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整合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是优化矿山开采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和矿山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面临的资源浪费严重与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多种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模式.三年多来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成就也说明矿产资源开发整合重要举措的及时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矿产资源整合是必要的。矿产资源整合有利也有弊: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改变经营模式、保护矿山环境、提高安全生产能力;但如果操作不当,有可能损害矿业权人的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因此,应严格依法做好整合;同时,必须提高安全意识、明确矿业权人义务等。  相似文献   

3.
应释疑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中"国进民退"的困惑;制衡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利益相关方的诉求;打造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公正开放的市场运行规则;增强国有矿产企业开发整合的内在功力;打击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中的违法行为;平衡政府整合矿产资源开发的"有为"与"越位",寻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模式的转型创新。  相似文献   

4.
整顿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是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确保安全的重要措施,对于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矿产资源整合,目前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矿产资源整合的深化,一些困局也逐渐浮出水面.在整合实践中面临着如何避免资源浪费、如何保证资源开发由粗放转变为集约、如何化解利益之争、如何整合人心、如何保证长期性等困局需要破解.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鞍山市是一个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钢铁工业发达的重工业城市。2006-2007年,鞍山市按照国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布局,对矿产资源进行了整合,实现了有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其基本做法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学习培训,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编制矿产资源整合方案,加强政策引导和政府调控,按照市场规则规范矿业权市场运作。一年多来,鞍山市矿产资源整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规划了15个资源整合区,首期实施5个资源整合区。但矿产资源整合中也存在诸如部分矿产资源开采区地质勘查程度低、跨行政区的矿区矿产资源整合难等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从效益和利益最大化的视角看,1 1>2的矿产资源整合模式,不但体现在整合后企业利益的增长,而且体现在政府所要实现的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矿产品效益、安全效益、规模效益的最大化。这种整合模式的基本内涵是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产生一个综合效益大于单个独立开采主体效益之和的新主体。其前提条件是资源条件有利,外部环境适合,市场运作可行。衡量指标是小矿数量、生产事故、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矿山生产能力、开发集中度、矿产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保障措施是科学编制方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明晰产权、政策激励、以关促整、公开公正。  相似文献   

7.
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已见成效,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将转入常态化管理。安徽省巢湖市从矿山整合和资源整合两方面入手,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有典型意义。巢湖市的新立矿业权和整合减少矿业权联动机制采取的措施包括:以关促整、重新布局;分期关闭、有序投放;科学开采、保护环境;整合资源、高效利用。此机制尚需深入思考和改进的是:全面查清区域资源情况,合理规划;进一步完善减少矿业权的依据和措施;新增矿业权有必要提高准入条件;增减联动机制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矿产资源整合经历了起始阶段、试点阶段、推行阶段,取得了明显成效.江西省的矿产资源整合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其特点是领导重视、思路明确、类型完整、模式齐全、方式多样,今后的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应适当延长对矿产资源整合的时间要求,总结矿产资源整合的经验,开展矿产资源整合的专题研究,制定矿产资源整合的部门规章或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矿产开发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多方面历史性原因,矿产开发一度呈现“多、小、散、乱”的局面,不少地方大矿周边是小矿,小矿“矿挨矿”,矿下还有矿,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同时,矿产资源管理基础薄弱,部分矿业权交叉重叠、实际情况与登记数据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并购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经济行为,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活动方式,在并购过程中会出现信息不对称风险、决策风险以及实施风险,在出现风险的各个阶段,我们需要在准备阶段完美准备,在谈判阶段掌握更多企业信息,从而保证签约阶段可以顺利实施,不会为并购以后的整合而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的四种经济关系,即由矿业权出让行为产生了矿产资源所有者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主体之间的权利过渡经济关系和国家作为前期投资者与矿业权受让方的投资利益过渡经济关系,由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行为产生了社会管理者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者之间的经济补偿关系和矿产资源所有者与矿产资源开采主体之间的因开采行为导致矿产资源耗竭的经济补偿关系。我国现行矿产资源税费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所调解的利益关系不清,有缺项;体系不完整,内部既有重叠又有欠缺;费率过低,相关参数设置不合理,缺乏弹性;利益分配不合理,欠缺向资源原产地倾斜的收益分配机制。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税费体系应是"一费一款一税一金":即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环境税、权利金。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优化配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总量控制、空间布局与时间布局,以达到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需求。用实证性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基本思路是查明各矿产地的资源条件、开发条件、环境条件及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评价分析,了解矿产地水平的优劣,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当前和长远需求,为在空问和时间两方面进行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文章定义了矿产地优化配置中矿产地需求类型,指出矿产地评价指标体系由要素性指标和效能性指标组成,构建了两类指标的组成体系,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资本资产三位一体的过程是将矿产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合理定价的资产,并进一步将资产投入到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本的自我增殖的过程,其本质是矿业市场和矿业经济的宏观管理。目前,我国整个矿业经济存在三大问题:区域范围内遭遇"资源的诅咒"、全国范围内面临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全球范围内矿业企业竞争力有待提高,其核心障碍在于矿业市场不完善、资本运营能力不足、矿业资本调控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从"三位一体"的理论研究入手,以破解"三位一体"的实践难题为重点,明确"三位一体"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一整套建立健全矿业资本市场、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全国资源保障能力、扩大国际矿业市场份额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一体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方案。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法。研究结论:(1)业务建模是国土资源信息一体化工作的基础。(2)统一技术框架和业务构建平台是信息系统开发模式,可提高业务系统开发效率和质量。(3)数据库共享、消息队列、WebService和统一桌面框架4种方式实现不同情况下的业务系统集成,可实现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横向和纵向全面融合、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矿产市场呈现"疲软"状态:全球基本金属供应过剩,产品库存高位运行;大宗矿产品价格虽有反弹,但仍属于"箱体震荡";矿业资本大幅缩水,矿企融资困难。国内矿业市场继续"降温":主要矿产品生产规模继续扩张,进口量继续增长;矿业投资虽然继续增长,但是呈现趋冷迹象;矿产品价格下跌,反弹乏力;新材料矿产"苦乐不均"。受全球资源垄断格局加剧、国外掌握大宗矿产品定价话语权、地缘政治博弈与运输通道安全及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竞争等因素影响,我国利用境外资源难度和风险加大。对策建议:抓住机遇,积极推动资源领域国际合作;参与全球资源市场治理及非洲等地资源开发;推进重要战略资源储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矿产资源权利金制度研究浅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国内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国外权利金制度的对比研究,阐明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权利金制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经过对比分析,充分借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建立我国矿产资源权利金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性矿产勘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的矿产勘查工作。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已初步形成了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体制架构、市场和宏观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体制性障碍、权益保障体系不完善、市场发育程度不高等问题。为促进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的发展,应大力培育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主体,改善投资环境,并实施国家重要矿产勘查支持计划。  相似文献   

18.
浅析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资产。国家虽然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相应的财产权益却很模糊,甚至是“虚置”的。建议认真处理国家与矿业权人关于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问题,并且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