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4年中国物价形势与控制对策解少明,刘国辉,杨金柱,周庆和本文根据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比去年同期上涨20.1%的物价形势,分析预测全年的物价走势,并从理论和政策上提出控制物价上涨的对策措施。一、对1994年物价走势的基本判断在一季度我同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2.
姜其温 《财政》1991,(2):6-9
当前财政上的困难,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概括起来是两条:一是财政收入增长不快;二是财政支出增加过猛。在财政收入方面,这几年虽然持续增长,但是增长的幅度跟不上物价的增长。1989年与1978年相经,国家财政收入增长1.5倍,而同期物价上涨2.03倍。1987年、1988年、1989年的国家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8%、10.9%和12.2%,而同期物价分别上涨了7.3%、18.5%和17.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财政收入实际上是负增长。在财政支出,1989上同1978年相比,国内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8.6%,而财政支出平均每年递增9%。从1979年到地1989年,国家财政除1985年有21亿元的结余外,其余各年均有赤字,赤字数额累计为740亿元。如果把内外债务收入也赤字处理,则11年都有赤字,硬赤字数额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3.
<正> 保值储蓄自去年9月10日开办以来,从我区情况看,在定期储蓄存款中,三年以存款余额占总余额的41%,而三年期的占26.44%,五、八年期的占14.56%,这说明保值储蓄的比例不高,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同时还出现了长期存款短期化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保值贴补率计息不妥 其一,保值贴补率不完全是按市场实际价格拟定的,而是根据存款期间全国零售物价平均上涨水平。目前由国家公布的物价平均上涨水平,主要是根据国营市场主要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来计算的。而集市贸易市场上的物价上涨因素基本未包括在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集市贸易市场上物价的涨落对  相似文献   

4.
2004年,新疆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4%,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市场商品货源充足,城乡消费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物价小幅上升,全区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  相似文献   

5.
今年来我国市场物价继续呈现上涨趋势,调查发现.目前的物价上涨,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一方面确实反映了农副产品高付出、低产出、价位低的实际。价格的上涨基本反映了其真实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证实了物价上涨与去年金融机构信贷过度扩张导致市场货币供应量大增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6.
复三 《银行家》2008,(1):28
2007年各类价格基本上呈持续上涨态势,且在下半年加速上涨明显,资产价格涨幅高于物价,国际价格与国内物价的联动性增强,是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作为经营特殊商品——货币的银行,尤其是掌管货币供应的中央银行,应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笔者拟就此谈一些看法。 通货膨胀是指全部商品的价格或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在不同程度地上涨,处于一种不断爬升的非稳定状态。由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当价格上涨时,货币便处于贬值的状况,或者说是货币购买力下降。衡量通货膨胀程度如何,目前一般是看物价上涨率,即全社会物价上涨指数。如果一个国家的物价上涨指数超过10%,则表示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88年我国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平均上涨18.5%,12月份达26.7%。我省情况更为严重,1988年物价指数上涨26.5%,12月份高达35.5%。这么高的通货膨胀率,带来了市场不稳、金融不稳、企业不稳、人心不稳等后果,这是众所周知的。  相似文献   

8.
从1984年以来,我国已出现了较明显的通货膨胀现象。在1984年—1988年的5年中,全国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指数分别为2.8%、8.8%、6.0%、7.3%和18.5%,物价总水平上升50.7%,年均递增8.6%,其中有计划调价只占46%。而1989年物价上涨率仍达17.8%。究其原因,是由于经济过热,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造成的。在物价上涨,通货  相似文献   

9.
物价上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民生中最为关切的问题,随着国际粮价的不断飙升,为防止物价由局部上涨演变为全面上涨.我们不但要在宏观政策上把握好力度.还应该加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消费者对物价上涨的制约作用。为解决在物价问题上消费者与厂商的不平等权力.可以考虑采用参与式的方法.提高物价管理的透明度.保护消费者对物价变化的知情权.让消费者更多参与物价监督和对不合理的涨价行为的制约行动。  相似文献   

10.
马珂 《西南金融》2012,(8):12-14
2000年以来,我国物价经历了三次上涨,分别是2003-2004年、2007-2008年以及2010-2011年.本文通过对这三次物价上涨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分析,认为造成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复杂,虽然当前物价上涨没有近忧,但未来物价仍有上涨压力,不应放松对物价上涨的警惕,要注重平抑物价上涨与刺激经济等其它政策目标的协调配合.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等监测,管好全社会的流动性才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