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与传统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第一,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优价廉的商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二,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要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大增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第三,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2.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推进,使我国必须在尚未完成工业化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面临着既要加快信息化又要完成工业化的双重任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全面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正确处理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加快发展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我国经济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信息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企业信息化是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核心.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互动的关系,给我国各类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持.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现代化的全过程中,企业作为工业化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样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加快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企业信息化是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核心。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互动的关系,给我国各类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政策支持。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现代化的全过程中,企业作为工业化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样是信息化的主体。企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加快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结合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企业信息化始于20年前,但到目前为止,国内1.5万家国家大中型企业中只有10%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工作,70%的企业尚处于学习和探索之中,20%的企业只将计算机用于报表处理、财务处理等.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又提出,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样,企业信息化又被提到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6.
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思想,界定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系统探究了四者之间的耦合互动机理和规律,建立了四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为我国同步推进“新四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以及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进步背景下,加快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内企业普遍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为了大部分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很多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宣传只要企业实施了信息化,就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好像企业信息化就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点金石",但实际上企业是不是只要信息化了,就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呢?到底如何来认识企业信息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间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信息化反过来又能极大地推动工业化的进程。发后国家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必须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标准化是信息化自身产生发展的基础,引领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全面融合。我国信息标准化工作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信息标准化管理机构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并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国际化与本土化、先进性与实用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我国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将其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信息化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体现出中国对信息化与工业化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1.
黄佳 《价值工程》2012,31(1):13-14
中国制造型企业普遍缺少工作研究过程,制造系统基础能力相对较弱。随着国家确定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政策引导,企业制造管理系统过度强调信息化而弱化工业工程在基础管理中的作用。文章研究信息技术与工业工程技术在制造管理过程中的关系和融合创新途径,通过F、B公司的对比,实例验证了途径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工业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与产业结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湖南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通过近年湖南省能源消耗、工业环境污染及产业结构数据变化情况,分析得到湖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环境的关系,并从中找出解决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少平 《价值工程》2011,30(7):27-28
信息科技是最活跃、发展最迅猛、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信息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更加明显的主导作用,分析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内涵,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探讨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保障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的途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信息化的本质是标准化,全过程、宽领域、多层次、一体化的两化融合需要标准化引领;两化融合过程中的结构性矛盾需要标准化解决;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我国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两化融合领域尚有许多标准化的空白地,要发挥我国作为世界制造大国的优势,从战略高度重视标准化的引领作用,务实推进两化融合。  相似文献   

15.
刘东辉 《物流科技》2006,29(3):113-116
本文从财务软件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出发,对财务软件的发展作简要介绍,在明确ERP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选软件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企业如何实施ERP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上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策略及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技术表象是数字融合,数字融合引发了从三个层次(三个主体)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内涵的解读,最终引发了全社会范围内的数字变革。数字变革需要政策措施、信息文化和IT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上海已经具备现代工业的基本基础,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层次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推动上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向文 《企业技术开发》2006,25(6):117-119
文章从湖南地方军工企业实际出发,论述了统计信息化建设是军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了军工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军工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快城镇化发展的信息化工作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目前历史阶段,精细化是对管理的科学性内在要求,具体体现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相统一,尤其是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协调性上,其内的要求就是共享、交换、协同、系统、控制、智能。本文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前历史阶段的特性、面临的难题和风险等出发,提出信息化是面对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重要措施;接着站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角度,探讨分析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使得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最后对建设行业信息化工作推进思路和基本方法进行阐述,并提出从数据、平台、应用、安全、标准五大方面落实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9.
肖治宇 《物流科技》2006,29(5):116-118
在如今的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继资金、技术、人才之后,企业生存的第四要素.经济全球化带来国际化的竞争,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来改变企业管理与商业运作模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现代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本文从信息与企业竞争力、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化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对推进湖南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效率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与传统物流体系的区别,并运用SWOT方法对湖南省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高效率的农产品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以及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等构建我省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