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修建洛阳通往栾川的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出土一批空首布,被工人哄抢。后经多方访问,有幸集得其中一枚,余皆流散社会。该空首布属大型斜肩弧足空首布,锈蚀斑驳,面文为“武”字,字两边有两竖划,背三竖划,布首中间有不规则横穿孔,币高8.5,肩宽3.9,底宽4.9,首高2.8厘米,銎腔1.5×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从泉友处交换得一枚异版“裕民通宝”背“一分”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钱文仿宋体,钱面“裕民通宝”四字对读,背穿右铸“一分”字样,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一分”折银钱的最大差异在于,正面钱文“民”字下有一巨星。该  相似文献   

3.
“宽永通宝”是日本货币流入中国的数量最大、品类最多的一种宽永钱。传世的种类除光背者外,背有星纹及背穿上“文”字、“元”字等多种背文,版式最杂。 近期,集得两枚日本“宽永通宝”小平,特征与一般钱不同。  相似文献   

4.
《钱币研究》2002年第9期刊发林染同志《新发现的开元奇钱》一文,笔者基于林文所说“很有探讨研究的必要”的意见,与林染同志探讨对此钱的看法。首先林文认定此钱:“明显属于初唐铸币。”我们看法是相同的。然有以下几点持不同观点:首先此钱《中国钱币》2001年第1期50页俞凉亘同志《唐东都西苑遗址区开元通宝钱窖藏清理简报》一文中称:“星纹开元……Aa型:21枚。光背。‘通’字下一星。‘通’字甬部上笔开口较大,走部前三笔呈三撇不相连。‘元’字首横较短,次横稍显左挑,且两横较近。‘宝’字尔部末两笔为两点。贝部较窄,内两横…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从曲阜一泉友处征得一枚南宋“淳熙元宝”背穿下“正”字折二钱(见图)。是钱品相很好,为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铸。面文多楷书,也见隶、篆,有小平,折二铜钱,背有星月纹及泉、春、正字等,背字者为钱监名,背正字者较罕见。淳熙七年(1180年)铸钱时背开始铸纪  相似文献   

6.
我藏有一枚康熙背台大样俗称的罗汉钱(见拓图),该钱字口深峻,棱角分明精美异常,文字有泉友们称谓的拔模斜度,恐系母钱。该钱是从陕西富平县境内出土的一坑清钱中捡选出的。该批钱最早为顺治通宝,最晚为光绪通宝。该钱文字与平时所见康熙背台大样钱及罗汉钱有异,“宝”字从“”(  相似文献   

7.
在大量存世的“康熙通宝”中.有一类“熙”字左侧少一竖的康熙钱.人们俗称罗汉。这类钱一般铜质较好。色泽金黄。常见品均为户部宝泉局所出。余十五年前在四川成都得一品罗汉钱.钱面文字和常见品相类,而背面穿左右却有满汉文“台”字。该钱直径25.8、穿5.3、厚1毫米,重4.4克。制作规整。钱文规矩。铜之精良:钱背的满文“台”字和普品满汉文“台”字不类,书体较为圆润,像一只小鸟(如拓)。  相似文献   

8.
唐会昌开元以钱背众多的州郡名,而为研究与收藏者所关注。而它的面文与背字在版别、字位与字形上则变化更多,但长期以来却少有注意。面文上如图13为“短一元”,图9为“小字元右挑”;背字上图1为大“昌”,图2为小“昌”;图4为大“越”,图5为小“越”;背字变异如图8为右“广”,图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省庄浪县曾出土一枚“顺天元宝”钱,但已残半。2010年7月,该县民间又发现一枚“顺天元宝”钱(如图)。其直径36毫米,穿边长9毫米,重21克,质地为青铜,铜质精细,传世品。钱文“顺天元宝”四字旋读,隶书,书体更见纤秀,制作工整,字口峻深,拙朴明晰。钱体重、形制、色泽均同“得壹元宝”钱。钱背为上月文饰。  相似文献   

10.
马聪 《西安金融》2008,(2):84-84
近年,合范半两在西北地区时有发现,但不多见。合背半两更少见。笔者有幸获得四铢半两合背钱1枚。现介绍如下,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1.
大吉五铢     
我收藏一枚西汉五铢钱,背穿左侧铸有阳铭文“吉”字。 该钱从重量、文字以及磨损情况看,应是流通货币。背文“吉”字不如面文规整。此钱币的断代,从文字看应为武帝时期铸币;从穿下半星标识符号判断为三官钱制;从铸造工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钱币有的文学错位,例如:“半两、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本应是右读.但个别却有的左右错位,叫“傅形”。还有的正背面钱文相同叫“合背”或“合面”。文字也有的变异“咸丰重宝”的宝字.宝盖下“双王”(宋钱多见),有的是“尔”、“缶”“勿”宝字写法不同。太平天国的“国”字没点。这是文字写法之不同。也有的钱文错缺笔叫“异分”。版别千变万化表现在规制方面尤多,有“悮造”也有“非惧造”。  相似文献   

13.
公元925年闽王审知卒,其子延翰、延钧相继立。延钧立未久,即称帝建元,国号闽。闽国的政权王审知统治近三十年,所铸货币有铜、铁、铅钱大小两种,钱文“开元通宝”。大铜钱背穿上巨星,铅、铁大钱或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及穿上星者。  相似文献   

14.
图(1)战国秦铸两甾横径31,竖径32.5(包括流铜残留痕),穿径4.5mm,重8.3克,有外郭无内郭,口茬处铸币上、下位置,穿及周郭有流铜,钱肉平整,“两”字缺笔,无上横(泉谱未见,只“半两”有缺笔现象)。字方正,内双人居上。“甾”通“锱”字,方中见圆,称圆折笔。青铜暗红色,黑绿入骨锈呈  相似文献   

15.
大约在10余年前,我在上海肇嘉浜路的钱币市场上遇见一枚略显特殊的古钱,此钱正面钱文为楷书“高昌吉利”四字,背面为光背。我拿在手上仔细端详,觉得此钱制作十分精整,钱文规范有力,钱体黑漆古包浆,应该是枚典型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6.
笔者偶得一枚太货六铢钱,品相极佳,文字清晰。该钱背穿上俯月,钱径25.7,厚1.8mm,重4.4克(见图)。俱太货六铢中稀见品。南朝陈宣帝(陈顼)于太建11年(公元579年)铸太货六铢钱,系南朝钱中铸造最精者。当时被人民称为“叉腰哭天子”,是人民对陈宣帝铸钱的一种咒语。此钱的“六”字,  相似文献   

17.
北宋神宗赵顼于公元1067年即帝位,次年(1068年)改年号熙宁,熙宁年号延用十年之久,直至1078年改元元丰。神宗熙宁年间铸有熙宁元宝、熙宁重宝铜钱,同时还铸有熙宁通宝铁钱。熙宁元宝为小平铜钱,钱文有真书和篆书,版别较多。熙宁重宝铜钱,初为折十,后改为折二,钱文亦有真、篆二体,版别亦多。笔者集有一枚背四出文的熙宁元宝,该钱钱文真书旋读,钱径24.4、穿宽6.6、郭厚1.3毫米,重量3.8克,钱背穿之四角作四出之势(图1)。熙宁元宝中又有一种背穿上“衡”字者,为衡阳熙宁监所铸,但其“衡”字多不清晰,有时被人误认为“卫”字,皆为铸造不清所致。该…  相似文献   

18.
1993年有人提出“对子钱”要有两个标准(即分“高标准对子钱”和“低标准对子钱”)。1998年《中国钱币》第一期(总第60期)刊出了牛达生先生的《浅议对钱一兼述西夏对钱》一文(以下简称“牛文”)称:“我很赞成两个标准的提法”,还称“我对西夏对钱的搭配正是按低标准进行的”。这就给钱币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笔者集有两枚洪武通宝背记值钱,现拓图介绍如下:图一,洪武通宝背“五钱”,直径4.1、穿径0.9、厚0.4厘米,重24克;图二,洪武通宝背“三钱”,直径3.2、穿径0.7、厚0.19厘米,重11克。上述两枚记值钱皆为红铜质,钱体厚重包浆自然。钱文为真书顺读,字体粗壮工整,字迹清秀遒劲笔划清晰  相似文献   

20.
笔者收藏有一枚“福建通宝”背双旗“一文”白铜币,该币圆形圆孔状,直径20,圆穿径5.5,厚1.2毫米,重2.95克。面文“福建通宝”四字,仿宋体略带楷意,“通”字从“”头,双点通,“宝”字为“”宝,背面圆穿上下署“一文”二字,穿左为铁血十八星旗图,穿右为六条横纹五色共和旗图案,旗杆上端饰有燕尾状旗饰。初见该钱,通体包裹着灰黑色土锈,稍加擦拭,即显露出银白色光泽,应为白铜材质。“福建通宝”钱铸造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福建,是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见证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揭开了轰轰烈烈辛亥革命的序幕,之后浙江、江苏、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