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产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生产力思想的共同性:强调生产力目的的人民性;强调人才的重要性;重视科学技术。邓小平、江泽民生产力思想的差异性:生产力概念提法上的差异;实现生产力发展途径上的差异;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表述上的差异。准确理解两代领导人关于生产力思想的共同性、差异性,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邓小平与江泽民在创新思想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两位领导人的创新思想一脉相承,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在某些方面独具特点,存在一定差别。即他们的创新思想在思想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各有不同。通过对邓小平与江泽民的创新思想进行比较分析,理解他们创新思想的差别和不同,对更好地实现我国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产业》1997,(6):35-35
来自理论界和科技界的有关专家学者聚集一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邓小平科技思想进行了热烈的座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温家宝指出,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别是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学说,提高了全党全国人民对科学技术在当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起第一位推动作用的认识。温家宝说,邓小平科技思想十分丰富,内容涉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发展方向、战略重点、体制改革、对…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道路.形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思想。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思想,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价值目标,即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江泽民紧密结合我国深入发展的改革开往的实际和时代特征,揭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在本质,指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延伸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的决战之时,江泽民总书记站在历史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进行了新的概括,从更新、更高的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诉建党学说,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指出了新的要求,成为新时期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共同理想、推动社会全局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推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工作、深化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反思和总结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是当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论基石.毛泽东科学技术思想以人为本,以社会科学指引自然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基于人文关怀视域对毛泽东科学技术思想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浙江经济》2001,(8):4-5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顺应时代要求的创新精神,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丰富了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学习江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关键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作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9.
改革新视角     
江泽民: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动机   江泽民主席日前在 2000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工程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一直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工程科技架起了科学发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桥梁,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一个最重要因素。电力网、通讯、交通运输、水利和供水等系统工程的建立与普及,是 20世纪工程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发电、核能、航空航天、计算机、基因工程等重大科学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和马克思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一个已经看到了知识经济的曙光,一个只看到蒸汽机的威力。由于这个时代的差异,邓小平在马克思科技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思想,这个思想的创新反过来又将带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城乡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以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并举、城乡兼顾的发展战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改革城乡关系的战略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准备。江泽民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体系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的新时代之后,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就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时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见解.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与中国统一战线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探寻和分析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共同特点,梳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统一战线思想的脉络,对于进一步认识和探索统一战线发展的规律性,加强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特别是讲话中的“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精辟论断,是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履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一、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同任何科学的理论一样,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社会实践的客观实际抽象出来的,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人民群…  相似文献   

15.
本是作在其专《机遇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出版)基础上概要提炼写就的,勾画了人类机遇思想演变的大体脉络。论通过对西方机遇思想和中国机遇思想的历史考察,揭示它们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特点、成就和缺陷;又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机遇思想的深邃性、丰富性及其不断发展,有力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机遇思想标志着人类机遇思想达到了新水平,展现了新境界,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明确指出了“三个代表”的实现途径,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有了新的飞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果。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我们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中去,是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的党史观是江泽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和总结党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点、原则和方法的总称。江泽民的党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深化了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助于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同时,拓宽了党史研究的视野,推动了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强调:“只要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时代的意义,这是我们党的先进性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对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的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作为一名负责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干部,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实践,就如何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到基层企业的党建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联合办学联合办区加速科技经济一体化陈家祥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现代国际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高技术及其产业又是整个竞争的焦点,如何加快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尽快登...  相似文献   

20.
邓磊 《特区经济》2005,(7):153-154
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我国在短短的二十年内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人民由贫穷落后迈入小康社会。是什么力量推动我国经济如此迅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功不可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并日益成为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是邓小平同志经济发展动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中国科技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