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靳丹丹 《企业导报》2010,(10):154-155
界定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概念,建立了相关的聚类分析指标体系,从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三方面,对河南省各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聚类分析,利用相关软件得出聚类分析结果,进而分析不同类别存在的原因,针对不同地市加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慧娟 《数据》2013,(2):30-31
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表(B103-2表)是反映工业企业财务状况的一张统计年报表,调查对象为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通过这张表可以了解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可以分析行业、产业投入产出情况,它是核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是统计指标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012年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表(以下简称B103-2表)包含十个部分,根据调查目的和  相似文献   

3.
袁瑞堂 《企业经济》1990,(12):36-39
<正> 一、我国企业规模结构的现状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1、规模的不经济性。从整体上看,企业的平均规模偏小。1987年,我国共有工业企业(乡及乡以上)49。4万个。其中固定资产原值在1亿美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十一五期间,广西的工业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但广西工业在发展质量、效益、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十二五期间,广西存在有利的工业结构调整机遇,需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广西工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  相似文献   

5.
在"十一五"期间,广西的工业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但广西工业在发展质量、效益、结构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十二五"期间,广西存在有利的工业结构调整机遇,需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广西工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做优广西工业。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西部地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评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很多,如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资产贯献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但综合评价和排序有些困难。本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我国西部地区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项经济指标值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分析结果对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刘倩 《价值工程》2019,38(2):40-42
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本文针对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主导作用现状,基于企业学习再造-结构再造-价值再造的系统分析框架,构建济南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数,搜集济南市近几年的相关数据,对济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实现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8.
新闻     
国家统计局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9.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报告说,1至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327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4.96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6.33点。  相似文献   

9.
行业     
《企业文化》2006,(3):4-5
2005年福建省轻纺行业生产总量增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省轻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327.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股份制企业增幅最高,同比增长达27 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比重最大,占62.15%。全省规模以上轻纺工业实现利税179.40亿元,同比增长28.4%。九个设区市利税两位数增长,其中漳州增长最高,达66.1%。  相似文献   

10.
对片面追求利润的企业目标的反思长期以来 ,我国在评价和考核企业经营效果时 ,最常用的一套指标是 1992年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 6项指标 ,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据此对不同地区、行业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 ,作出综合评价。后来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统计局又制定过一套新的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由 6个增加到 12个。考察这种评价指标体系 ,以及我国现行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不难发现 ,它们反映的主要是企业经营者利用企业现有的装备创造了多少效益 ,而对企业经营者们…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广西发明创造最活跃的南宁、柳州、桂林三市为例,运用专利数据和国民经济数据,对三市产业的专利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和比较,发现柳州是广西企业发明专利占比最高的地区。运用发明专利/千人的指标对各市专利密集型产业进行认定,并分析产业的专利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相关性。最后为广西产业专利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和炳全  周铭宇 《价值工程》2014,(17):192-193
文章从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角度构建了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西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进行评价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西部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企业竞争力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筝 《企业活力》2006,(11):14-15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劳动力平均素质偏低;传统产业占较大的比重,技术含量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仅占GDP的4%左右;知名企业少,企业规模小,影响力弱;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及成本费用利润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00家大型企业(集团)中,约有45%的企业目前还是零专利。以上诸多方面表明河南省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工业经济效益是评价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为了对吉林省区域的工业经济效益作出全面且正确的评价,选取吉林省2000年~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标数据运用综合指数法分析近年来吉林省工业经济效益的变化。最终得出吉林省的工业经济效益平稳上升的结果,并且在多方面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已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企业12714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4%,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7514亿元,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占21.4%。 综观2003年高技术工业的生产状况,主要呈现以下5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数据》2010,(12):66-68
根据北京市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现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及相关活动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一、开展R&D活动企业分布情况 2009年,全市开展R&D活动的工业企业111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6.2%。其中,开展R&D活动的大中型企业266个,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42%。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增强经济实力,促进社会繁荣,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全国31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各省市找到差距,发现问题,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二、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我国目前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四套:一是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八大指标;二是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十项指标;三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六类十二个指标;四是资本增值保值考评指标体系,包括一个主导指标和若…  相似文献   

18.
专利代理行业助力创新主体进行技术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成知识产权,再由知识产权转化成生产力,维护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支撑,专利代理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提高广西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广西专利事业的蓬勃发展,专利代理行业的服务能力已不能满足专利事业的发展需求。文章从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专利代理行业监管4个方面对广西专利代理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运用SWOT方法(企业战略分析)对广西专利代理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对策,以期逐步提高广西专利代理行业的服务水平,促进广西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朋  何刚  赵杨秋 《价值工程》2021,40(12):23-24
为了解安徽省工业创新效率现状,统计合成安徽省2012-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构建工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使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展开安徽省工业创新效率测算,得到研究结论:2012-2019年安徽省工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没有太大变化,然而纯技术效率下降的城市有两个,但没有城市规模效率下降,因此提高工业创新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方法是提高工业创新的技术水平.然后根据安徽省工业创新效率现状从政府和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上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博 《数据》2004,(1):31-32
2003年11月末,北京市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单位4204个,其中国有工业企业1585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38%;从业人员平均人数55.3万人,占全部55%.国有工业企业的户数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户数的38%,却掌握了68.5%的资产,完成了58.7%的增加值,实现了59.8%的利税,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国有经济对全市工业有较强的控制力,对其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