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工程》2020,(4):254-256
高职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更有一定优势。高职院校建立成果孵化体系,科技创新是主要的创新创业方向,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孵化的现状,指出存在项目成果的转化率低,缺少一批高质量的创业导师,创新创业团队需要克服盲目乐观,孵化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将区校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基地打造成"人才培养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创新创业成果孵化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并进行了具有服务性和开放性的运行体系设计;归纳了通过"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创新训练、技能大赛、技术研发",拓宽创新创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7,(1):88-95
创业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表现。当前我国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发展战略,各地诞生大批孵化企业。本文以孵化企业创业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孵化企业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创业行为表现,建立孵化企业创业行为对创业绩效影响概念模型,使用问卷法收集数据,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实证研究了天津市孵化企业创业行为及创业绩效中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创业机会搜寻行为、企业战略选择、企业社会网络行为、创业模式、选址及进入市场选择对企业创业绩效或财务及市场绩效均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和成熟期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滨海高新区根据创业企业成长规律,通过建立三级立体孵化模式,形成企业从初创期、成长期到发展期的“接力式”创业环境,将经典孵化器概念延伸,形成立体孵化效果,从基础的物业服务、创业辅导服务到技术创新服务等各个环节,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辅导。截至目前,高新区已经形成由政府、国有企业、大学、民营企业等不同投资主体建设的九个各具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相似文献   

4.
基于创业者认知的创业孵化环境构成要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孵化器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经济组织,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创业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本文从创业者认知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出构成创业孵化环境的主要要素,即创业政策支持、创业孵化网络、创业辅导培训和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提出了深化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孵化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所构建的新创企业创新驱动、创业能力对成长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和提出的相关假设,通过对陕西省和青海省的新创企业进行调研,运用多层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创新驱动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创业能力分别具有正向的影响,创业能力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创业能力在创新驱动与成长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创业拼凑在创新驱动、创业能力及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建议:在创新驱动战略下,新创企业需不断挖掘创意理念,率先识别机会并利用机会与资源将新的创意通过研发转化为新产品;要重视创业拼凑,巧妙地利用各种资源解决资源匮乏的难题,不断挖掘市场资源进而开辟更多的销售渠道,打造自身的商业模式并获取较好的绩效。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9,(20):247-249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构建,首先要确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其次,构建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体系。第三,建立可实施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行机制。最后,探索并建立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孵化基地的建设成果真正服务于经济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入了相关内容,为学生提供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并逐步通过校企合作来构建学校人才培养新平台,使学生的双创教育与双创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但实际情况与预期的教育效果仍有差距。论文结合就业工作、实习巡视及企业交流、调研的经验,针对现今校企合作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进一步加强提出若干举措。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7,(8):134-141
本文融合生态学和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实施框架。通过对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地区的调研,发现创业主体对创业要素的持续追求和获取是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创业环境对创业主体和创业要素的获取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创业环境对创业主体的调节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统一平衡的过程,而且,创业生态系统各维度之间呈现互动关系。据此,文章进一步论证了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的具体运行机制,即资源要素汇集机制、价值交换机制和平衡调节反馈机制,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对策建议:激发返乡创业主体创新潜力、构建返乡创业生态系统要素平台以及强化返乡创业助力性制度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于系统性思维,构建了人口流动通过影响创业生态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区域创新创业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带来的总量和结构多样性主要通过影响区域的文化、资本和市场这三方面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创新创业活动。文化要素通过促进新知识产生、推高交易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资本要素通过提升劳动力互补、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对创新创业产生积极影响;市场要素通过增大市场潜力、提高机会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研究结论为区域各行业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尤其为面临较大创新创业挑战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伴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展现了全新的视角,对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做了有益补充.本文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出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并从改变观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搭建校内、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等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学术型创业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大,对学术型创业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以复旦复华、中科三环等四家成功的学术型创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多个案例研究,归纳出企业必须具备优秀的学术型创业家、创业团队的学术背景、大学或科研院所的支持、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融资能力、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和市场开拓的能力、产销研协同发展的能力七个成功要素,并分析了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指出我国学术型创业企业需要注重发展企业的基础要素、培育企业的核心要素、拓展融资渠道、坚持自主创新,同时,应与其他企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的孵化愈来愈依赖于网络化运行形式来实现,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高新技术孵化的网络化运行机理。基于不同创新主体在网络中的主导特性,将高新技术孵化网络化运行过程模式分为“科研院所一企业”双核主导型、企业单核主导型、多主体联合主导型三种类型,并分别从运行背景、网络关系及演化、关键要素等方面探析高新技术孵化的网络化运行机理。针对三种理论模式,选取沈鼓集团与大连理工大学的合作研究院模式、海信集团的内部技术孵化产业模式、中国干熄焦技术的联合攻关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与比较,明确三种技术孵化网络化运行模式的差异,以供高新技术孵化实践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重庆莱得快美食文化公司的案例分析,展现了一个微型企业持续成长的演变过程。由此得知,知识与经验、创业能力、创业战略为影响微型企业成长的要素;市场机会、市场进入和市场竞争为三个关键环节。微型企业要通过创业获得成长,则要靠拼凑方法以充分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克服资源不足的劣势;要靠不断创业学习积累经验与知识,提升能力,促进产品和管理方式创新;要靠有效的创业战略理念在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中的创新中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产业集群存在衰退风险的问题,集群技术创新系统是解决集群衰退的关键途径。本文通过建立技术供求机制模型和博弈模型,解释了创新中心——地方政府干预集群技术创新活动的新制度安排是如何减少集群内各种创新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技术创新交易成本,激励集群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开展技术研发合作,从而实现技术创新成果在集群内的有效扩散。本文还探索性地研究了集群创新中心的创业服务功能优势。本文通过对佛山市南庄陶瓷产业集群进行的一手案例研究,从集群的角度对华夏陶瓷研发中心所发挥的创新与创业服务功能优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指导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调查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从中解构"双创型"教师的职业能力构成要素,剖析高职"双创型"教师团队存在问题,并提出通过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合作,共建"双创型"教师库、共建创新中心和创业孵化平台,建立"双创型"教师分类管理、评聘和培训制度等措施以促进高职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聚焦于中等收入国家技术企业孵化的方法创新。由于传统的企业孵化管理存在不重视科技商业化、面临资金实力与选择能力的悖论、中间阶段责任主体缺位和搜寻网络的缺失等问题,很多国家开展了孵化管理的方法创新。成功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主动搜寻网络方法,本文为这种方法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基础。主动搜寻网络建立在既有的创业支撑体系基础之上,政府作为系统整合者发挥作用,以培养创业早期阶段私人部门的搜寻和重新组合能力为中心,通过加强各创业支撑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与互动来改进这一体系,提升创业活力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高校应结合大学生实际,把创新创业教育阶段化系统化,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及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多层次的创业教育,并把创业知识和技能设置一定学分,建立阶段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浩 《企业家信息》2012,(12):119-120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指出:“任何敢于面对决策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这也就是说,创新创业人才并非天生的,而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创建创业孵化基地,是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重要措施。在创建的过程中,高校要根据孵化平台投资共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运作模式、设计运营机制、策划运作流程、创新盈利模式,以探索大学生校内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9,(10):97-103
互联网技术正在颠覆传统的创业管理模式,折射出互联网情境下创业行为的不同逻辑。以互联网嵌入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创业导向影响创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对长三角地区334家企业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创业导向对创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双元学习在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双元学习的中介作用会受到互联网嵌入的影响。结果揭示了创业导向影响创业绩效的内在机理,拓展了创业情境化研究空间。建议企业培育开拓进取、积极竞争的创业导向并建立风险控制体系,敏锐地捕捉新知识并有效地积累知识,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创新要素的跨领域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