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国和缅甸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中国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国家战略的提出使中缅两国农业合作再次面临重要机遇期。研究中国与缅甸农业合作现状,分析投资环境、探寻未来农业合作潜力,对于促进地区间农业和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一、中缅农业合作现状中缅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近年来,中缅贸易发展迅猛,投资步伐加快,合作方式多元。  相似文献   

2.
1950年6月8日,中缅两国正式建交。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西方国家对缅甸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中缅两国关系继续保持友好发展。25年来,中缅双边贸易合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缅甸民主化改革浪潮下,中缅双边贸易合作面临巨大挑战。基于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地缘经济互补优势,未来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线长达2185.7公里。从古老的“西南丝路”到现今蓬勃兴旺的中缅边贸,两国通商贸易从未间断过。 (一)中缅边境贸易的历史 中缅边贸由来已久。古代的“西南丝路”(又称“五尺道”、“僰道”),其中的一段就是由云南的滇池经永昌、畹町到缅甸的勃生,这可以说是中缅边贸的最早开始。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缅边贸处于基本停滞的状态,如果说还有一些贸易的话,那就是殖民者通过边贸口岸将鸦片等运入中  相似文献   

4.
正1949年12月16日,缅甸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6月8日,中缅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缅甸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之一。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西方国家纷纷对缅甸实施经济制裁,中缅两国关系继续保持友好发展,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加深,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全面、快速发展。25年来,中缅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缅甸自1988年对外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其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中缅经贸合作多年来发展良好。2015年以来,缅甸内政外交发生较大改变,这对中缅经贸合作有一定影响。长期来看,中缅两国在能源、对外投资引进和农业等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吴萍  段万春 《商业研究》2008,(1):119-122
货币在各国间兑换的无障碍是GMS国家贸易便利前提条件。目前在中缅两国之间正常贸易和经济合作中都存在着货币兑换障碍,该状况的存在对外贸易、投资等构成一定的危害。为此要了解缅甸金融和外汇管制的状况和导致货币竞争障碍的重要原因,采取相关对策,促进中缅贸易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7.
缅甸是中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邻国,中缅关系的友好稳定对于两国利益都十分重要。虽然近年缅甸国内民主化进程使得中缅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一些中资项目受到影响,但是中缅关系整体依然稳定,经济合作整体依然前景光明。中国未来在对缅加强合作方面,需要适当加强公共外交和民生外交。  相似文献   

8.
境外     
7月26日 缅中签订铜矿勘探开采合作协议 中缅两国有关方面当日在仰光签订铜矿和其它矿勘探合作协议,迈出两国矿业勘探开采大规模合作的第一步。 根据中国海南佳亿机械进出口公司与缅甸矿业部勘探局签订的协议,中国公司将在缅甸实皆省和克钦邦进行铜矿和其它矿的勘探开采。这是中国国土资源部和缅甸矿业部2001年签订两国矿业合作备忘录以来进行的第一个大型矿业勘探开采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9.
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服务的作用愈发凸显,服务贸易的新形式丰富了区域贸易协定影响服务贸易成本的渠道。本文从中间投入和最终需求两个维度分析了区域贸易协定对不同类型服务贸易成本的影响效果和机制。结果表明:单纯签订区域贸易协定对服务贸易成本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提高区域贸易协定的深度将显著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区域贸易协定可以显著降低中间投入服务贸易成本,对最终需求服务贸易成本的抑制效应不显著。区域贸易协定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效果存在非对称性,北北型区域贸易协定对服务贸易成本的抑制效应强于南北型。北北型区域贸易协定可以通过减少监管分歧和货物贸易自由化效果外溢两条途径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南北型区域贸易协定则仅可以通过货物贸易自由化的外溢效应来降低服务贸易成本。因此,中国应积极与发达国家开展高质量区域贸易协定谈判,通过提高区域贸易协定深度充分发挥其服务贸易自由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瑞丽市珠宝交易市场建设发展概况 瑞丽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相毗邻,珠宝贸易作为中缅两国最为传统的贸易项目,由来已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瑞丽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瑞丽市工商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拓创新,打造具有瑞丽特色的珠宝交易市场监管工作品牌,促进了珠宝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向永吉 《大经贸》2007,(10):69-69
2007年9月15日,第四届世界缅华同胞联谊大会在香港隆重举办。来自世界各地200余万缅华同胞的代表共1000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出席大会的嘉宾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马儒沛,中国侨联副主席李祖沛,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黎桂康,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解晓岩,缅甸驻香港总领事叶敏旺,美国缅甸研究基金会主席魏久安,港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陈守仁,香港特区政府原律政司司长梁爱诗,香港特区政府原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以及香港、澳门与海外的缅华社团侨领。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论坛》2009,(4):93-9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出现了以区域贸易协定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浪潮,成为国际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区域贸易安排与世界贸易组织并行推进世界贸易自由化,并将成为改变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重要力量。几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已通知其参加一个或多个区域贸易协定(有些成员是20个或更多的成员)。截止截至2008年底,向GATT/WTO通报的各种类型的区域贸易协定418个,其中有效区域贸易协定232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对缅甸的投资存量不断上升,而流量却出现剧烈波动和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对缅投资受阻.缅甸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和对中国投资的阻挠是其中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发现,缅甸NGO乱象、西方国家支持、NGO在缅甸的影响力扩大是中国对缅投资受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近10年来,区域贸易协定明显增加。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均参加一个或几个区域贸易协议。1948-1994年,关税贸易总协定组织共受理了124项区域商品贸易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企业在缅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投资争端也频频发生。中资企业在缅投资争端的解决可以依照中国-东盟多边协定、中缅双边协定、中缅两国国内法来解决。然而,中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不够健全、外交谈判及磋商有较大的局限性、缅甸国内法治环境较差、中国国内法对中资企业海外投资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现有的争端解决途径无法有效解决中资企业在缅发生的投资争端。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中缅投资协定》相关条款,协助缅甸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并加大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法律保护力度,从而为中资企业在缅投资争端解决提供规则、机制、程序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中国与21个贸易协定成员国SITC3位码进出口数据,研究了中国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参加的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影响对不同技术水平的产品促进效果并不相同,其中,贸易协定显著促进了中国的资源型产品、低技术产品贸易,但是对中技术产品与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文章的结果同时显示,与现有的区域协定成员国缔结的贸易协定不利于中国资源型产品出口的增长,文章的结果表明,如何选择合适的区域合作伙伴既可以促进双边的贸易联系,又可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是未来中国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1975年中国同欧洲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以来,双方经济贸易关系得到不断发展。目前,欧洲共同体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伙伴。1983年,我与欧洲共同体贸易额已超过美国,仅次于日本、香港,列居第三位。一、欧洲共同体是中国出口商品的一个主要市场1977年以前,中国对欧洲共同体出口每年保持在8.5亿美元左右。1978年和1979年,中国与欧洲共同体相继签订贸易协定和双边纺织品贸易协定。1980年1月1日起,欧洲共同体又给予中国普惠制待遇。在双边合作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中国对欧洲共同体的出口逐年上升,1978至1981年期间,出口额每年递增27%  相似文献   

18.
《北方经贸》2021,(1):32-33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各国积极寻求区域合作机会,以期获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红利。“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中国和缅甸作为区域经济合作体内的两个国家,双方经贸往来日趋频繁,贸易成果日渐显著。深入分析中缅两国边境贸易的发展现状、基建、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制约问题,促进经贸发展,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速优化贸易结构、解决贸易不平衡;加强政策沟通、促进政治互信。  相似文献   

19.
因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要求,同其他国家地区订立自由贸易协议和建立自由贸易区,已成为一国振兴民族经济和加快其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进程的必然选择.截至2000年1月,全球已有221个区域贸易协定,其中向WTO提出通知的有119个,内中有100多个是WTO成员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许多WTO成员同时参加几个区域贸易一体化的安排.  相似文献   

20.
"地摊银行"是人们对中越、中缅边境地区民间货币兑换机构的戏称,是伴随边境地区经贸发展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有自身的特殊背景和客观必然性,对当地经济金融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地摊银行"的存在反映出中缅贸易结算机制缺乏政策的有效支持,国内商业银行服务水平较低以及"地摊银行"服务的灵活性。应推动中缅双边合作机制,申请在姐告试点开办人民币与缅币兑换业务,鼓励我国商业银行到缅甸靠近瑞丽的边境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提高边境商业银行服务水平,促进"地摊银行"规范化、合法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