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开封"三宝"之汴绣、朱仙镇木板年画主官瓷、禹州钧瓷、南阳独山玉、浚县泥咕咕、周口泥狗狗等河南特色文化产业在文化强省战略引导下,目前发展势头良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但相对于省内外产业发展,河南特色文化产业面临多方面挑战,尤其是在产业品牌内涵建设、品牌传播、品牌营销渠道以及品牌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河南特色文化产业应在如下几个方面着力发展:一是深挖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优势品牌;二是深化产品研发,构建完整产品链条;三是打造大型网络交易平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2.
程熙  姜磊 《北方经济》2021,(6):69-72
新发展理念体现着文化产业立法在新时代的价值取向和"发展促进"的功能定位,但由于创新动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生产粗放、文化安全风险高、共享机制缺位等因素,文化产业立法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出现困境.五大发展理念为文化产业立法勾画出了基本内容框架,从立法机制探讨解决这些困境,应完善文化产权保护私法激励机制、财税金融公法辅助机制、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规制机制、产业安全法律制度以及探索文化扶贫立法和惠益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3.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大力推进以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不仅能带动加工制造、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多行业的协调发展,更能有效提高特色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与创意附加值,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因此深入剖析当前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和不足,针对河南特色文化发展现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评价体系,找到影响我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产业空间结构不平衡,其发展带有地区性倾向,主要集聚在北京、广东、河南和山东等地。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筑文化产业培育地形图,以避免组织同构和资源浪费。而建立"一核先导、三点支撑、三带牵动、四版集成"的文化产业培育地形图概念模型,积极建设和大力发展演出产业、动漫产业、娱乐演艺、文化旅游和产业园区等,是支持和实现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的资源大省,黑龙江文化产业布局合理、整体规模逐年扩大,对互联网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互联网+"理念的兴起也为黑龙江文化产业创造了机遇。在对黑龙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采用集群化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互联网+文化"新业态发展模式等推动黑龙江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14,(7):23-25
<正>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提出,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要促进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放大宁波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带动效应,抓好文化产品展示交易平台、文化资本市场、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结合我院前期所作的《宁波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点石成金"的作用。创新理念,引领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大融合理念。促进文化产业与城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发展内源动力在文化资源、产业规模与结构、人才资源、投资融资、文化产品等方面动力不足,外源动力在政府规制、市场需求、金融支持、多业融合、科技创新等方面存在动力不足,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下,通过合理利用政府规制手段,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协同保障,建立多元投资主体,创新文化产业投资融资,通过需求、消费、供给综合改革挖潜,增强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发挥文化人才引领作用,内外结合,创新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既是新时代挖掘新动能的着力领域,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门类。国家也已明确提出了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作为后发地区的甘肃,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和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和特色,应用SWOT工具,系统分析了甘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因素,进而提出了新时代甘肃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路径:以"文化兴省、文化强省、产业富省"为导向,立足于深挖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潜力,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对省外具有"甘肃特色化"和省内各地"差异化"的文化产业新格局,助推新旧动能转换,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海西州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但仍受经济、文化、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面临着许多挑战.海西州如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名州"战略的重要内容,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需要加大文化产业投入的同时,还需要促进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强省"战略推动下,安徽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具体表现在:文化企业数量和文化产业增加值持续快速增长;新兴文化业态加速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化建设成效显著;龙头文化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上越来越突出。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伴随着一些问题,如吉林省文化产业经济份额占全国比重低,文化产业竞争力恶化,文化消费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等。在国家大战略的框架下寻求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吉林省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文化+N"业态,以及大力发展重点文化行业。  相似文献   

12.
王毅 《中国城市经济》2010,(7X):213-214
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依托"两型社会"建设和湖南"文化强省"战略的强力推进,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之路,产业发展活力、增长速度、运行质量、就业规模等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形成了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娱乐文化与创业文化共同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比翼齐飞的发展新格局。怎样用更高的起点和视野去谋划未来长株潭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路径,本文力求在这些方面做些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目前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省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进一步的地区和经济圈分析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城市经济、文化资源、基础设施等"先天"因素支撑;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更需要人才、资本、相关产业的发展等"后天"因素支撑,最后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区域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月读     
正9月19日,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前往2014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展场考察。他强调,要坚持文化的传承、交流和交融,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2014重庆文化产业博览会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与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联合主办,突出"创意、创新、创富"主题,参展内容包括文化产业及非遗文化、旅游文化、印刷图书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工艺美术书画、汽车文化等六大板块,集中呈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新成果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它内含了文化、创新、产业集聚等多个要素。文章通过分析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将知识创新、产业集群等关键要素整合在文化产业的框架内,揭示了文化产业集群创新的微观机理,并对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引进产业经济学"产业链"的概念,提出中国文化产业必须打造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形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带动文化经济大发展、大推进.如湖南要以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传统优势文化产业为核心,打造具有竞争力文化产业链,同时做好以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广告及会展等为主的"外围层"的培植,把单个优势变成整体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力争把文化产业做成支柱产业,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全世界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国家。美国的文化产业在其发展中形成了成熟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理念,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于促进社会经济事业快速、 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藏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极大优势.发展西藏文化产业要开拓创新发展理念;有效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培植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创新资金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9.
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在当前我国经济"四降一升"的情况下,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生长点和重要增长点十分必要。在新兴文化业态层出不穷的今天,如果依然固守传统发展文化产业的思想和方法,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将出现战略性落后。全国上下都在开展的"文化+"行动,证明以"融合"为主的发展态势正在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思想,也吹响了跨行业、跨要素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号角。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是世界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未来取向产业"。在"十二五规划"提出"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后,江苏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文化产权交易,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文章主要从几大文化产权交易模式的对比分析、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及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现存的问题等方面,探究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