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诗立 《浙江经济》2007,(16):29-29
今年来我国太湖、巢湖、滇池三大湖泊相继爆发蓝藻污染事件。整体上,我国大江大河、平原水网的污染非常严重,已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改变目前“以治为主”的污染防治理念和体制安排,加快建立污染“以防为主”的体制机制,将是扭转我国环境污染不断恶化态势的根本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太湖爆发蓝藻,滇池、巢湖爆发蓝藻,江苏沭阳因水污染导致20万人断水……入夏以来的短短一个多月内,令人震惊的大规模水污染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在此情形下,国家环保总局使出最后的撒手锏——流域限批,但这已是环保部门目前让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过快增长,全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地提出了在“九五”期间重点抓好“三河三湖”即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浙江省杭嘉湖地区是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信息》2007,(12):32-33
江苏无锡太湖蓝藻事件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这些日子,环保局和地方政府都在为这一书件忙碌,而此时,中国围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表示,七大水系中,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同时,太湖、滇池为劣五类水质。在生态和环境学者眼里“这是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整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今年入夏以来,因太湖富营养化加剧、气候异常、水位偏低等诸多因素,导致江苏省无锡市区域内太湖蓝藻提前暴发,无锡市饮用水源大面积污染,自来水供应几近瘫痪。客观分析,此次太湖突发性生态灾害,是天灾更是人祸,整个太湖流域地区都有责任。小小蓝藻在一夜之间让无锡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再次敲响了水环境保护和供水安全的警钟,提醒各级政府亟待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对于“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的重庆来讲,有着特殊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如何治理太湖污染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太湖富营养化是这次太湖蓝藻大暴发的根源,资源化脱氮脱磷是治理太湖蓝藻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蓝藻打捞资源化利用、水草种植资源化利用和湖泊清淤资源化利用三大具体措施。文章最后指出,既要严格控制好源头氮、磷物质排放,也要采取切实措施脱氮、脱磷,太湖水体污染的这一痼疾才能得到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持续理论的太湖流域污染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水平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随着长期以来经济利益的驱使,太湖区域面临严重的水污染。2007年蓝藻危机爆发,敲响了流域治理的警钟,但10年的治理成效并不明显。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经济主导的博弈,深入分析太湖水污染的形成根源,并基于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可持续理论,提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太湖污染综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江苏无锡自来水水源遭蓝藻污染.引发用水困难和抢购限积饮用水的现象,因为信息披露及时,开展了“引长江水济太湖”的稀释工程,同时采取打捞蓝藻、人工降雨以及采购净水等措施.使情形有所好转,不过问题的根子未除。“引江济太”、或“打捞蓝藻”、或“供应纯净水”等举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恐怕无法根治污染。  相似文献   

9.
蓝藻暴发是太湖面临的重大水安全问题,通过分析蓝藻的生理特性,结合太湖的气候特点,得到蓝藻水华形成的原因为营养盐和气象条件。水体污染造成的富营养化是蓝藻生长发育和暴发的基础,而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等气象条件是蓝藻暴发的必要条件。只有上述条件同时具备.才有可能出现大规模的蓝藻暴发。现有的蓝藻治理措施主要有源头控制、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态修复等。  相似文献   

10.
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在被“限批”的名单中,安徽省的巢湖、芜湖和淮河岸边的蚌埠市同时“榜上有名”。一时间,安徽被外界看成了水污染重灾区。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赴安徽实地调查采访三地污染状况,所到之处,污染惊人。 其实,包括饮用水在内的水污染不仅仅发生在安徽,有专家称,种种迹象表明,由江、河、湖、海的水污染而造成的居民饮水危机已经到了一个“坎”。  相似文献   

11.
在第36个世界环境日来临前夕,无锡太湖大面积蓝藻暴发,让人们颇感震惊,它再次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地方原来的蓝天碧水已被现在的灰天暗日所替代。沙尘暴、泥石流、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一次又一次地敲打着我们脆弱的神经,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太湖蓝藻事件.青岛浒苔事件等一系列生态灾难也一次次向我们敲响警钟: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正>一场由"太湖蓝藻"引发的"无锡饮水危机"事件,再次向人们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事实上,太湖水的污染问题已经存在十几年了,太湖流经三省一市(苏、浙、沪、皖),所以蓝藻危机并不是无锡一地所造成的后果,而是太湖四周和太湖流域方方面面都有责任。没有人去分析太湖污染的责任在谁,因为太湖是跨界湖泊。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在取得工业化和城市化辉煌成就的同时,巢湖蓝藻、淮河水污染及雾霾天气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笔者计算了安徽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并利用相关指标对安徽省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很多地方原来的蓝天碧水已被现在的灰天暗日所替代.沙尘暴、泥石流、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一次又一次地敲打着我们脆弱的神经,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太湖蓝藻事件,青岛浒苔事件等一系列生态灾难也一次次向我们敲响警钟: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湖蓝藻事件的爆发,给江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而目前关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有人涉及。WSR方法论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工具。因此将WSR方法论应用到太湖蓝藻事件社会影响的分析中,并通过事理—人理(SR)的EAPs概念模型建立,对太湖蓝藻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从居民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环境意识、社会就业、公共服务六个方面进行详尽的分析。旨在通过对太湖蓝藻事件社会影响的分析,为研究社会系统和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盛恺 《乡镇经济》2014,(6):F0004-F0004
巢湖,古称南巢,地处皖中,襟湖带江,是安徽“金三角”的腹地,素有“东方日内瓦”之誉。巢湖是断陷构造湖,湖型狭长,从空中鸟瞰,像一鸟巢,故名“巢湖”。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方圆800里,烟波浩渺,白帆点点。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和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  相似文献   

18.
最近的几个月,相继发生于陕西凤翔、湖南武冈和昆明东川的"血铅事件",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这仅仅是中国众多环境污染事件中的三例,从早些时候的松花江水污染、太湖蓝藻大爆发,到盐城断水事  相似文献   

19.
《江苏科技信息》2006,(4):59-60
主题一:水 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的水环境生态有所恶化,湖泊与河道水质明显下降,城乡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存在隐患。“十五”期间,我省针对水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组织实施了“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相似文献   

20.
数字点击     
江苏:安排20亿太湖治理专项资金江苏省政府近日出台《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计划实施八类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085亿元。该《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有效控制太湖湖体富营养化程度,实现水质明显改善;再用8-10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江苏省财政今年从新增财力中安排20亿元的太湖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从明年起,太湖地区各市、县(市)从新增财力中划出10%-20%,约20亿元,专项用于水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