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当前次级债券的定价模型,并以B-S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根据次级债券的特性量身定做了一类定价模型,对未引入破产成本及引入破产成本两类模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我国工商银行2005年第1期次级债券的发行情况,就前一种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发行的次级债券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即票面利率没有充分反映次级债券实际存在的风险,债券存在一定的隐含担保。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运作上市,资产证券化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2005年3月22日,资产证券化试点正式启动,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分别成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正式启动预示着我国资产证券化必将全面开展起来。但仍然有许多需要完善的方面。根据现状,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存在怎样的风险,产生怎样的影响都是人们密切关注的。  相似文献   

3.
债券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着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品种少、流动性差等问题,本文对我国债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债券市场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通过改制、引资、上市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资本充足率迅速与国际一流商业银行拉近距离甚至赶超了国际一流商业银行,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可以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抗衡,资本充足率的提升,并不主要是银行管理改善的结果,更多的是外部因素的作用。其充足率的持续性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通过改制、引资、上市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资本充足率迅速与国际一流商业银行拉近距离甚至赶超了国际一流商业银行,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可以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抗衡,资本充足率的提升,并不主要是银行管理改善的结果,更多的是外部因素的作用。其充足率的持续性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6.
新券和旧券价格差异被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解释。我们考察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7年期国债,构造风险特征和久期相同的新券和旧券组合,采用均值和Wilcoxon-Whitney中位数检验,发现二者到期收益率平均存在14个基点的显著差异。使用换手率指标,应用AR(2)模型和GARCH(1,1)模型拟合分析发现,流动性是造成新券和旧券价差现象的显著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14家商业银行的实际数据,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实施后,资本监管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资产风险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政府注资等外部行为,资本监管的实施促使资本不足的银行大幅度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的作用尚不明显.同时,资本监管的压力也不能解释近年来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自2007年8月美国次债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全球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陷入流动性不足和经济衰退的窘境。在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也难免受到影响。但我们应该从危机的爆发中受到启示,注重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特剐在房地产贷款方面,加强对风险的防范,科学设计信贷产品,把握宏观经济和金融产品之同的联动,遵循“谨慎经营”的原则,将风险控制进行完善,以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通过改制、引资、上市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其资本充足率迅速与国际一流商业银行拉近距离甚至赶超了国际一流商业银行,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可以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抗衡,资本充足率的提升,并不主要是银行管理改善的结果,更多的是外部因素的作用。其充足率的持续性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后,如何用《巴塞尔协议》来规范其经营管理,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理论课题,本文就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比率管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它的意义、难点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的生成、演化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本文以美国次级贷款的生成为基础,探讨了次贷危机演变的历程,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时间的临近,外资银行将按照有关政府商议的时间表,逐步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享受与中资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并在资产、贫债、表外业务领域与中资银行开展全方位的竞争,尤其是表外业务必将是竞争的焦点。因此,如何发展表外业务就成为摆在我国银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乃经济生命之源,如何引导其脱虚入实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运用我国2011—2016年16家商业银行年度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总量和表内流动性创造均对我国实体经济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表外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却不明显。银行流动性创造总量对农林业、工业及房地产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不存在显著作用。研究表明,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特点,监管机构应差异化进行监管,调控其表内和表外业务结构,并引导银行合理配置不同行业信贷资金,推动国家产业升级与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14.
银行监管对银行业的意义重大,它对于保障银行系统的健康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2005年中国的银行业向世界彻底地敞开,如何提高我国的银行监管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5.
胥晞 《西部金融》2005,(4):44-46
2004年2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进行了规范,同时规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最后期限.而我国五家上市银行近年来资本充足率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国际银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现状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际银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构建次级债券流通平台,增强其流动性和投资吸引力;积极推进次级债券发行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完善次级债券信息披露机制,提高次级债券发行、流通的透明度;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中外资银行的竞争也将愈加激烈,资本金的高低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各国银行的竞争水平。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水平还较低。对此,本文从降低风险资产总量和不断补充资本金两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全面实施,与此同时,从2006年12月11日开始我国将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中国国内银行业市场将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巴塞尔协议强调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而资本充足率偏低一直是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原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杰  班斓 《大众商务》2010,(6):22-22
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的净资本额及其加权折算后与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用以表明银行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考核商业银行经营安全性的重要监测指标。本文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理现状,发现其中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为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以资本充足率为研究对象,从其两项因子出发,提出了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外援性策略和内援性策略,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抵押债务债券(CDO)被一致认为是当前次级债危机中的最大杀伤力,文章通过系统描述此产品的三项隐含特性,对应分析了其在危机中所起的助动作用。阐述了危机的传导机制和预测了对中国股市和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指出美欧的救市与降息可能加剧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最后提出了中国面对国际衍生产品的发展如何管理相关风险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