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天,中国银行业已具有较完整的前台业务处理系统,并正在进行数据大集中.然而,国内银行尚缺乏强大的后台支持管理系统;而这又正是中国银行业全面管理集中、全面成本控制、全面风险防范、全面客户服务和全面面向未来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银行电子信息业务的发展,使银行业各类客户的经济活动方式和地域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计算机支撑网的数据量也在不断增长,这就对银行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响应速度、备份安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银行数据大集中是大势所趋,SAN存储架构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浅谈SAN存储架构对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静晓 《商场现代化》2005,19(36):390-391
本文结合银行业可以利用的数据情况,提出通过利用数据挖掘来提高银行业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思路,并对如何实施这一方案进行了技术与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能偏废.银行业的特殊功能使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关键环节,对优化资金配置、反映并监督经济起着重要作用.历来对银行业的研究多集中在与其经济效益相关的方面,而很少有研究着眼于银行业的社会效益.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赋权,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银行业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试图引起社会对银行业社会效益的关注,从而提高银行业资金配置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国银行业垄断与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运用市场份额、市场集中率和进入退出壁垒等指标分析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状况,指出我国银行业具有明显的垄断色彩.银行业的垄断似乎使现存银行兼得短期利润和进入的低风险,利于金融创新,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定,但从长远来看,银行业的垄断将导致银行业的低效运行、制约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造成信用体系的缺失和银行业风险的累积,最终推翻"垄断有理"的任何解释.我们必须果断采取措施,打破银行业的垄断格局,充分发挥银行业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丁雷 《中国电子商务》2013,(18):194-194
为实现煤炭运销信息系统在大集团集中销售背景下的高效、不问断运行,提出了基于数据同步和电子单据的离线业务解决方案.通过MSF数据同步技术及可移动业务对象技术构建分布式数据同步系统,避免了传统数据同步技术的弊端,实现了脱机状态下的业务逻辑控制和系统构架的灵活扩展.给出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提煤单应用方案,解决了离线状态下的地销提煤业务连续运行和传统单据的防伪问题.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银行数据统一集中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减少损失成为金融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在2004年正式发布的<新资本协议>中把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框架内,对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的主题逐渐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和大数据技术。在新常态经济时代的背景下,银行业数据管理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是经济信息化的重点发展内容,给大数据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困难。基于此,文章就大数据时代的商业银行数据治理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在此间背景下,大数据在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提高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有效性、合理性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活力.基于此,本文在阐述大数据技术内涵和特点的同时,就其在物资集中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详细探讨,仅供广大同仁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2003-2007年39个行业196220家工业企业数据,以中间投入为不可观测生产率冲击的代理变量,通过生产函数估计和产出增长分解,并引入多马权重估算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以此为基础分析银行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增长的关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银行业集中度影响产业增长的主要路径为资源再配置而非技术进步;银行业集中度的下降有利于产业增长中资源再配置效应的发挥;银行业竞争度与产业增长的资源再配置效应之间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关系;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可促进产业资源再配置与技术进步;产业政策能够激励重点鼓励行业开展技术创新.因而,要发挥银行业市场结构优化对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应培育多元化金融产业主体,畅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促进银行业良性竞争;创新降低信息不透明度的信息生成与沟通机制,着力提高产业信息透明度;密切银行业结构优化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配合,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以及追求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银行业可以利用的数据情况,提出通过利用数据挖掘来提高银行业个人信用风险管理的创新思路,并对如何实施这一方案进行了技术与方法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完成以及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各类面向服务、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同时,由于对应业务条线不同,导致各系统间相互独立,为用户使用和系统维护带来诸多困难.上述问题是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进行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的方法,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2007~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探究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银行业竞争加剧确实能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同时,银行业竞争加剧可通过增加企业实体投资和创新投资进一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银行业竞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及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99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开展了大规模的“大集中”建设,迈出了应用系统整合的“第一步”。但“大集中”并不是应用系统整合的终点,在银行内部,应用系统间依然缺乏必要的功能交互,刚性的IT架构无法根据业务的变化作出灵活调整。因此,需要借助“系统整合利器”EAI技术,对异构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业务流程、外部渠道等多层面  相似文献   

15.
王春梅 《商业观察》2023,(12):21-24
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各个领域营销及管理模式开始转型。市场各个领域关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改变过往的管理模式。过往财务管理模式中的弊端伴随政策性银行发展逐渐凸显。国有政策性银行关注的重点工作是财务转型,业财融合是国有银行财务转型及深化应用的管理手段。基于国有政策性银行的发展,需探索业财融合创造价值的方向,研究新时期金融业发展管理手段的变化,为银行业财融合转型奠定基础。文章对国有政策性银行业财融合的背景进行分析,探究大数据背景下政策性银行业财融合的意义、需求及转型方向,最后基于大数据背景提出优化业财融合的策略,期望能够对国有政策性银行建设业财融合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立基于小型机存储集群平台实现CIQ2000系统大集中,以利于后期检验检疫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开发.福建局在构建信息化平台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小型机实现福建全省数据大集中的技术路线获得成功,积累了有效的应用经验,为下一步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和"大通关"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其应用过程的分析归纳,将促进在新的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开展软硬件应用方面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徐建中 《商业时代》2012,(22):61-63
本文采用基于投入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我国银行业在2006-2009年间的技术效率及其变化和效率分解。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识别技术有效和无效的银行,并确定规模报酬变化。研究发现:我国的银行业效率在样本期间有所提升,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趋势;此外,大多数银行处于纯技术效率的边沿和规模报酬递减区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1997年~2008年的GDP与银行业季度数据从计量经济学角度研究银行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以GDP数据反映经济增长,以银行规模与其在国内信贷分配中的相对重要性数据反映银行业的发展,通过近十年的GDP数据与银行业发展规模的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得出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金融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作用,并试图提出一些政策性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业界的热门话题,大数据技术对金融业生态及金融市场格局的影响大幅增加。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大支柱,必须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对自身业务、组织、技术重新定义,才能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本文以Z农商银行为样本,对大数据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银监会网站披露的金融许可证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获取了同时包含省际信息与时间信息的银行业竞争数据,并进一步结合2005~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地区银行业竞争程度对微观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的影响.结论表明,企业所在地的银行业竞争能够加速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进程,但由于银行业竞争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动态调整成本这一路径发挥作用,因此,在过度负债、国有产权及成长性较低的企业样本组中,其作用效果相对不明显.本文研究为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提供了来自于中国的经验证据,也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相关领域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