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于某些人来说,“过年”再也不像儿时那样令人兴奋、渴望,过年的老礼数也都忘得差不多了,什么年三十包饺子守岁、初一早上大拜年、初二回娘家……都全然不顾,还没到春节,就将这7天当成是一个大假,早早地盘算该去哪里度假了。有人甚至认为:“如今的春节,千篇一律,没什么意思,不过是放大了的双休日。”  相似文献   

2.
“今年过年我不回家了,年年在家过年都是一个样,一点意思没有。”史胜刚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回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过年就是要图个全家团圆。于是每年春节,那些在外奔波的游子们都背起行囊回家,形成一股巨大的春节返乡洪流。  相似文献   

3.
“今年过年我不回家了,年年在家过年都是一个样,一点意思没有。”史胜刚说。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回家过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过年就是要图个全家团圆。于是每年春节,那些在外奔波的游子们都背起行囊回家,形成一股巨大的春节返乡洪流。  相似文献   

4.
英珍  吕玲珑 《中国西部》2007,(11):42-49
过年,从十三开始 在新龙,过年有“十三”和“春节”两个节庆日,除生活在县城的老百姓过“春节”外,其余地方的老百姓则过“十三”。虽然都是以十三号为年节日,但因计算的月份不同,新龙各区乡“过十三”的月份并不一致,有的是十一月过十三,有的是十二月,还有的是三月。  相似文献   

5.
“不贴春联不算过年啊!”“过年气氛再淡化,吃年夜饭这个形式还是不能舍弃。”临近春节,经常听见有人这样感慨。  相似文献   

6.
“不贴春联不算过年啊!”“过年气氛再淡化,吃年夜饭这个形式还是不能舍弃。”临近春节,经常听见有人这样感慨。  相似文献   

7.
《宁波通讯》2011,(2):51-51
俗话说,“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2011年春节即将来临,再提“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过年”这个要求,确实有很多必要,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又一个春节过去了,家家户户门旁的春联告诉我们,新年的工作开始了。每年春节的内容都差不多。但是,每年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过去的几个春节,我是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朋友一起过的。他们的家庭庆祝春节的方式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也是我愿意在这个时节呆在中国和中国人共度春节的很重要的理由。有些人对我在一年之际的这个时候从不回“家”过年感到很惊诧。但是,我觉得在这个时节回到英国,会错过中国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春节古今谈     
春节原是阴历的新年。从夏代开始,正月初一为元旦;周代时,以农业获得丰收称作有年,故又叫夏历和农历。史书上的“春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直到使用公元纪年后,通称阳历一月一日为新年,俗称“元旦”;为了区别,把阴历的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俗称“过年”。  相似文献   

10.
节的联想     
中国人习惯不出正月都算过年,叫过大年。“年”是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就特别给它一个月的地盘。于是我就想到年和节有什么不同,比如正月里就还有元宵节,还有更小的立春、雨水等被称为“节气”的节。  相似文献   

11.
蒋丰 《走向世界》2015,(6):36-37
海外华侨华人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但对“过年”一点也不含糊。春节的风俗中,积淀了中国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的愿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已经成为每一个华人都无法抹去的文化胎记。在日本,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欢度春节的景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日华侨华人现在有了更多可以“过春节”的地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这些年时髦的人们喜欢过洋节,中国传统的节日反而都给忘得差不多了。但是,不过年的中国人,还不多见。过年,不是只过一天,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有的地方兴致高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30天。  相似文献   

13.
春节又称阴历年、农历年,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山东地区曾经是商朝文化的重心之一,因此春节传统习俗在山东地区保留的相对多一些。  相似文献   

14.
过年时节     
过年时节杨谦岁岁春节,今又春节。一下笔就落入了俗套.这的确是一种无奈。旧岁将除,光阴好似在虚度,是喜是悲,抑或是二者交织在一起,我的脑际混混沌沌,老是理不出个头绪。我只得尽量不去触动那诸如“虚掷岁月”之类的隐痛.竭力在搜寻过年时节祥和喜庆的图景一儿时...  相似文献   

1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地大物博,兄弟民族亲如一家,春节习俗各具风情。 侗族 侗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与汉族一样过春节。侗族人民过年期间,具有特色的群众活动是“打同年”。这项活动,同汉族过年“团拜”相类似。庞大的乐队和歌舞  相似文献   

16.
“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我们还会过年吗?”春节将近,一场“回归传统”的倡议在民间兴起。一些民俗学家呼吁:面对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过年是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在逐渐消失。我们还会过年吗?”春节将近,一场“回归传统”的倡议在民间兴起。一些民俗学家呼吁:面对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春节的由来     
春节,是中华民俗古老的传统风,”,)俗。春节,就是农历的新年。春节,在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就有记载:“夏曰岁,商曰记,周曰年”。不是在腊月三十或正月初一,而是在“腊日”即“腊八”(腊月初八)。据说春节成为普通的社会风俗始于汉朝。《史记》中有记载。唐代诗人杜甫也曾写过过年的诗句:“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老”。关于春节的来源,传说不一。其一说它来源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腊祭”是神农时代的“岁终大祭”。当时,每当一年农事完毕后,为报答神恩,便于十二月举行“腊祭”,“索鬼神而祭祀”,供…  相似文献   

19.
春节溯源     
1999年2月16日,是我国各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佳节──春节,即是农历的新年,民间俗称“过年,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欢庆的节日。我国古代的春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在《后汉书·杨震传》中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早之征也。”至南北朝,春节指整个春季,至民国初年,才正式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正月初一为“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又称“三元”,传统风俗上以正月初一、二、三日为正年,而节日活动则从除夕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古代,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始生活,慢…  相似文献   

20.
芮群伟 《环球财经》2011,(3):120-121
要说过年这档子事,吃吃喝喝是必不可少的。这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复杂得很。首先,过年在哪里吃喝?春运扑票赶路,我虽不必经历,但电视上、报纸上的报道,看了也感同身受。按交通运输部门的统计,我国春节期间通过道路水运输送的客流量约3.2亿人次,这差不多就相当于那几天美国人都外出了一次。《汉书》上讲:“安土重迁,黎民之性”,离乡背井在古代是一件很悲苦的事情。可到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习性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愿意成为一只鸟,飞得更远,飞得更高,只是大年夜还是要回家吃顿团圆饭。老百姓们为了过年的一顿吃喝而赶路,倒是成全了铁路交通运营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