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把握自己     
有道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的命运却有多种多样。正是这样,人生如一本书,每个人从封面开始,到封底结束,自然书名属于你自己。但每个人的书有厚有薄,有平淡,有惊险,有苍白,有绚丽,有精美,有粗糙。正因为如此,人生往往是难以预测的,一位老师教出的同一班学生,有的将来成为将军、科学家,有的只是成为工人、农民,还有的沦为小偷、罪犯。所以,古希腊有句格言“人生就如一条没有旅店的长路一样”,谁也不能完全清楚自己最后的归宿。  相似文献   

2.
冯磊 《湖北审计》2009,(2):56-56
1、一本书,也是有生命的 我一直认为,一本书也是有生命的。这就像一个人.没有呱呱坠地以前,还谈不上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但是.一旦他或者她哭着喊着挣扎着经过了那条狭窄的生命通道之后,他或者她就有了自己的尊严以及存在的权利。作为社会人.我们尊重这种存在的权利,是因为我们尊重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是因为我们自己也希望自己被别人尊重和爱护。  相似文献   

3.
1、一本书,也是有生命的 我一直认为,一本书也是有生命的。这就像一个人.没有呱呱坠地以前,还谈不上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但是.一旦他或者她哭着喊着挣扎着经过了那条狭窄的生命通道之后,他或者她就有了自己的尊严以及存在的权利。作为社会人.我们尊重这种存在的权利,是因为我们尊重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是因为我们自己也希望自己被别人尊重和爱护。  相似文献   

4.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标,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名誉,有的人追求地位,有的人追求金钱,有的人追求事业——“人活着,不能没有追求,不追求事业,是苍白的人生。”刘礼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事业作为自己最大的追求。15年创业,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把整个  相似文献   

5.
柏柯 《审计文汇》2005,(3):45-46
一本好书能够给一个人好多启示,甚至可能改变人的一生。每个人都能随口说出一两本对自己有影响的书名。前一段时间区领导给大家推荐了《没有任何借口》《把信送给加西亚》《细节决定成败》等几本小册子,这几本书都是会给人带来好多启示,甚至可能改变人一生的好书。尤其是《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我看了不只一遍。“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而借口则是拖延的温床,它的实质是推卸责任。纵观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已经把面对责任、责问时寻找种种借口(有时看似合理的借口)当作一种习惯了呢?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孩子她大伯从京城出差回来,在京城给她买了一盒十分精美的大红枣。孩子一见,急忙要吃,我只好叫她拿去。哪知,孩子一颗枣子还没吃完就不吃了,说里面有虫。听了孩子这话.再看看那精美的包装,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可孩子却说她没骗我,不得已我只好去拿来细细看看,一看果真如此。即便有没长虫的,也是发了霉的。 据说,这是某些企业经营者见自己的积压、残滞、伪劣商品卖不出去而推行“人靠一张脸,货卖一张皮”的穿衣迷魂经销术。他们说:“这叫只有倒霉的人,没有倒霉的货”。好一个穿衣迷魂经销术,实在是穿得令消费者失望,断了自己的回头客。 俗话说:“丑媳妇迟早要见公婆”。企业推销商品  相似文献   

7.
管理之道     
叶檀 《中国企业家》2007,(19):119-119
周洛华先生新出大作,书名赫然《经济学家是我的敌人》,很多人劝他不要用这么刺激的书名给自己惹麻烦,但直至一波三折终于出版,书名还是没有变。这个细节也许可以提示我们,作者具有怎样的性格。事实上,在金融学以外的篇章里,这本书充满  相似文献   

8.
缺点的辩证     
有一个小女孩,与父母一道坐长途车,一路上车没有停,她也憋着不能上厕所。终于她忍不住,高声大叫:停车,我要上厕所。一停车,她发现一车人全都跟着她往野地跑,找地方“方便”。当时,父母批评她,女孩子,应该学会含蓄,这个毛病不改,以后会惹人家笑话的。她却认为这不是毛病,相反是别人所不具备的优点。她认为自己当时所提的要求是大多数人想提的要求,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自己勇敢罢了。这个小女孩叫刘克丽,熟悉IT的读者肯定已经听说过她的名字。这位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第一IT女记者的女强人,她事业的成功恰恰是将“毛病”用对了地方。如今,她已是…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22期封面故事《为中国创新》上世纪90年代应该是跨国公司在国内最辉煌的时候了,那时候大学生毕业如果能找到一份在跨国公司的工作,那是相当值得炫耀的事情。然而,十年过去了,一些跨国公司却开始离开中国。当然,离开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有的是政策不明,有的玩不转中国市场,不够本土化。比如百思买赚取差价的模式叫好不叫座,中国人还没有形成百思买特有的消  相似文献   

10.
事业平凡的人做事低调并不少见,事业卓越的人做事低调并不多见。孟建国就是那不多见行列中的一员。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有的是安全铸铁无事故的记录!他没有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有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真诚奉献!  相似文献   

11.
我想有双手     
“假如你失去了双手怎么办……”这是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无法面对的残酷假设。然而,对于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镇满天红村的少女隋香来说,这不是假设,而是3600天噩梦般的现实。——作者题记 1998年6月22日,当我第一次看见隋香的时候,隋香笑着说她平时最喜欢剪和画,喜欢唱歌和听歌,还伸出脚来说,昨天蚊子在她的脚上叮了七个包。其实,眼前这个乐观可爱的16岁女孩,原本最有理由悲伤,因为她没有手。“我学会的歌很少,我们家没有收音机,也没有录音机,都是跟别人学,或是在电视上学,我出事那年,他们都说我活不长了,我喜欢看电视,家里就借钱给我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1988年10月5日,时年6岁的隋香,在几个小朋友的帮助下,因为好奇,爬上了自家菜地里一处新安装的并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变压器,她母亲张玉玲的回忆,仿佛又把我们带到了10年前那不幸的一刻。“当时正是秋天卖白菜的时候,她爸跟我一起从地里回家,我点火做饭,他爸给马拌草料,马车留在地里了。我对隋香说,你可不能上马车跟前去啊,没寻思到孩子会去爬变压器。回到家,我刚把火点着了,他爸给马拌完草,一出门上道,就看见隋香从变压器上一冒烟就下来了。摆在父母面前的,是女儿焦黑的两臂,对于这个老实巴交的贫寒农户来说,世界就像块突然折断的洗衣板,再也拼不成原样了……由于当地医院无法进行截肢,隋香转院到了哈尔滨。虽然时至今日,几乎中国所有的医院门前,还都挂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牌子,或是写着“救死扶伤”的标语,但是对于寻常百姓来说,看病没钱,牌子和标语又能值什么?“医院要押金四千,我们当时拿不出。那个时候,孩子对我说,‘妈妈,你别哭了,我就这样了。’我在哈尔滨呆了六天,天天用眼泪洗脸。”为了救活自己的孙女,曾经当过红军,打过江山流过血的爷爷,一狠心把陪伴自己多年的大马给卖了,老人把卖马所得的1500元钱,放在了医生的面前,然而,借钱也凑不够手术所需的4000元押金,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后来爷爷把隋香抱回了家,老人有一句话,至今让人锥心,“原来我以为自己天下都能打,可如今才知道,孙女都保不住。”张玉玲回忆当时的情形:“孩子的胳膊,连筋带肉地烂,特别臭,后来我都没有办法和她盖一个被子了,我就离她远点,给她自己盖,我继父对我说,‘二闺女,这孩子啊,用不上六天,她就得死。’所以出殡的衣服都给她买了。买了一套的确凉的衣服,买了一双鞋。家也挺困难的,就寻思这孩子到阴间去了,反正爹妈的责任尽到了……结果鞋也穿坏了,衣服也穿坏了,她却没有死。”讲到这里,张玉玲笑了笑,旁边的小隋香也笑了,老百姓在沉重的生活中偶然透出的“幽默”,在豁达中却又总是让人心酸。为了能给女儿治好病,张玉玲,这个连小学文化都没有受过的不识字的农村女子,学着医院的处置,给女儿买来了绷带、酒精,为了能给隋香换药,她还买了一把镊子,一天几十次,没白天没黑天地给女儿擦拭伤口,一擦就是三年。不知是命中注定,还是苦难没有尽时。已经作过绝育手术的张玉玲,在隋香8岁那年,又怀上了第3个孩子,生下来一看是男孩。他们大伙儿说我没亏待隋香,积德了,所以又来了个小孩儿。”然而,为了养活隋香,张玉玲最后含泪把小儿子送了人。“家里条件不好,隋香弟弟总生病,我就成天护理他。隋香也没人管,她爸爸给她吃饭也吃不饱,不是说良心不好,他就是不会伺候,我一瞅不行,我就说把小弟弟送给他三叔,我来伺候隋香,要不然的话,隋香非给饿死不可。她要是有手,她不会啊?可她没有手啊,我说要是把孩子给饿死了,那良心也太不好了。我上街不得让车把我给轧死啊。”“我就跟我大儿子商量,我大儿子比这个孩子大12岁,我说还是把你弟弟送人吧,要不然你妹妹就得饿死,那不良心太不好了吗?把他送给你叔叔,也不算送给外人,要不然长大了,你三叔没有儿女,妈也得给,还不如现在给了,还能救姐儿俩的命,我儿子说,妈呀,送人白瞎了(可惜)。大哭两场,说啥都不行,我说要不送人,你小妹就饿死了。最后强忍着,还是让我给送出去了。”孩子抱走的时候才50多天,吃奶还不到两个月,隋香说,妈呀,你别给这么早,还是等到吃奶100来天吧,我说,傻孩子,等喂那么大,妈就舍不得了,没有办法,隋香那时候瘦得和筋人似的了,脸都没有血色。一天饿得直打晃儿。”隋香10岁那年,在母亲超乎常人想像的辛勤护理下,残臂上的伤口自愈了,母亲开始教没有手的女儿学习生活。她让隋香学会用脚来自理生活。洗衣服、刷牙、洗脸、梳头都用脚,东北睡大炕,母亲就把黄豆撒在炕上,让她用脚来拾。慢慢地隋香学会了用脚来面对生活,甚至还能用脚来纫针,用脚来缝东西。针扎了脚,都扎出血了,扎了无数次的伤疤,钻心地疼;用剪子来剪东西,在脚上剪了无数次的口子,但是她始终坚持,永不放弃。我问隋香,是什么使你如此坚强地来面对这一切,一个16岁少女的回答真正让我感到了吃惊。“说来话长了。人家总笑话我,说我没有手,说我活着还不如死了好。但是我想,别人这么说我,我要活得更坚强,再苦我也不怕。人家能做到的为什么我做不到呢,难道是因为没有手吗?但是,没有手我也要能做到,没有手,我要用脚来代替手,当我比他们做得更好时,他们就不会笑话我了。做这些事情,对我自己有好处,也可以不憋屈吧,衣服破了,自己可以补,不用妈妈来补了。”也许,没有什么再会比一个残疾孩子的自尊心更容易被伤害的了。隋香告诉我,她穿衣服都是穿长袖的,可是走路的时候,袖子总是空荡荡地晃来晃去,有人笑话她,拿她开心,而她最痛恨的事情就是别人玩她的袖子。从小,隋香为了避免别人说她残疾,就总是在屋子里呆着,用脚帮助爸爸妈妈收拾屋子,喂喂小鸭,喂喂小鸡。你想出去玩儿吗? “我想出去玩儿,跟他们玩儿,可想了,但是……我很怕一些人说……我就总在家里呆着。可以帮妈妈做些事情,减轻妈妈的负担,(出去玩儿过嘛?)玩过,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玩皮筋,跳皮筋,跳高,以前都磕过,把膝盖都磕出血了,(怎么办?)嗯,磕出血了就磕出血了呗,我自己不能做的事情,都学一学吗,不能说怕磕了,疼啊,就不去做了。”一个没有双臂的孩子的勇气和勇敢,往往是寻常孩子所无法可及的,然而,在一个年仅16岁的孩子心中,竟还有深深的仇恨……“我听妈妈说,我在病重的时候,有人对妈妈说,你给她一针,让她过去吧,这人我很忌讳他(她),为什么你那么坏呢,让我妈妈给我一针,如果她要是你的女儿,你会怎么想呢?你会给她一针吗?小小的生命,来到人间很不容易的,一旦她有了不幸的遭遇,你就要让她过去,那不是太不负责任了吗。每一个父母,生了孩子为什么呢,就是为了给她一个生命,让她好好地活着,但是,一旦她有病的时候,你为什么让她‘去’了呢?我觉得不公平。”在隋香用脚画的一幅画中,画上有一只哭泣的小狗,隋香告诉我,小狗流泪了,因为它被抛弃了。十年间,面对冷嘲热讽,小隋香好几次忍不住了,想一死了之……她的母亲告诉我,“我劝她说,你别看人家说,你瞅瞅你父母待你多不容易,不管别人说什么,我说你要坚强活下去,不看别人看你妈,你要会做什么事情,做出来,让他瞧一瞧看一看,咱们做出来的事,跟正常人也不差哪儿,他们有手的,还没有咱们做的好呢。”对于再坚强的母亲来说,女儿没有手的日子都是艰难的,没有了一条腿,拄着拐杖还能走路,而没有两只手,就等于没有了生命。“特别是女孩子,女孩子的事情比较多,有的女孩子有一只手,可以做一些事情,我都不能做,我却要用脚做,有时候用脚都不能来做的……”泪水打湿了隋香的面颊,她用脚拾起毛巾自己擦干净,新的泪珠又潸潸而落。”爷爷家现在还在地里住,爷爷都70了,还在地里面种菜,成天在地里面爬呀爬呀,我的心里很不好受。”想没想过以后父母老了,你去照顾他们? “我没有手,爸爸妈妈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代价,一旦他们老了,或者说病重了,我不管想什么办法,我要为他们讨药,买药,不管走多远的路,只要这个药能够治好他们的病,我会走很远很远,一直到有这个药为止……” 16岁的少女隋香告诉我,因为家里穷,家里人从来不过生日,从小到大,她从来没有吃过蛋糕……英 (此稿在采访过程中得到北京建工医院宣传处张国庆同志大力协助,特此感谢。)I WANT A PAIR OF HANDSA girl of 16 with a nightmare of 3600 days.  相似文献   

12.
学会欣赏     
美国的 海伦·凯勒 是位盲人, 她曾幻想能给她三天的视力。那篇《给我三天的视力》的文章颇耐人寻味,她在文中这样说:“如果每个人在刚成年时都能聋盲几天,那对他可能会是一种幸福,黑暗会使他更加懂得视力之可贵;寂静会教育他懂得声音的甜美。”站在她的高度,有眼睛的人即健康的人每时每刻都是幸福的。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艰难的时候。说得严重一点,几乎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被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的命运。 但这并不是说,因此就该认定人间没有乐趣,或不值得到人间来一…  相似文献   

13.
旁观者清     
杨斌 《中国新时代》2005,(12):122-123
这本书写的是人。德鲁克自己说,他“从未认为哪个人特别无趣”。我理解为世界上没有无趣的人,而却有着大量的不善于(愿意)观察,不能够以移情心去体会的人。德鲁克对“人”的观察,给所有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样板、楷模。倘若你能够对自己的同事、伙伴的行为、态度乃至价值观,有如  相似文献   

14.
世间有些东西绝对不可交换。比如,瘾君子用吸毒换取瞬间快感;拿党性原则交换个人私利;造假分子用劣货换取真钱;地方长官用畸形发展、污染环境换取GDP;甚至有的人用灵魂向魔鬼交换金子,这都是为人不齿的。  相似文献   

15.
有本书上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本能就是要在人生舞台上表演。”由此可以推断,每个人都希望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可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观众.甚至有不少入对自己本身缺乏认知。  相似文献   

16.
富2代魔咒     
关于钱的问题,中国企业家可以有两条箴言教育自己的子女:一,不得谈钱,连想都不许想。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代表作《纯真年代》)出身贵族.这是她妈告诉她的头条戒律——这些人确实不需要考虑钱的问题。二,卡内基说:我给儿子留下了万能的美元,无异于给他留下了一个诅咒。  相似文献   

17.
依苹热线     
依苹姐姐: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是不由自己选择,自己也无法选择的。比如:人的容貌、人的出身、甚至人的资质……这一切一切都由不得自己。也许这就是命吧?我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靠耕种几亩地维持生计。我是姐姐,还有两个弟  相似文献   

18.
《河北企业》2005,(8):41-42
<正> 组织中的一把手(比如企业中的 CEO)无疑是组织中距离员工最远、信息最闭塞的人。没有人会将未经过过滤的信息传递给他,许多人都对他隐瞒一些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领导者都会和他们信任的同事发展一种亲密关系的原因。当然,很少有领导会提起这层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他们均系身处底层、为生活苦苦挣扎的打工者:没有文凭,没有背景,没有一技之长;他们有的捡过垃圾,做过“盲流”,存车间流过大汗……如果他们安于现状,谁也不会对他们求全责备。然而,他们渴望更美好的生存环境,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在直面残酷现实的同时,苦苦寻觅着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因为他们明白:没有耕耘,哪来收获?好在他们有的是路在脚下、永不绝望的信念,有的是盯着一口深井挖掘的执着,有的是利用工余不断学习充电、学得一技之长的顽强毅力,有的是努力拓宽生存道路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漠视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一样。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翻开这本书,他都有他的情趣、他的需求、他的价值观、他的闪光点,漠视就是不能把他的需求点和企业目标结合在一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把供应链和用户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干部的市场链就是要把员工的需求点和本部门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效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每个员工的创新目标和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一定是他个人造成的,如果漠视这一点,不帮助他去解决问题,他就会失去创新的热情;同样他的许多贡献和闪光点如果你看不到,他也会失去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