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通过热泵技术可实现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双向应用。文章从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发展对浅层地温能资源需求出发,分析国内外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评价滨海新区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提出适宜滨海新区的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式及建议,为滨海新区节能减排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浅层地热能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浅层地热是来自于地下的能源,具备清洁,可循环使用的特点,特别是目前对清洁供暖价格进行市场化的调整,使得供热项目也具备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浅层地热供暖项目也具备了实物期权估值的必要条件,目前地热能大开发利用已经被列入到了十三五规划当中。但已有的文献中,对浅层地热供暖项目的价值评估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实物期权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结合目前浅层地热供暖制冷项目的特点,发现其存在或式期权,和式期权,串联式复合期权的特点,然后采取合适的方法去构建合适的模型,然后对其进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地温能等新型能源资源赋存量大,开发利用技术逐渐成熟,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安徽省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城镇新型能源资源大量闲置、热源资源使用和开发强度不合理、管理部门多元、系统管理缺乏等问题。对安徽省城镇新型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1)查清城镇新型能源资源,摸清新资源家底;(2)积极试行新型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如多源互补型城市复合能源站、表层地下水为主体城市复合能源站、深层地热和浅层地温能结合利用的城市能源站、特殊地质体储取能源开发的城市能源站、用户末端新技术地面调温空调系统等;(3)制定地方法规,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优化管理,发挥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具有良好的浅层地热能集储条件,其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但由于地质及地貌条件特殊,地下水、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开发受限,当前应加强相关技术研发与投入,以提高浅层地热能利用效率;结合区内地质条件和已有的调查评价成果,以"地埋管+"的复合能源热泵系统工程是未来贵阳或类似城区浅层地热能极具生命力的发展方向,已建项目显示出了较强的节能性、环保性及经济性。贵阳市观山湖区、白云区、南明区及花溪区适宜面积最广,可作为地源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并进一步向其它城镇拓展。  相似文献   

5.
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如操作不当对地质环境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地下水位的下降甚至地面沉降;二是地下区域性水污染,包括不同层位地下水混抽混灌造成污染、化学污染;三是地下热污染和地温场的变化。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正效应体现在:可有效缓解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自然资源及环境资源的消耗。不同的地源热泵系统所产生的环境负效应是不同的,要考虑到其差异性,对地下水源热泵采取一定的限制性和鼓励性措施,重视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逐步建立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监测网,以标准来限制浅层地温能开发中可能产生的环境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浅层地温能     
井水冬暖夏凉是许多人都熟悉的一个生活常识。这是因为从地表向下到达一定深度(常温层),其温度就不受外界气温的变化而改变。到达常温层的深度因地而异,一般来说在地下30m左右。常温层与外界气温间之差存在的能量就叫做浅层地温能。如果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夏季可以用来制冷,冬季又可以用来供热,实在是两全其美。  相似文献   

7.
建立政府专项基金实现地热供暖产业化商业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热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用其替代化石燃料能源,对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及经济发展都极为有益。在我国,特别是在北方一些大中城市,拥有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可供开发利用,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已有三十年的历史,技术日趋成熟,但存在着初期投资过大的不利因素,因此,应建立政府专项基金以推进地热供暖的广泛应用。政府专项基金应以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的方式建立,用以重点支持地质条件成熟、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地热供暖项目。  相似文献   

8.
由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的能源运用过程及其造成环境污染的负面作用是值得借鉴的21世纪新的清洁能源的展望和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存在的优势,我国长春用地势热供暖制冷的交换技术已获得成功,这项科技成果将成为新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有:资源调查评价与专项规划相对滞后;轻视地质评估,动态监测不到位;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清等。在现有政策法规基础上,借鉴北京市、天津市的成功经验,提出南京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管理的建议:①加强组织管理,出台政策,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与合作;②加强调查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利用规划,进行工程前期地质评估工作;③编制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标准,建立勘查资质管理和勘查报告审批制度;④制定地源热泵工程设计、审核及竣工验收制度;⑤建立示范工程评审制度和财政补贴制度;⑥构建动态监测网,开展执法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10.
由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的能源运用过程及其造成环境污染的负面作用是值得借鉴的。 21世纪新的清洁能源的展望和地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存在的优势,我国长春用地温热供暖制冷的交换技术已取得成功,这项科技成果将成为新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pplies a semi‐parametric approach to estimating a generalised model of investments in heating installa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arginal costs of investments in heating installations increase quickly at small investment levels, whereas the increase slows down at higher investment levels. Therefore, standard parametric adjustment cost models are probably biased such that they underestimate the costs of small investments and overestimate the costs of large investments. Results also show that investments in heating installations are very responsive to changes in energy prices. Therefore, an energy tax may be an effective instrument to encourage investments in new energy‐saving heating installations.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 ,是一个富含石油、天然气、煤炭及砂岩性铀矿的大型综合能源盆地。盆地内能源矿产已开始开发 ,并且交通运输条件、供水条件、供电条件、投融资条件尚能保证其能源综合开发利用 ,惟区域社会经济状况不佳是其制约条件。该盆地完全可以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接替战略基地。应加强对盆地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综合勘探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注意环境保护 ,并实施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地热资源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之一。地热资源开采成本低 ,工业回报率高 ,在发电、采暖、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本文介绍了大庆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指出大庆作为以油气资源生产为主的城市 ,随着丰富地热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必将进一步推动大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度量方法很难有效地解决环境和资源在经济体系中的价值问题,现尝试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在对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规律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按照能值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借鉴已有的能值分析指标,阐述林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包括能值投入分析指标,能值产出分析指标,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基本能值指标体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能值指数,为林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我国能源安全多目标多因素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能够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制定提供及时、全面、准确和综合的重要信息 ,本文建立了能源经济安全的多目标多因素监测预警系统。此系统以素质能源观念为指导 ,包括六个方面的监测子系统 ,涵盖了能源安全中的灾变、效益、供需、环保、效率以及能源安全重中之重———石油安全的特殊监测 ,集合而成多个指标组成的、多方面综合考虑的、重点反映能源安全观念新转变的网络化支持下的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林木生物质能源含义及自然特点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的能源形势。根据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开始实质性的产业化建设的现状,着重分析了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过程中的资源问题、技术问题、政策问题,提出了有关能源树种选择与培育、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生产与投资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能源发展现状:分布区与消费域性矛盾突出;能源消费加速增长,供给不断增强,但对外依存度加大;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合作加快,多元化进口格局形成;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面临问题:资源紧缺问题严重;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仍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应对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突出;国际能源形势复杂多变,利用境外能源资源面临巨大挑战;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很小,能源结构调整任重道远;能源价格机制尚需完善,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建议: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国家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国家最大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能源科技自主创新;积极扩大能源国际合作;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战略规划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经济是建立在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能等能源基础之上的。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使用什么能源取决于当时能够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文章针对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对未来能源的需求,以及科学技术进步对能源需求的保障。以科学技术进步对石油储量增长的贡献为例,提出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以能源品种多元化和能源来源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新的能源革命,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