:"十二五"跨江大桥将达30座从国际桥梁与隧道工程技术高峰论坛获悉,重庆市主城在嘉陵江和长江上规划修建的40座跨江大桥已建成26座,在建4座。"十二五"期间,主城将开工建设寸滩、郭家沱、白居寺等长江大桥;红岩村、水土、高家复线桥花园、礼嘉、宝山等嘉陵江大桥。到2015年,主城区的跨江大桥数量将达到30座以上。  相似文献   

7.
丁建萍 《东方经济》2003,(11):22-26
“绍兴城要移,向着上海的方向移。”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绍兴市大城市发展战略中的第一要。目前绍兴考虑的就是如何“城市北移”,“兴建大型基础设施,拉近沪绍距离。”规划中的绍兴跨江大桥将横跨上虞市和嘉兴市之间5000米宽度的钱塘江,一旦建成,沪绍之间的车程将由两个半小时骤减至一个半小时。“绍兴不要国家一分钱,自筹资金65亿也要建设跨江大桥。”10月16日开幕的绍兴鲁讯艺术节上,包括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投资环境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更显出绍兴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这份雄心。城市北移,制造业北移。上海郊区173工程试点区早被坊间众说纷纭,绍兴,只是在对岸的杭州湾划一个圈,便挥就了一个350万平方公里的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区。于是,整个绍兴便走进崭新的“杭州湾时代”,成为又一轮投资新热土。  相似文献   

8.
2012年是象山港大桥建成通车之年,也是“两区”建设全面启动之年。象山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六个加快”战略,牢牢把握象山港大桥建成通车和海洋经济崛起的历史性机遇,深入实施桥海兴县战略,扎实开展“大桥建设决胜年”、  相似文献   

9.
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湾大桥的动工建设,使玉环一举终结“交通区位末端”的历史,跨入崭新的大桥经济时代。要围绕开放合作、城市建设、产业升级三大战略重点,做足做好大桥经济文章。  相似文献   

10.
苏通大桥南起苏州的常熟,北至苏北的南通,将苏南和苏北紧紧连为一体。南通,原是“南不通”,大桥造好了,才是名副其实的“南通”。交通的制约,严重阻碍了南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南通与上海都处在长江人海口,长江南北发展差距巨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交通无疑是最致命的因素。苏通大桥全长32.4公里,主桥跨达1088米,是长江上最长的大桥,也是迄今世上最长的斜拉桥。苏通大桥的通车,不仅为南通的起飞插上了翅膀,而且为整个苏北的发展打开了通途。上海前往苏北,可径直取道南通,走沿海高速,直抵盐城、淮安乃至连云港,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路程。  相似文献   

11.
长汀隧道是1995年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五桥一隧”过江通道项目之一.也是南京高速外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南京市“沿江成束、跨江成环、南北放射、内外沟通”的交通总体架构、巩固南京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对实施南京“跨江发展”战略.形成南京长江两岸相互融合、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跨江发展新格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宁波通讯》2014,(20):2-3
<正>小港街道位于北仑区西部,西连宁波东部新城,南接鄞州,北与镇海隔江相望,是北仑区连接宁波市区的重要通道。目前,"三快两高两桥两轻"交通体系正逐步建成,东外环、江南公路、通途路等三条快速主干道、绕城高速、疏港高速两条高速公路、明州大桥、清水浦大桥两座跨江大桥都已相继建成,规划中的轻轨2号、6号线连通辖区。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先进单位、省百强乡镇、省卫生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科技示范街道、市"五好"乡镇党委、市经济实力廿强镇等。目前,域内已形成装备产业基地、纺织工业园区、渡头董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块,形成了机械制造、制笔文体、电线电缆、纺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时期,绍兴要紧紧把握“突出主题、率先发展,推进转型、集约发展,强化动力、创新发展,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着力推进“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绍兴、和谐绍兴”建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一条京杭大运河贯穿杭嘉湖腹地,一条钱江通道加速杭州、绍兴与嘉兴乃至长三角的沟通,一座跨海大桥给杭州湾两岸发展带来新机遇……杭州都市圈的蓝图也随之变得清晰可见。作为全国都市圈第一方阵,杭州都市圈子囊括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市全境,总面积34585平方公里,正崛起为长三角地区抱团发展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以天堂城市为核,江南腹地为界,杭州都市圈的未来将如何勾勒出一幅崭新的自画像,值得期待,更是成为城市圈建设的国家样本。  相似文献   

15.
大桥前景     
《宁波经济》2006,(12):M0001-M0001
无庸讳言,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重要性已深刻规定了宁波未来的走向。宁波跨杭州湾大桥连同在建的甬金高速、舟山"陆岛工程"和已有的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形成"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络体系。西引杭州、江西,北接上海、江苏,南联温台乃至福建,东延舟山,宁波由此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世界上在建的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通航孔桥主塔即将封顶。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预计2007年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纵贯中国南北全长5000多公里的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大桥北起嘉兴海盐,南止宁波慈溪,全长36公里,建成后,宁波至上海的陆路距离将缩短  相似文献   

17.
泰老友谊大桥的建成将促进印支经济的发展(泰)老兵35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一座泰老友谊大桥已横跨在湄公河上,这标志着泰老两国的关系更加密切,泰国皇上亲自主持了友谊大桥揭幕仪式。主持这座大桥建设工程的是澳大利亚,澳国还拨款6亿铣资助这座大桥的建设。大桥被认...  相似文献   

18.
杨忠历 《中国西部》2012,(25):19-19
“8月24日晨,哈尔滨一座跨江大桥发生整体塌落,记者在现场看到4辆货车掉落地面。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据悉,该桥去年11月6日建成通车,估算总投资18.82亿元,为中国长江以北最长跨江桥。”(8月24日东北网)  相似文献   

19.
正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建成的第二座跨海跨江大桥,它将上海、宁波两城的陆上距离拉近了100余公里,实现了宁波人民"将杭州湾天堑变通途"的百年梦想,改变了宁波的发展轨迹。大桥运营,离不开全体管理者的心血和汗水。自2008年5月1日大桥通车以来,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局带领大桥运管各方和全体大桥人,按照"一流大桥、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的总要求,严格监管,精心养护,  相似文献   

20.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建,使长三角既有的城市格局得以重洗,能否借大桥之势,融入上海二小时经济圈,成为环杭州湾城市群热议的话题。大桥南岸的慈溪市,通过将近三年的应对准备期,基础设施、发展空间、产业基础、服务措施、要素支撑、文化积累等条件已充分具备。产业特色鲜明、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桥经济”雏形已初步呈现。笔者认为,慈溪市要用好用足“大桥经济”效应,跻身于长三角经济强市之列,应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便捷、滩涂资源丰富、民间资本丰裕、产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