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李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要求财政体制要与之相适应,而且也要求财政职能在范围、内容和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按市场调节的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财政的分配职能。分配职能是财政的最基本职能,这个职能是...  相似文献   

2.
3.
4.
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与之相适应,1998年,中央首次提出了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改革目标,财政职能由“建设型财政”向“公共型财政”转变。之后围绕这一中心内容的各项财政改革相继展开。同全国一样,伴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区初步建立起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6.
7.
黄思圣 《企业经济》1993,(11):23-27
<正> 财税体制改革中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关键性契机,是摆脱财政困境的根本出路,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有效举措。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探讨性意见。首先,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辖行政区域为单位的区域经济,一般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潜力、最富活力的经济板块。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关系到党和国家基层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增长与需求不一致,发展速度滞缓,县乡财政窘迫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拟从财政管理的角度,谈谈为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县级财政改革的取向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是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又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写入宪法,从而使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10.
财政的落脚点就是要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方针,想方设法做大经济和财政收入“蛋糕”。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推进税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加入WTO后,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正逐步形成。作为政府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物质保障,财政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公共财政的建立已成为必然趋势。公共财政体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体制与运行机制,是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必然要求,是国际通行做法,是新时期推动财政管理不断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依法理财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基本要求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运行.国家宏观调控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之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是社会资源的第二配置,起着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稳定并协调地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财政宏观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处于主导地位。我们必须加快财税体制改革.为财政调控构筑起规范化的分配关系,切实强化财政宏观调控控力度.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海财会》2002,(4):3-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增收节支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当前要大力加强财政增收节支工作,这是扩大和培育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确保完成今年财政预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财政职能是在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基本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的需要,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我国财政职能按照市场化取向原则作了若干调整,但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仍显得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优化资源配置。世界经济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运用市场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对于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其自身调节的盲止性、滞后性和自发性.往往容易造成资源配置的浪费、导致经济结掏失调和经济活动的混乱,这就对财政职能和调控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规范财政职能的内涵和外延、树立市场经济的正确观念,赋予财政职能时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