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城市规模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城市群内部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应从建立协调沟通的政策体系和政府服务体系、构建高效的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布局、促进城市群中各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2.
川渝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空间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区位商分析法、经济重心分析法分别对川渝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水平、发展联系、空间重心演变路径进行研究,探寻川渝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川渝城市群内的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城市内部各行业的分配存在差距,但各城市的辐射能力都比较强,而各指标重心变化趋势整体表现为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逐渐变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川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炼  罗国云 《时代经贸》2007,5(7Z):96-97
川渝两地的经济联系源远流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过程中,川渝两地的经济合作不断增强,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其中,旅游业合作是川渝合作的双赢选择。文章主要就川渝旅游业合作基础进行研究,分析了川渝地区旅游资源基础、客源基础、区域交通基础和产业发展共识等。  相似文献   

4.
李炼  罗国云 《时代经贸》2007,5(7):96-97
川渝两地的经济联系源远流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建设长江上游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过程中,川渝两地的经济合作不断增强,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其中,旅游业合作是川渝合作的双赢选择.文章主要就川渝旅游业合作基础进行研究,分析了川渝地区旅游资源基础、客源基础、区域交通基础和产业发展共识等.  相似文献   

5.
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将迎来一个城市发展的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城市群将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构成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基本支撑点,成为城市化的最明显的标志,代表着中国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的走向,对区域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山  徐刚 《经济研究导刊》2009,(23):278-280
安全、快捷、经济的公路网对翌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整体上分析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公路网现状,以高速公路网为重点研究该地区未来公路网的布局,提出2020年前公路网的路网规模、等级结构、空间分布、建设步骤,并评价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城市群竞争力理论模型的分析建立了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8个城市群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西部城市群竞争力大多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经济实力是其竞争力的最薄弱环节,并对其进行了具体排名.  相似文献   

8.
何添锦 《生产力研究》2012,(6):155-156,168
在政策引导下,我国产业集群呈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城市化进程进入新阶段,但如何衔接两者的关系,并积极推进互促共进,迫切需要研究促进两者协同发展的对策,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操作层面建议。文章从分析产业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内外因及二者协同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入手,指出构建群域经济体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分析我国产业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存在问题,提出产业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对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的战略背景和战略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的战略方向,阐述了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的战略重点,进而提出中原城市群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中原城市群范围,并指出了其发展的四大优势。此基础上,根据中原城市群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发展的战略选择和战略措施,以期对中原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建立在市场化基础之上的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使得经济要素的空间扩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导致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的形成,产业的升级和重组以及空间转移是必然趋势[1].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在当前经济发展路径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浙中城市群产业结构演变的历程及其演变的内在动力机制。同时用比较分析方法,与浙江省内的湖州、台州两个长三角城市的比较,分析得出浙中城市群某些优势的存在,并就浙中城市群的产业升级的路径提出了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是产业带发展的依托和增长核心。尽管广西城市群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总体经济起步较晚,产业基础不强,城市群间发展和城市群内部发展差异较大,城市群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需要采取利用财政政策积极引导城市群发展定位,实现协同合作,配套针对性财税政策,提高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加强产业整合,实现城镇群产业集群的系统财政政策以实现城市群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融合川渝经济,形成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西部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川渝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探讨了川渝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模式,并提出了几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城市群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现状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特征是城市化(Urbanization)过程中,在特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纽带联系而形成的城市网络群体(Urban Network System).中国城市群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一大产物.  相似文献   

16.
城市群经济、多城市群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内部失衡在空间上表现为东、中、西"三大部"以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缺乏足以与东部三大城市群相抗衡的集聚中心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失衡。从"城市群经济"内涵辨析出发,阐释了城市群、多城市群体系形成机理,并以"区域协调发展"概念三个基本维度为依据,探寻了多城市群分工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产业转移为桥梁、城市群化为载体、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区域协调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7.
关于江汉平原城市群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群是指以特定的大城市为中心一由不同规模和不同职能且互相联系的众多城镇构成的城镇群体。它的形成、标志着城镇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必将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的步伐也大大加快、如今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环渤海湾沿岸和辽中南地区已崛起五大城市群体、有力地促进了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从湖北乃至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来看、加快建设以武汉市为中心的江汉平原城市群、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l江汉平原城市群的地域范围与地域特征1.l地域范围讨论江汉…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为切入点,从五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评价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黄河下游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得分较高,中上游地区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得分较低,而七大城市群的分项承载力优劣共存。(2)城市群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差异较大,城市群内部城市综合承载力等级作用明显,城市群外围城市受多中心影响发展较好。(3)黄河沿干流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出条带状形式,中游流域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闭合环状形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对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建设、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提升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产物,在世界上现已形成一些大型城市群,如美国的西岸都市连绵区、大巴黎地区、大东京都市带等;在我国,城市群也正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有条件的地方逐渐通过建立大型城市群的方式来提升区域竞争力,如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二角”经济区推出营建连接15个城市的基建计划,准备把“长三角”地区建成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也计划  相似文献   

20.
关中城市群的功能联系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文章分析了三级水平上的城市影响域,指出产业差异是形成城市间联系的基本动力,并通过交通和通讯网络得以实现,历史基础和城市等级规模在本区域城市联系的形成中具有特殊作用。进一步论述了差异巨大、结构畸形为特征的城市群等规模特点,分析了职能结构细化特征,阐明了城市群空间网络框架、集聚分布型式和三级多核圈层分布规律。最后提出城市君结构优化的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城市群体规模,进一步强化核心城市西安的中心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