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地方高校不仅仅为地方政府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在区域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为使地方高校的改革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地方高校应当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调整、产学研结合和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做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改革,才能使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确保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依托福建独特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提出的发展福建地方经济的新战略构想。从服务于全国对台战略需要的角度看,这一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闽台区域经济合作,意在为将来与台湾共同构建“环海峡经济圈”创造条件;同时提升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水平与层次,缩小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两岸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最终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为促进祖国和平的统一大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常杰 《经济师》2007,(10):142
高校图书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多方位的文献资源服务、设备资源服务、技术资源服务和人力资源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引黄工程沿线区域生态经济基本特征出发,从引黄工程所带来的经济、生态、社会影响效应入手,围绕“生态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主题,拟定了“引水为本,兼顾沿线,强化辐射,共同发展;服务引黄,依托引黄,开发开放,兴区富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界定了引黄工程、输水区域和受水城市三者的经济利益和生态功能关系,确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重点任务,并相应地提出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共同构成了区域经济,市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而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基础,两者之间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壮大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通化县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动力机制以及发展阶段。提出了县市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婧  刘茜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314-315
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高职英语服务区域经济的必然性入手,分析了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该问题在区域经济背景下探讨了教学模式的革新,以期使高职英语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能够相互依存,实现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电子商务日新月异地迅速发展,政府应以战略眼光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武装自己,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加快电子商务整合网络资源,加快电子商务建设服务平台,积极打造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货物保险体系、现代物流和其他支持系统及电子商务配套服务系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为企业在各种电子商务应用的领域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加强区域电子商务的意识,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先指出了地方高校档案工作在社会服务功能方面的优势,然后阐述了地方高校档案服务社会及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实现地方高校档案服务区域经济的途径与对策,探索为服务地方构建区域经济教育服务体系的途径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如何适应并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在社会经济大变动的形势下,寻求生存、调适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这是各地中等职业教育实践迫切要解决的难点。通过对珠三角区域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力图探寻出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共同的规律,逾越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鸿沟。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地区经济服务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是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特点,结合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的密切关系,对目前民办高职的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使其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影响着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与就业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地方上高等级教育资源,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高标准的培训服务、高水平的技术支持。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的战略互补关系,将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也为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相似文献   

12.
李明  王卫 《经济纵横》2023,(6):90-98
作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体系,区域经济是物质财富生产过程的重要地域空间体现。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已形成“以点辐块,以块带面”的多层战略布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锁钥。为此,必须深刻领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目标要求,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在飞地经济区域合作模式下,受托主体通过要素投入、利益分享及动态博弈,可实现利益主体帕累托最优,契合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飞地经济以跨区协同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为统领、以生产布局优化重塑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体系为架构、以绿色创新驱动经济增量创新发展和存量转型升级为动能、以利益分享改革破除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为保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3.
提升城市竞争力,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这个议题揭示了我们沿桥地区各类开发区应当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平台、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发展的载体,强力集聚和孵化了城市实力增长所必需的优质要素。政府服务企业、园区助推城市,已成为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我们应当致力于创新和完善政府服务企业机制,推动开发区在沿桥城市崛起进程中充分发挥龙头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现代社会经济背景下,区域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而区域经济自身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区域创新的进行:区域创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实现区域发展的基本形式。区域创新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也已引起我国各级政府的极大重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纷纷建立了适应自身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区域创新系统。在这佯的背景下,构建长春市的区域创新系统也是一个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析我国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学的联系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我国特色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大多数研究者没有对特色经济、区域经济学进行鉴别,导致在实践中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混乱,对特色经济的顺利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本文试图对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学的联系与差异进行探讨,提出了几个探索性结论。  相似文献   

16.
田跃 《时代经贸》2007,5(11X):92-92,94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物流的发展会给区域经济提供良好的实体移动平台,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区域物流的集约性、规模性,二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丁玉龙 《时代经贸》2013,(10):193-193,195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安徽参与长-Z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从安徽的优势出发;接着分析安徽在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给出几点建议。在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互通有无,增强资源的流动性,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两地区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郑航行 《新经济》2014,(20):27-28
高校与区域经济建设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高校如何通过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自身的发展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研究认为高校实施"双与政策",即与当地政府共建、与企业合作,提升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服务经济已逐渐成为促进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本文以服务经济理论为基础,在分析服务经济对区域竞争力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服务经济视野下区域竞争的4种策略,服务产业升级、专业化分工、城市化以及科技进步,以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张西栓  郭嗣琮金镭 《技术经济》2004,23(6):63-64,F003
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某一特定空间,不管其发展水平如何.最终都能在某一特定空间上找到它的“影子”,这种经济活动与特定空间的结合,就产生了区域经济(Regionad Economics)。区域经济理论是以区域为着眼点,运用以经济学为主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和探索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也就是人类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