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5月份8.2%的PPI数据和我预期的基本一致,但CPI(7.7%)的回落幅度却超出了我的预期。尽管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通胀今后将呈现逐步回落的势头,但是在我看来,中国的通胀高峰依然没有到来。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物价持续上扬,通胀预期压力不断加大,成为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该文从流动性过剩、外部输入因素、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市场化改革滞后四个方面分析当前通胀的原因,并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市场化改革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物价上涨和通胀预期增强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经过各国政府不懈的努力,世界经济基本上已经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物价水平随着经济的增长也在迅速回升.国内与国际上一系列因素使我国居民的通胀预期不断强化.采取何种政策管理好通胀预期是摆在中央银行面前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通胀预期强化的原因,并为中央银行的通胀预期管理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 一季度,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生产提速,需求扩大,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加,但房价高企,通胀预期强化。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较明显的中波通胀周期,第一周期为改革开放初期到80年代末期;第二周期为1990—1997年;第三周期为1998年以后。其中按照短波周期划分为两次明显通胀期,一次是1997—1998年,一次是2011年。本文对历次通胀周期形成原因、特点、性质进行了梳理,对影响我国未来通胀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对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做出了预判。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际原油价格再创历史新高—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首次突破130美元上方。油价的急剧上涨加剧了全球通胀预期,而作为大量进口原油的中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会不会随之增大?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表示,原油涨价主要还是旺盛的需求造成的,未来对国内的通胀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结构性的,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7.
日前,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透露。中国通胀预期减弱。导致通胀压力减弱的三个原因主要包括:第一,通胀预期已经有明显缓解;第二,PPI向CPI的传导远远弱于我们过去的理解和目前普遍的共识;第三。全球经济(包括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在内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增长均呈持续下滑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主流中文财经报刊中的近百万篇新闻报道构成语料库,利用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将新闻文本转换为结构化的高维新闻主题关注度序列,旨在探讨媒体新闻对通胀预期的驱动作用。为此,本文运用LASSO、LASSO-UMIDAS模型识别对通胀预期具有重要影响的新闻主题,并基于噪声信息模型估计时变信息黏性,通过将其与媒体报道持续期和信噪比进行联合建模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媒体新闻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媒体信息会从数值驱动和速度驱动两个方面对通胀预期产生重要影响。在数值方面,媒体信息中的经济增长、物价波动、国家要闻与金融信贷等多个主题在通胀预期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速度方面,媒体报道的持续期和信噪比会对信息黏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而影响通胀预期的调整速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目前的CPI水平,我国可以说既无通胀,也无通缩。但是,由于流动性宽松,推动了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些是形成通胀预期的因素。与此同时,由于存在一揽子刺激政策退出的预期,以及某些行业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因此,也有形成通缩预期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表明,当前经济运行有着较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的CPI水平,我国可以说既无通胀,也无通缩。但是,由于流动性宽松,推动了资产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些是形成通胀预期的因素。与此同时,由于存在一揽子刺激政策退出的预期,以及某些行业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因此,也有形成通缩预期的因素。这些都充分表明,当前经济运行有着较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通胀预期主体的分层性、通胀预期基础的混沌性、通胀预期过程的持续性、通胀预期强度的波动性是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的基本特征。近期国内通胀压力日益加大,强化通胀预期的因素不断涌现。为了防止严重通货膨胀局面的出现,短期内应坚决运用包含加息手段在内的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缩流动性.长期内则必须摆脱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政府投资驱动的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考察当中国人民银行调整政策操作实现价格稳定目标时,我国公众对政策可信性的变动及其对通胀预期形成方式和菲利普斯曲线稳定性的影响.我们首先在理性预期假定下设定引入政策可信性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然后,以1994年前后的价格冲击下人民银行将适应性政策转变为非适应性政策这一事件为背景,通过对"产出-物价"曲线的判断,SVAR 模型中通胀冲击下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响应函数以及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递归回归检验,得出我国公众对政策的可信性增加,进而导致其通胀预期形成方式中的前向参照政策信息的成分增加,菲利普斯曲线发生改变.这就意味着,如果人民银行试图维持通胀预期形成方式和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就应该保证政策可信性具有稳定性,而且,从长期实现价格稳定目标的角度来看,人民银行还应不断提高这一政策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市场对央行可能会因未来CPI水平较高而加息的浓厚预期中,我们进行的一个细致分析显示:虽然二季度各月CPI受翘尾因素影响依然较大,但新涨价因素的压力减弱,将使得第二季度CPI可能逐月回落,因此,在防通胀方面加息要求并不迫切。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6,(47):33-33
据美国1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个月美国通胀大幅放缓。这一消息缓解了美联储(Fed)的压力,并提高了市场对美国明年降息的预期。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Kydland—Prescott方程的改进,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不同信息结构下,中央银行和经济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货币政策的优化分析了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稳定的通胀预期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中央银行采用机会主义获得的短期效用不能持久,反而导致通胀预期的不稳定,对经济的危害更大。最后,该文对货币政策的优化操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曹彤 《环球财经》2011,(1):20-26
无疑,通胀预期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胀本质上是社会总需求问题,是货币问题,是货币运行机理问题。当前控制通胀预期需要从金融手段入手,存量和增量手段双管齐下,方能标本兼治,并促进治理和防范通胀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已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世界上很多国家通过实施中央银行沟通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有效的货币政策调控。本文通过考察通货膨胀预期和中央银行沟通及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中央银行沟通能否有效引导市场通胀预期。结果显示,由于缺乏系统性,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预期的引导作用仍不如其他经济变量,但国内中央银行沟通对市场通胀预期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相对书面沟通,口头沟通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目前较强的通胀预期背景下,系统实施中央银行沟通将对未来通胀预期的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胀偏差与预期成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筱雯  高艳 《南开经济研究》2006,85(4):138-144,F0003
由于预期的形成是需要成本的,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引入预期成本的简单模型,分析可得信息的开发和处理信息成本之间的权衡关系对货币政策博弈的影响。模型得到两个结论:一是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越“保守的”中央银行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因此,为了减少由动态不一致所导致的通胀偏差,中央银行越保守,就应该越透明。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意外、利率期限结构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利率期限结构分析了通货膨胀预期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外和中央银行沟通行为的反应,并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货币政策意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中短期通胀预期,对长期通胀预期的影响不大;公开市场操作、存贷款利率调整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三种货币政策操作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央行惯例沟通对通胀预期没有影响,央行行长讲话会加大通胀预期波动;货币政策操作和央行沟通行为对通胀预期的冲击在2008~2009年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通胀预期管理效果一直不佳,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胀预期形成及其传导机制并改善央行的政策操作与沟通行为。  相似文献   

20.
通胀凶猛     
2010年,通胀来势凶猛。 从高层声音来看,自年初的"管理通胀预期",到"粮食涨价引发结构型通胀",再到"可承受的通胀",最后是毅然推出稳定物价"国16条",不难看出通胀的渐趋严峻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