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就大股东控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引入股权结构变量,对Basu(1997)模型、Ball和Shivakumar(2005)模型进行修正后,通过构建一个检验体系,对大股东控制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大股东控制与会计稳健性显著负相关,而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并不对控制人性质敏感.这一结果表明,在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中,股权结构对会计稳健性具有显著影响,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日益突出的代理问题,不管是在国有控股还是在非国有控股公司,大股东控制都具有显著的"壕沟防御效应".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成为公司治理中的第二类代理问题。大股东凭借其实际控制权“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在相关学者“掏空”行为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披露的上市公司“掏空”行为方式的研究,发现、总结“掏空”行为信息披露的特征,并以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准绳,提出通过事前披露、强化证券交易所的监管作用、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建立信息披露评级制度以及诚信文化建设等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以有效制约大股东的“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的一个动机:大股东掏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出发,研究了大股东由于掌握控制槔而有机会实施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及大股东掏空为什么是盈余管理的动机,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三种可能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薪酬激励研究中的管理层权力理论为基础,结合大股东权力,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权力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总体样本分析中,管理层权力对会计稳健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将股东权力纳入分析框架后,经验证据支持以下结论:与股权集中度较高的上市公司相比,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中的管理层权力对会计稳健性有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中的管理层权力对会计稳健性具有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驰宏锌锗面向大股东定向增发为案例,对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将股改与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的真正原因进行剖析,结果显示:大股东通过将股改和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来操纵定向增发发行价格和利用低质资产认购股份,巩固了其在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地位,获取了控制权收益,从而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另外,作为市场运行机制规则制定者的政府所设计的非公开发行制度存在的缺陷致使大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方便地通过定向增发这一关联交易"谋求"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加剧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侵害行为和中小股东权益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大股东在中小股东缺位的条件下,通过关联交易、挪用甚至侵吞上市公司资金等行为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对这种侵害行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雏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7.
以2004~2009年我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应用Basu模型,就实际税率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际税率显著提高了会计稳健性。进一步将样本按照最终控制人性质进行分组回归分析后可以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央控制国有企业,实际税率与会计稳健性显著正相关,而在地方控制国有企业,实际税率对会计稳健性无显著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为税收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增量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趋向一致,然而,由于大股东的明显信息优势,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因而分配公司资源,有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文章通过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及其背景与上市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为独立董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短期内,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独立董事的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股东利益的保护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是经济法效率和公平原则的根本要求。长期以来,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如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上市公司占用中小股东资金等现象普遍存在。为此,2005年公司法的修改,将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方面有许多制度创新点。  相似文献   

10.
以驰宏锌锗面向大股东定向增发为案例,对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将股改与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的真正原因进行剖析,结果显示:大股东通过将股改和定向增发捆绑于一起来操纵定向增发发行价格和利用低质资产认购股份,巩固了其在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地位,获取了控制权收益,从而使得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另外,作为市场运行机制规则制定者的政府所设计的非公开发行制度存在的缺陷致使大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方便地通过定向增发这一关联交易“谋求”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加剧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11.
任玮 《新智慧》2004,(9B):19-19
近年来,中小股东利益的被侵占行为愈演愈烈,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低价转让公司资产、上市公司不分红等掠夺中小股东财富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研究发现,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保护,对于企业外部融资能力的增强、公司价值的提升、所有权结构的分散以及股票市场的成熟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现金持有理论和股东控制权理论出发,以2002~2006年沪深两市52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股东控制权进行可靠的度量,建立了实证分析模型,研究了大股东控制及其约束机制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股东控制并不是导致我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的直接原因,大股东控制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反而会持有较少的现金;股东之间的制约能够有效地减少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量。  相似文献   

13.
会计稳健性、债务期限结构与债权人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的债权人保护机制能够减少债权人的逆向选择,有利于债务人取得更有利的债务融资条件。会计稳健性通过信号显示机制,可以降低债权人对违约风险的预期,有利于债务人获得长期债务融资。具体而言,在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就越能获得更多的长期负债;而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未能发现会计稳健性与长期债务比例之间的显著关系。另外,地区金融发展深度会削弱会计稳健性对长期负债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2002~200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大股东控制、管理层过度自信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当局具有不愿意支付现金股利的动机,而大股东具有显著的支付股利动机;大股东控股比例的增加能够有效地监督过度自信管理当局制定的股利支付政策,促使其提升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意向和支付水平。这一研究将大股东治理与管理当局过度自信相结合,从理性与非理性的视角为股利之谜提供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万科股权之争发端于管理层与大股东之间就上市公司支配权和控制权的冲突,其引发了社会与学界对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董事、监事的选任,中小股东投票率的制度分析以及美国董事会、德国监事会制度中对应制度的核心要素进行比对,指出目前这套平行双会制使监督流于形式,大股东垄断董事会、监事会,掌控上市公司,掠夺中小投资者,这正是中国公司治理制度的"痛点"所在。  相似文献   

16.
股权结构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稳健性作为一种协调企业契约各方利益冲突的机制,它能有效降低契约各方的代理成本,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披露中提高其稳健性有其现实意义。文章从公司契约角度出发阐述了契约各方的需求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以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检验了不同股权结构特征指标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相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其会计信息显示出更高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中中小股东的利益往往受到控制股东和经理人员的侵害,他们通过关联交易套取公司利润及粉饰财务状况,“内部人”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借“资金统筹”占用资金;大股东趁约束机制软弱而为所欲为。因此,应迅速促使上市公司建立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机制,如完善公司章程、建立相应赔偿机制等。同时须完善立法,强化监督及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存在大股东控制的情况下,“隧道挖掘”行为会对中小股东的利益造成侵害。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转移资金和利益、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等动机,常常通过为关联方提供担保、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金和利益、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直接借款、高派现等途径实施“隧道挖掘”行为,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破坏了证券市场价格稳定、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市场影响。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充分发挥外部治理机制作用,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是制约大股东“隧道挖掘”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5--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现金一现金流敏感性视角探讨了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会计稳健性水平的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降低融资约束的作用在下降;随着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会计稳健性缓解融资约束的效应在减弱,即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经济人的观点,在分析控制性大股东及其控制的委托-代理下的代理人监督、激励与中小股东利益的关系时,认为股权集中化并不能一定导致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同时大股东控制下形成的代理人监督、激励机制与中小股东利益密切相关。最后针对我国目前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