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路晴  陈丽君 《商业科技》2014,(21):271-272
工商登记制度是商事法律对传统经营主体在主体公示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规制制度,旨在确认经营主体资格,保障交易安全。随着网络经贸活动的发展和网络经营主体的出现,传统的工商登记制度不能有效地在网络经营领域内发挥作用。网络经营中欺诈交易等非法行为频繁发生,却因网络经营的虚拟性而追索经营者无门,然而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为保证网络经贸活动健康发展、确保网络交易安全,探讨网络经营主体工商登记制度的构建确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历史,并对这一制度的价值取向做了分析,得出在兼顾安全价值的前提下应重视效率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又对商事登记中主体资格和营业资格分合问题、不实登记效力问题和登记豁免问题做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商事登记立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潘霞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7):303-304
简要介绍了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历史,并对这一制度的价值取向做了分析,得出在兼顾安全价值的前提下应重视效率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又对商事登记中主体资格和营业资格分合问题、不实登记效力问题和登记豁免问题做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的商事登记立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公司登记是商事登记的一种,是指为了设立、变更和终止公司人格,依照法定内容和程序,由当事人将登记事项向登记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经登记机关依法审查核准,将登记事项记载于登记簿的综合法律行为。公司登记制度是公司人格得丧变更必经的程序,是公司人格的形式构成要素之一。公司登记无论对于公司本身还是投资者,无疑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商事登记既是商主体证明自己合法性的经营前程序,更是国家有效监控商主体,保护交易相对人及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必要途径。我国在2013年对《公司法》修改后实行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但仍存在名目繁多的商事登记具体法规,其中的诸多问题的存在将导致我国商事主体市场竞争力薄弱,因此完善统一的商事登记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商事登记是指申请人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由登记机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依法审查、确认其商事主体资格或对商业上的重要事项进行记载的制度。商事登记制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商事登记的法律效力。本文主要就商事登记效力中的对抗效力展开论述,在对商事登记对抗效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别从程序方面以及实体方面对对抗效力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抽象交易范式、具体交易范式、消费行为范式、服务合同范式等。抽象交易范式中,消费者属基于配平交易关系需要顾及到的主体之一,其保护不具独立意义,客观上得到制度性关照在于保护获得平等的交易机会。具体交易范式以德国立法例为代表,其通过与经营者营业或职业行为对照,确立消费者全方位弱的弱者地位,权益保护的目的旨在实现具体交易公平。消费行为范式以生活消费界定消费者概念,消费行为属自然人民事主体资格的组成部分,具有超越于商事行为的法律价值,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私法层面的解释。服务合同范式立足于生活消费在服务业主导产业结构下的时代特征,实现消费者概念向民法典民事主体制度的回归,并促进经营者商行为伦理性的现代重塑。  相似文献   

8.
登记证明文件——兼议主体资格与营业资格的区分与证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称登记证明文件,是指由登记机关制发的证明商事主体已经登记的事实以及商事主体登记事项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我国现行登记法规关于登记证明文件的设计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特别是主体资格证明文件与营业资格证明文件集于一体———营业执照,不能满足主体资格单独存在时证明需要的问题尤其突出。在制定商事登记法时应当改变这种状况,确立一个包括登记簿、登记证、营业执照和专项证明文件在内的、完整的登记证明文件体系。一、登记簿(一)登记簿的概念及存在的必要性登记簿是由登记机关在办理各类登记时制作的、记载各类登记对象的所…  相似文献   

9.
商事登记的效力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帆 《江苏商论》2005,(2):127-129
商事登记的效力问题是商事登记制度的核心问题,而我国立法对这一问题的规定却很少,本文从商事登记的称谓谈起,借鉴大量国外立法经验考察其效力,从商事登记的一般效力和特殊效力两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以期对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法的目的和价值追求,无论是对具体法律制度的制订还是执行,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基本原则常常是法律总则的重要内容,需要立法者在拟订具体法律制度之前加以研究和明确。就商事登记法而言,从我国多年来的商事登记实践以及当前行政管理和行政许可制度发展的趋势看,有必要确立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强制登记原则强制登记原则的基本要求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个人和组织要从事经营活动,都必须依法登记,取得商事主体地位和营业资格。也就是说,登记是一项强制性义务,当事人没有自愿选择的权利,违反了…  相似文献   

11.
商事登记行政许可事项的监督检查,是指工商机关对商事主体登记注册事项的实施和被许可人从事商事登记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达到保护合法,打击违法,维护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目的。这种监督检查一般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上级工商机关对下级工商机关实施商事登记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二是做出商事登记许可的工商机关对被许可人从事商事登记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检查。工商机关一定要转变“重登记,轻监管”或“只登记,不监管”的思想,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真正做到“依法登记,有效监管”,全面履行《行政许可法》规定…  相似文献   

12.
戴支蓉 《商业科技》2014,(22):124-124
我国现行的商事立法,虽然对商事组织与商事行为都有相应的规定,但均是通过分散的商事单行法予以表现出来的。各单行法之间缺乏协调,缺乏对一般性商事特点的规定,且商事登记制度处于混乱的状态,不利于我国商事组织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商事法律制度需要制定《商事通则》与《商事登记法》。  相似文献   

13.
企业登记的效力,是企业登记制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登记的一般效力在于即使登记前登记事项实际存在,也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企业登记的特殊效力在于有的会产生新的法律关系,企业不实登记的效力会影响交易安全与政府公信力。最后,针对我国企业登记法律现状提出了对企业登记效力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17年初,我国已形成"1+3+7"网格性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格局,十九大为自贸区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目标,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然而,我国自贸区在商事登记制度构建过程中,出现诸如规范性文件多而相关法律规定少、商事登记改良措施多而创新制度少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在制度层面予以破解,可能会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发展的制度障碍。本文对自贸区商事登记制度发展现状的诱因进行剖析,提出国家层面对自贸区商事登记进行宏观立法,使我国自贸区商事登记制度形成法律制度合力,避免商事登记制度因区域盲目创新而误入朝底竞争,同时重构商事登记理念,以私法自治为基点,进一步弱化和让渡商事登记过程中政府行政职能,使商事登记制度对标国际标准,以商事登记制度创新与突破促进自贸区向自由贸易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四、法定代表人登记(一)概念目前,我国已将商事主体的法定代表人作为一个登记事项进行登记,但尚未作为一个登记类型。作为登记类型意义上的法定代表人登记,是指要将商事主体的法定代表人作为一个登记对象,建立专门的登记簿和数据库,对其有关事项予以登记。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建立了这一制度。例如,日本在《商业登记法(1990年修订)》、韩国在《商业登记处理规则(1987年修订)》中都用专门章节对其登记进行了规定,只不过使用的概念是经理人的登记而已。(二)在商事登记法中设立法定代表人登记的重要意义在商事登记法中将法定代表人登记作为一种登…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商事登记面临的矛盾问题日渐突出,加上入世给商事登记带来诸多挑战,使商事登记立法的使命更加重大。王众孚局长在2002年12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相匹配的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对企业登记制度、审查制度、企业类型划分、前置审批项目、经营范围、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等制度进行改革。”这无疑对正在起草中的商事登记法在制度创新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于2002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行政许可法(草案)》,将登记作为行政许可的五个基本类型之一做出了规定。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即将颁布,早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的,大家翘首期盼的商事登记法,其制定工作必将进一步提速。自2002年5月本刊编辑部“入世与商事登记立法”苏州研讨会以来,商事登记立法一直是我们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相信,商事登记法的起草工作,必将会吸收国内企业登记立法方面历史的先进经验,以及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立法思想及其成果,更加充分地体现科学、合理、效率等原则。自本期起我们开设“商事登记立法”专栏,旨在更加深入地研究探讨商事登记立法相关问题,总结来自系统内外的理论声音,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洁  林真 《现代商业》2011,(14):282
商事登记的主体中包括了商自然人和商法人,相对于商法人来说,商自然人在从事商事经营活动中有着其自身不同的特点,现行商自然人登记制度存在哪些问题,我国是否应该对商自然人从事商事经营活动进行登记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转型时期商事登记面临的矛盾问题日渐突出,加上入世给商事登记带来诸多挑战,使商事登记立法的使命更加重大。王众孚局长在2002年12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相匹配的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对企业登记制度、审查制度、企业类型划分、前置审批项目、经营范围、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等制度进行改革。”这无疑对正在起草中的商事登记法在制度创新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于2002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行政许可法(草案)》,将登记作为行政许可的五个基本类型之一做出了规定。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即将颁布,早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的,大家翘首期盼的商事登记法,其制定工作必将进一步提速。自2002年5月本刊编辑部“入世与商事登记立法”苏州研讨会以来,商事登记立法一直是我们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们相信,商事登记法的起草工作,必将会吸收国内企业登记立法方面历史的先进经验,以及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立法思想及其成果,更加充分地体现科学、合理、效率等原则。自本期起我们开设“商事登记立法”专栏,旨在更加深入地研究探讨商事登记立法相关问题,总结来自系统内外的理论声音,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不仅是落实《物权法》相关规定,维护法律权威的需要,亦是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财产权的需要,从更深层次上来说有助于反腐败建设。目前,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律效力及登记机关不统一,缺乏登记主管机关的过错赔偿责任制度,登记查询制度不健全等。我国应建立以法律为核心,行政法规为辅助的多层级的登记法律体系;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即加强不动产主管部门硬件建设,完善覆盖全国的不动产登记信息联网系统,提高登记人员准入门槛和业务素质,设立不动产登记机关赔偿储备金。从而使不动产登记制度真正做到规则统一、体系兼容、覆盖全面。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事法律制度立法分散,缺乏统一的商事法律规则,使得我国商事法律法规在适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冲突和空白。为此,需要对商事法律制度进行完善,推进商法总则的制定、明确商事主体的范畴、填补现有的商事立法漏洞,从而推进我国商事法律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