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人才是当前地勘单位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受行业影响,地勘单位在科技人员的激励上还存在着激励考核制度缺乏、考核机制不公平、精神激励不足等问题。因而为了留住和吸引人才,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激励机制设计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从环境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四个方面设计地勘单位的激励机制,以此促进地勘单位在新时代获得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地勘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这成为制约地勘单位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地勘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地勘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措施:(1)严格执行会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2)从高校选拔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充实到地勘会计队伍;(3)加强和完善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4)建立会计人员竞争淘汰机制;(5)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培养;(6)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础模块。文章结合人力资源规划的相关理论,以北京市S地勘单位为分析对象,对其人力资源规划进行了研究。依据其发展战略,对其人力资源规划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地勘单位人力资源规划改进完善的建议:(1)制定职工晋升计划;(2)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3)拓宽人才渠道;(4)完善薪酬激励机制;(5)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立人员接替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我国地勘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如何把握我国地勘市场的发展现状,应在总结一般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地勘市场主体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国地勘主体体系建设的雏形已经形成。今后我国地勘市场主体建设的基本策略应是,在地勘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矿业权为依托推进现有地勘单位战略重组,优化地勘单位资本结构,更新地质勘探装备,明晰产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引进机制,重视对地质资料的保护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才已成为地勘单位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地勘单位职工平均主义思想严重,就业观念陈旧,人才资源流失严重,缺乏有效激励机制,职工培训方式陈旧落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化经营的需要,地勘单位必须建立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要以人为本合理设置岗位,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实行民主管理,引导员工认同单位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6.
地质勘探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地质勘探单位人才队伍的现状 ,是技术人员和勤杂人员尚不十分缺乏、甚至过剩 ;经营管理人才和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招不进来留不住 ,现有人才知识老化。这些问题与地勘单位当前的状况息息相关。为解决这些问题 ,应改革地勘单位现行收入分配办法、建立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机制、重视职工培训工作、拓宽引进人才渠道以优化职工知识结构、努力培养地勘单位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勘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事企两种用工方式并存的情况.遵循"事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方式运行的地勘单位要善于采用各种激励方法,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一要打造优秀的地勘文化、确定科学的地勘找矿目标;二要公平、公正地选用人才;三要提供晋升的机会,激发职工潜能;四要用合理的薪酬激励职工创造价值;五要建立信任和充满活力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水平人才队伍是构建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地勘单位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人才的合理运用。当前中小型地勘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问题有:缺乏科研鼓励机制和人才培养平台,人才定位、使用不合理,考核、评优制度存在弊端等。建议:(1)重视培育科研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用好现有人才;(3)细化激励措施,优化考核机制;(4)营造重视技术质量和成果转化的企业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文章指出,目前多数地勘单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并形成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其原因在于单位人才意识不强,奖励制度跟不上改革步伐,激励措施不完善和人才使用方面存在误区.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文章提出了目前地勘单位减少人才流失,吸引必需人才的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加强地质工作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振兴地质工作,关键靠人才。从地质人才队伍现状和地勘单位人才需求出发,必须采取制定招生培养优惠政策,建立分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提高地勘单位工资待遇,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措施,大力发展地质教育,培养和留住地质人才,以解决当前地质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地勘单位推行会计电算化是主动适应市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地勘单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地勘单位缺乏既懂会计专业又熟悉计算机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软件功能带有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会计信息系统设置和调整不够,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地勘单位在会计实务中只重视财务功能,而忽视管理功能。对策与建议:地勘单位应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应尽快建立国家强制标准的数据接口规范.采取一致的会计电算化协议:完善会计电算化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地质工作中人才激励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在对地质工作人才现状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指出要加快地质人才开发、发挥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如何构建地质工作人才激励机制指明了方向。文章分析了目前地勘单位人才资源现状及地质专业人才匮乏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地勘单位的人才引进机制、内部分配机制、培训机制、社会的人才培养机制等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地勘单位建立经营者有效激励机制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经营者有效激励机制应满足的条件、形式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地勘单位的特点,提出了地勘单位建立经营者有效激励机制新思路,即实施含有分配期权的年薪制.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某地质队的员工激励机制的调查,认为地勘单位由于激励形式单一,单位整体管理水平低,并未形成有效的、系统的激励机制,现有的激励措施偏重于外部激励而忽视内部激励和自我激励。激励投入不小但效果不佳。改进的措施应是:①建立健全贡献大小评价体系,深化奖酬分配制度改革;②建立动态用人、用工激励机制;③强化精神激励;④建立情感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地勘单位由事业向企业转化的关键环节,一是一定要有个思路,即发展战略,在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二是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机制,以调动单位和职工的积极性;三是一定要有一批人才,人是生产要素中最能动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国有地勘单位多种经营工作中产生的不良资产,在流动资金、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诸方面都有其表现,严重地影响了地勘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地勘职工的切身利益。地勘单位产生不良资产,有外部经济环境的客观原因和内部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地勘财务会计制度方面的原因。抑制地勘单位产生不良资产,应采取充分作好多种经营项目的调研论证、健全完善各项资产管理责任制,加强合同管理,健全完善资产管理责任考核奖惩制度,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建立和试行内部资产评估制度等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矿业权对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地勘单位对矿业权的管理和维护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矿业秩序尚未根本好转,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缺乏保障;二是矿业权使用制度不尽完善,地方政府难操作;三是矿业权出让流转制度不健全,弊端较多;四是地勘单位经济基础脆弱、人才缺乏、装备落后,不利于矿业权的管理和维护。加强地勘单位矿业权管理及维护的对策:一是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提高技术队伍素质;二是用好现有法律法规、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三是抢抓全球金融危机之机遇,回收矿业权;四是加强矿业权的综合研究,加大勘查投入,实行专人管理,加强与地方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联系;五是重视区块整合,树立大地质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云南省地矿局三年来对地勘单位推行租赁、承包制的情况,论述了搞好治理整顿、完善地勘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当前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对完善承包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重视经营者的作用和依靠职工群众,规范奖惩办法,兑现承包合同,建立约束机制,加强对承包工作的领导等一些问题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9.
大中城市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大中城市农村信用社不仅受到外资银行的挑战,还面临着国内同业竞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冲击。笔者认为,在五年过渡期结束前,信用社不仅要形成“本土职工”和“引入人才”的优势互补,而且还要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建立以竞争上岗为主导的中高层管理者选拔机制、建立以事业发展激励为主的动态激励机制、建立行业发展协会等。一、形成“本土人才”与“引入人才”的优势互补农村信用社绝大部分职工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们称之为“本土职工”,其中优秀者称之为“本土人才”;“引入人才”是指那些从人才市场、…  相似文献   

20.
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全面提高地勘单位职工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本文从全面提高地勘单位职工素质的角度出发,就全面提高核地勘单位职工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宏观环境及培训方法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提高核地勘单位职工素质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