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年内共加息6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10次。但是,这一系列紧缩政策似乎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在11月份央行采取严格的“窗口指导“之前,广义货币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年内共加息6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10次。但是,这一系列紧缩政策似乎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在11月份央行采取严格的"窗口指导"之前,广义货币  相似文献   

3.
周茂清 《西部论丛》2008,(11):54-57
进入2007年以来,面对投资、物价、资产价格等过快增长的势头,央行出台了诸如提高存款;佳备金率、提高利率以及发行央行票据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然而,由于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偏紧的货币政策虽然使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其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分析当前货币政策运行所面临的困境,深刻剖析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原因,对于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3~1997年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开始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严重的通货膨胀由1995年开始得到了抑制。1998~200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1997年,我国经济开始出现国内需求不旺的情况,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影响,我国形成通货紧缩的局面。基于此,从1998年起正式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外汇储备剧增导致的货币政策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晖 《新疆财经》2006,(5):65-70
外汇储备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根据“三元悖论”,中国政府为确保汇率稳定,同时实现资本准自由流动,必定要以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性为代价。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大量外汇占款导致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陷入被动和效果趋弱的困境,给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提出更加复杂的难题。基于此现状,本文对该困境形成的原因和不利影响加以分析,尝试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实证分析:1998—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中国的贷款总额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实际产出增长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等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发现在中国货币政策能够同时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影响通货膨胀率,但只能通过货币渠道影响经济增长率,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安娜 《中国经贸》2009,(6):146-147
我国目前实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分析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以及中国目前面对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提出目前我国选取货币政策目标的建议,并据此浅述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9.
苏剑 《中国报道》2008,(2):68-71
2007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布重要信息:已实施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调整为“从紧的货币政策”。 在经历了连续四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已发生较大变化。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局面,政府对2007年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进行了准确判断,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功成身退,“从紧的货币政策”登上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谢谢主持人.在经济学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预言的话你别改,坚持你的观点总有一天会对的!(谢国忠一直在预测美国经济危机.他每年对第二年的很多预测观点在多年之后都被证实是正确的.他一直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存在泡沫.--编者注)  相似文献   

11.
虚拟资本的扩张与货币政策的困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针对虚拟资本与货币传递机制的关系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首先回顾了虚拟资本的扩张与泡沫现象,然后剖析了货币传递机制之争,最后通过虚拟资本对货币机制的影响分析了货币政策所存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不论采用怎样的中介工具,最终的调控对象都要落到货币供应量这个指标上来,如果央行所选取的中介工具与货币供应量不存在灵敏的互动关系,那么这个中介工具也就无法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我国在货币政策选择上存在许多自相矛盾之处,主要包括总体目标和中介目标不明确;货币政策缺乏常规的政策工具;政策实施的独立性受到僵化的汇率政策的限制;政策操作的实际效果与政策制定的初衷相背离等等。因此,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8,(3):12-12
【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1月8日】在西方,人们对于货币政策的研究是如此缜密,会在央行声明中反复寻找政策重点的微小变化。因此,在中国(据称是全球经济的救星)几乎没有人在意央行货币政策,这种奇怪的现象让人很难理解。简言之,中国人民银行(PBoC)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稳定和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大家下午好!我也看出来了,上一轮基本上是给政府出谋划策的,谈应该怎么做,政策优化,我们这一拨人基本上是市场上的人,不管政府怎么做,告诉我怎么挣钱.但是我们做这个市场研究肯定也是离不开政策了,我这里最多的还是想展望一下未来我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不是说政府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陈涛 《特区经济》2006,(4):23-25
在转轨时期,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特征决定了货币政策追求多目标具有其客观必然性,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中央银行应把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经济结构均衡、国际收支平衡明确纳入最终目标集,并通过确定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和次要目标、设定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集与短期目标集、以目标区间取代目标单值来增强多目标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7.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近日表示,次按问题对内地的直接影响不大,预计内地今年经济增长保持9%~1o%,而CPI全年维持于5%。林毅夫指出,内地可投资领域多,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亦加快消费增长,相信今年整体经济增长可保持较快水平。对于内地的通胀压力,林毅夫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而在提高利率和增加存款准备金率两种经济手段中,  相似文献   

18.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行的是单一银行体制与高度集中的货币信贷管理制度,这是整个计划经济时期货币政策实施的基础环境。单一银行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可以通过综合信贷计划直接控制现金发行量和贷款总量,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实现保证币值稳定,使流通中的货币与商品量相适应的货币政策目标。1952—1957年间,中国人民银行以现金发行量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进行直接调控,对货币政策变量能够有效控制。1958年的信贷管理制度改革,破坏了与单一银行体制相对应的制度安排,导致中国人民银行对贷款总量失控,结果引发严重通胀。1966—1978年间,银行组织机构虽然遭到破坏,但中央仍掌握对信贷的控制权,货币供给没有失控,这期间通过严格管制价格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李成  赵轲轲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3):88-92,121
文章主要研究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理论部分分析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两国模型关于货币政策跨国传输等相关问题。货币供给分为国内供给和外部输入,通过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变化可以分析外部货币的输入影响到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在流通过程中由于乘数效应影响了货币供给量。外部货币的输入影响央行调控独立性的发挥,外部货币的输入容易形成对国内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某种程度的冲击,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增加。经验分析发现,美元输入对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影响到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影响到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及执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