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我国住房金融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继续主导住房金融业务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积极发展多元化的住房金融制度,从制度上弱化贷币供给的内生性,是从金融货币角度防范房地产泡沫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导的人民银行金融管理制度下,金融调查统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基层人民银行执行货币政簧、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业务支撑及核心工作。本文尝试从金融调查统计工作制度入手,剖析当前基层人民银行金融调查统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思路和建议.并希望以此推动基层人民银行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失衡现象,并体现为一系列发展悖论。这些悖论本质上是金融制度超额供给的结果。解决问题的方向就是减少制度的超额供给,其政策含义就是要求金融制度安排实现“低级化”,回到似乎更为原始、初级的形式和阶段中去,并减少在某些“高端领域”的金融供给,从而使金融发展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上,使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恢复平衡。这也就是说中国金融业要在“倒退”的基础上实现“发展”。  相似文献   

4.
SNA中的货币与金融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的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原则和内容,通过以SNA货币与金融统计与《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的比较,分析了两者在基本框架,机构部门分类、金融工具分类和统计核算内容等方面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并提出应协调SNA与MFS之间的关系,对SNA货币与金融统计的有关内容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贾宁 《海南金融》2003,(7):11-14
本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提出金融重组的实质是在影响制度安排的各种需求和供给因素的博弃下,金融——产权跨期交易的制度安排,并指出诱致性重组和强制性重组是金融重组的两种路径类型。在此基础上,本从中国金融重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角度,强调了政府在金融重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制度经历了从市场金融到计划金融再到市场金融的历史变迁,而真正的现代市场化金融制度改革是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其制度变迁表现出了强制性、渐进式、路径依赖性以及滞后性等主要特征,但也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无论从制度存量和制度增量的创新,还是金融总量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功能的增强,不过这些变化并不深刻,在金融组织结构、市场功能以及金融监管和金融宏观调控等方面仍未发生质的变化。从改革取向看,中国金融制度应在金融市场制度变迁、金融产权制度变迁和金融调控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7.
杨惠 《西南金融》2003,(8):49-50
金融统计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金融统计工作的指南是金融统计制度。本作根据自己从事统计工作的切身体会,从统计实践的角度认真分析了目前金融统计制度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结合统计分析的实际需求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金融统计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不断发展的金融创新和私人货币供给等因素导致货币总量指标无法有效控制,且货币总量指标与实体经济变量关系疏远.历史经验表明,大多数国家面对货币总量指标失效的首要反应是扩大货币总量统计范围;当扩大的货币总量指标依然无法提高货币政策效果时,则放弃该指标,转而盯住利率目标或其他.本文从货币史的角度,分析和比较美国、欧盟及美国当前的货币总量指标的层次和统计范围、依据;并探讨了货币总量指标不断失效的原因、货币总量指标在各国货币政策框架中角色转换的原因和对中国货币统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曦 《云南金融》2012,(6X):104-104
货币与金融统计是国家管理金融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它的统计质量影响着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文从货币与金融统计的涵义出发,比较了我国货币与金融统计与国际要求在基本框架、数据公布等方面的差距。并提出了我国货币与金融统计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曦 《时代金融》2012,(18):104
货币与金融统计是国家管理金融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它的统计质量影响着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文从货币与金融统计的涵义出发,比较了我国货币与金融统计与国际要求在基本框架、数据公布等方面的差距。并提出了我国货币与金融统计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