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从社会和政治等维度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否定,说明生态文明是比工业文明更高一级的文明形态,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超越,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后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路径。我们应当通过确立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价值观、践行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原则、制定激励生态文明的技术创新机制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继承和发扬工业文明的长处,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上,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人类世界继续下去所必须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以实现人、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科学社会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以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思传统工业化的教训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文章在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发展生态经济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约束矛盾的主要手段,是根治生态危机的"良方",也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的发展必然呼唤政府的生态化转型,即从传统的经济增长型政府转向生态型政府。建立和完善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经济、实现政府生态化转型的关键步骤,目前迫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解决: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制定和完善生态化制度;强化生态管理的动态组织建设;充分运用制度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积极培育生态市场;建立道德驱动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实践层面也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一环,各级政府连年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但是中国工业污染排放量未减反增,生态质量级别评价为一般,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环境规制程度和财政支出力度加强,环境污染却增加的“绿色悖论”现象。本文基于财政分权的视角,进一步探究财政分权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主要有地方政府关于财政支出的规模与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自主性,加之受税收压力与区域竞争的影响,造成了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投入的差异性。地方间政府竞争会弱化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环境规制对本地区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这个结果解释了“绿色悖论”在中国部分地区存在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出政策实施的机制存在缺陷、地方财政治理效能不足,造成了“绿色悖论”问题,影响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后期,建议通过构建合理适度的财政支出分权体制,创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财政支出机制,推进预算绩效和监督体制改革,提高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效率。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生态道德研究的概况,归纳了生态道德的研究重点:生态道德的思想基础;生态道德的建设内容;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高校生态道德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道德"未来研究重点:与生态道德相关的几个概念的界定;生态道德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对不同社会属性人群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生态道德思想在具体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和指导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生态文明已成共识,且已成为国家意志.但由于其出现的时间较短,所以对于何谓生态文明,它与工业文明的区别及特点何在,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的关系作何理解,学界众说纷纭.对此,作者给予了系统的梳理,并提出颇具争议的五个问题,即中共关于“生态文明”提出的时间问题;生态文明能否成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人类的心态平衡究竟是“可持续生存”还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究竟应“以人为本”还是“人与自然和谐”为本;关于技术问题.最后提出中国一步步走近(进)生态文明的12个阈值指标.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尤为重要。切实考虑资源的生态功能,补偿范围应予拓宽,经济补偿须与行为补偿并重,建立矿区资源移植、"占补平衡"等预防制度,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元生态补偿机制,都将是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9.
我国建设生态工业园的几个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工业园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工业园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政策引导和技术扶持等来提高园区产业的关联度,形成产业间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6年和2017年设立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有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有效提高碳生产率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利用2004—2020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控制法分析福建、江西、贵州三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后,三省碳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其他26省份的均值,且福建省比浙江省、江西省比安徽省、贵州省比云南省有更快的碳生产率增长;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产生了明显的碳生产率提升效应(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的年均政策效应分别为0.1378万元/吨、0.0654万元/吨、0.0403万元/吨),该结论在时间安慰剂、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和用信息准则选择最优子集等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产生了明显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效应、技术进步促进效应、劳动生产率提高效应。应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