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浙江工商》2010,(3):4-5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浙江现象”。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浙江现象”和浙江代表委员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9,(23):38-38
浙江城市化之所以能成为“浙江模式”,主要在于使城市化产生结构性优化和功能性提升的综合功能,推动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6,(12):34-34
“2006浙商大会”在杭召开,商贾云集,群贤毕至。大会围绕“创新、合作、发展”的主题,共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之大计。一年一度的浙商盛会,在带来思维碰撞、商机际会的同时,也使得“浙商”这一称谓,逐渐成为广大浙江民营企业家共同的知名品牌。然而,在“浙商”的背后,体现的又是怎样的一种群体特征和社会认同呢?  相似文献   

4.
《浙江经济》2007,(19):15-17
《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是浙江“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的主要专项规划,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个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专项规划,是浙江“十一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实施“电力先行”战略决策,已成浙江省委、省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这必将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内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建设“信用浙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打响“信用浙江”的品牌,有利于提升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形象,有利于浙江产品和资金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要加快“信用浙江”建设,完善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加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努力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证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7.
《浙江经济》2014,(1):1-1
凭着对市场经济的高度敏感和创新创业的不懈追求,浙江抓住发展机遇,30年间创造了人间奇迹,浙江经济成为中国最具特色、最有活力的区域经济之一。生长在浙江这片热土,得益于浙江经济波澜壮阔的辉煌历程,《浙江经济》杂志由小变大,茁壮成长,逐步形成了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成为“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浙江省一级期刊”,并被编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同类期刊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评价。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是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人为本,协调与和谐成为发展的新目标,加强社会管理,适当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和质量,构建和谐稳定社会,成为浙江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于新东 《浙江经济》2014,(19):19-19
不管走到哪里,人们对浙江最集中的评价就是“民富”,最高度的评价也是“民富”,最羡慕的评价还是“民富”。“民富”当之无愧、当仁不让地成为浙江改革开放至今的一大金名片,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巩固发扬、做大做强这一金字招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浙江进一步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宁波通讯》2012,(19):25-26
2004年5月,我市根据省委建设“平安浙江”的重大决策部署,作出了《关于建设“平安宁波”的决定》,全面开展“平安宁波”建设。2010年9月,我市被中央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今年2月又明确将我市培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都市从整体上创新社会管理的样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推进平安建设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在浙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委六次全会作出的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决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在建设“平安浙江”战略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激励下,浙江坚持“和谐是共同的追求,平安是最大的财富”理念。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全力以赴开展“平安浙江”创建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努力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浙江工业大学50年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和发展目标的科学认识,凝炼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办学特色:一是以“浙江精神”办学,即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具体特征为:确立办学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实践现代“工程化”教育的新思想;构建大学管理的新体系;二是与浙江经济互动,即主动适应、有效服务,具体表现为:满足社会需求,成为浙江省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成为浙江省科技研发的创新基地;开展软科学研究,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浙江正站在“十一五”发展的新起点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的攻坚、开放水平的提升、社会结构的转型、利益关系的调整,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省委提出并推进“法治浙江”建设,是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对浙江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进一步完善。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指出,在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提高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前年,一位身家逾5亿的浙江民营集团董事长邀请笔者给他们做企业发展战略咨询,在谈及企业信用管理问题时,这位董事长感慨万端。他坦陈在创业初期,也曾有过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因为当时周围的人都那么做,自己只能随大流。而在今天的浙江,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都把信用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加入到共同建设社会信用制度的行列。不过这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担心,如果只有少数地方动真格打造信用社会(比如“信用浙江”、“信用广东”等等),那么社会信用较好地区的企业同信用较差地区的企业做生意,信用风险还是难以防范。从这个案例可以窥见,信用缺失越来越成为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吸引外地民间资本的制度“短板”。  相似文献   

15.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育水平的重要标志。服务业的滞后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浙江提高区域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十一五”期间,浙江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积极合理地引进和利用外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以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等用电大省,甚至包括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省,均不断出现拉闸限电的尴尬。一时间,“电荒”突然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是浙江按照省委确定的“立足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继续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新的一年。综合分析,2006年全省社会发展将呈现以下七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冯洁 《浙江经济》2007,(19):13-14
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信用浙江”的战略决策,五年来全省上下按照率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目标,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走在全国前列。新形势下“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发展战略给“信用浙江”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发展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将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支持,“信用浙江”建设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发出巨大发展活力的世纪,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并臻于至善的世纪。培育和弘扬“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的热浪,澎湃在浙江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信用浙江”专栏应运而生,为打造“信用浙江”提供政策导向、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文化环境,冀望于营造“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氛围,终极指向经济顺畅、民众福祉和社会和谐。我们仰重有志于信用建设的笔杆英雄,呼唤理性的文字和灵感的思维,期待不同凡响的空谷足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王祖强 《浙江经济》2014,(23):12-13
“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更是建设“两美”浙江的突破口与切入点。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努力,“五水共治”在倒逼浙江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全省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破解一系列影响科学发展老大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水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