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陈宇 《环境经济》2012,(5):56-57
2003年以来阿根廷与乌拉圭之间纸浆厂争端,是近年来国际环境法领域中跨界河流非航行使用争端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判决对国际环境法之发展及国内环境法之完善都颇具价值。越境环境影响评价的完善阿根廷与乌拉圭因是否对乌拉圭河(乌拉圭与阿根廷界河)沿岸两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特雷尔冶炼厂案”论述了跨界环境污染的国家损害责任,指出国家损害责任是国家责任的补充和发展,在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的今天,只有进一步完善国家责任制度,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环境损害责任是国际责任制度的新领域,其理论基础和具体制度与传统的国家责任有较大的区别,是对传统国家责任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两种责任制度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构成国际责任制度的内容。对于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主要表现为损失的分担,出于保障受害者利益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探析了如何构建跨境环境损害的损失分担制度。  相似文献   

4.
就国内法而言,跨界污染损害中受害人因地位的悬殊及污染的跨界特征很难获得有效赔偿。通过跨界污染损害的理论模型分析,可知跨界污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地方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承担赔偿责任。地方政府实现赔偿的方式主要有行政赔偿、民事赔偿、生态补偿及环境责任保险等。鉴于现有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短期内也不可能进行再次修改,中央政府可积极推动完善各级政府主导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生态补偿方案,使环境受害者获得应有的赔偿。  相似文献   

5.
跨国投资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但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受可持续发展原则、现代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和公平责任理论的深刻影响,国际社会出现了以环境保护为条件而限制跨国投资的趋势。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对跨国投资进行环境法规制,实现跨国投资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付艳 《环境经济》2013,(10):22-25
新公布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二审稿)》对于环境侵权的规定存在责任类型不全面、责任范围不明确、缺乏社会化承担方式等问题,而这些都折射出此次修改环境法功能定位的不明确统一。201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下称"二审稿")正式公布对公众征求意见,相比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地位的确立、基本制度的修改、信息公开的专章规定以及按日处罚的明确等热点问题,二审稿中对于环境侵权内容的修改和规定仅体现在第五十四条和第五十五条上,内容涉及污染损害的无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7.
当代新的法律平等观要求实质上的平等,这就有必要规定对强者的适当限制和对弱者的特殊保护措施.在国际产品侵权责任中,传统国际民商事关系主体--消费者与生产商的不平等关系依然存在,而另一方面,弱方当事人还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地方企业.海牙《产品责任准据法公约》法律适用的条款更强调优先适用被害人(原告)的惯常居所地及损害发生地国家法律,这一法律适用规则非但没有保护弱国利益,反而是严重损害了弱国的利益.因此我国目前还不适宜加入海牙《产品责任准据法公约》.  相似文献   

8.
国际环境法经过多年的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初现雏形期,直到现在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中,各国出现了很多矛盾与分歧。尽管国际环境法的发展道路是充满矛盾与斗争的道路,但势必会在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完善,促进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是客观存在的环境损害。在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救济中,现行行政处罚措施缺乏补偿性和预防性、环境侵权法调整生态利益缺失、环境诉讼起诉资格受到限制。在现行法律体系内,应发挥环境法的补偿功能和预防功能的优势,确立森林资源生态损害民事赔偿制度和生态损害救济基金制度,拓宽诉讼主体资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方面重构救济机制,以充分发挥环境法对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的救济。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七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责任范围,可以划出一个较清晰的政府推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领域,即:中央政府重点解决重要生态功能区、矿产资源开发和跨界中型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问题,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为重点;地方政府主要建立好城市饮用水源地和本辖区内小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配合中央政府建立跨界中型流域的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环境损害责任制度在我国尚未得到立法的专门性规定,亟待建立和完善。在生态文明的要求下,我国环境损害责任制度应从污染者(个人)责任制走向综合责任制,尤其是通过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社会化以及环境损害国家补偿责任的分担来不断改进与完善我国环境损害责任制度,建立以民事赔偿责任为主,社会化责任和国家补偿责任为辅的综合责任分担体系。司法实践中我国存在环境损害责任制度雏形,并在环境实体法和程序法方面都形成了一系列的原则。结合国外立法以提出完善我国环境损害综合性责任分担制度的相关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2.
跨界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涉及流域国家之间资源分配、环境治理等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脆弱性进一步加剧了跨界水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我国是亚洲大陆主要国际河流的发源地,如何合理开发跨界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水资源安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对国际典型跨界水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的管理政策及实践进行梳理,并从流域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立法、关键研究问题方面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完善跨界水资源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玲 《经济论坛》2004,(22):119-121
经济全球化的触角几乎伸向社会经济的每一个角落,破产也由于投资与贸易的跨界流动含有诸多涉外因素,这一类的跨界破产案件给国际破产的理论与实践带来新的问题,也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给予立法方面的关注与回应。在诸多国际组织关于跨界破产的立法中,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并通过的跨界破产示范法影响最大,它内容涉及跨界破产案件的管辖权、对外国破产程序的承认与协助、平行破产的协调、外国破产债权人的待遇等  相似文献   

14.
环境侵权行为的二元性特征导致一个环境污染或破坏行为关涉私益与公益、有形主体与无形主体、个人损害与生态损害、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实际损失与未来风险等多重因素。传统侵权法对于这类纠纷中复杂的因果关系、难以计量的损害后果、行为的不可谴责性等难题无力应对。因此,我认为,必须打破现有体制机制的障碍,实现环境司法的专门化审理。成立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是实施环境法的必需一环。环境法是在传统法律部门基础上发展出的新型法律,与传统法律有着本质区别。众所周知,环境问题引起法律关注的最早领域是侵权法,环境污染导致人身或者  相似文献   

15.
当前,跨界行为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且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基于此,在厘清跨界行为内涵的基础上,使用知识图谱法对中国和国际跨界行为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当前,国际跨界行为研究热点是探讨跨界行为的前因及结果变量、信息技术在跨界中的应用,中国主要研究了跨界搜寻与组织绩效、创新的关系;②国际跨界行为的研究前沿是探讨跨界行为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制度逻辑在跨界中的应用以及跨界角色等。在此基础上,对跨界行为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及权变因素进行梳理,构建国际跨界行为研究整合性框架,提出推动跨界行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跨界行为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且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基于此,在厘清跨界行为内涵的基础上,使用知识图谱法对中国和国际跨界行为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当前,国际跨界行为研究热点是探讨跨界行为的前因及结果变量、信息技术在跨界中的应用,中国主要研究了跨界搜寻与组织绩效、创新的关系;②国际跨界行为的研究前沿是探讨跨界行为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制度逻辑在跨界中的应用以及跨界角色等。在此基础上,对跨界行为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及权变因素进行梳理,构建国际跨界行为研究整合性框架,提出推动跨界行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产品责任立法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涛 《经济纵横》1996,(3):48-50
西方国家产品责任立法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刘涛产品责任,是指由于生产者生产产品有缺陷.致使消费者人身受到伤害或其财产受到损害.因而生产或销售这一产品的制造商、批发商或零售商对受到损害的消费者负有的赔偿责任。具体规定产品生产者或销售者同使用其产品而受到损...  相似文献   

18.
顺应金融集团化经营的国际趋势,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初具规模,为发挥综合效应,有必要对我国金融集团的治理与监管进行改造,实现控股公司对专业子公司从治理到管理跨界,相应加重金融集团责任,建立健全多层次金融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9.
王梓萌 《大陆桥视野》2022,(11):122-124
我国《民法典》第七编第七章新增了关于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上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法条中对生态环境公益损害的归责原则、生态环境公益损害是否适用惩罚性的赔偿原则、生态环境的修复责任和生态环境的损害赔偿责任在适用上的先后次序、“国家规定的机关”“法律规定的组织”等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在具体应用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分析了近几年相关法律的司法解释以及相关学者的学术研究,认为我国应该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过错归责原则,生态环境公益损害不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确立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优先适用制度,并明确“国家规定的机关”“法律规定的组织”等请求权主体范围,建立起一个完整、严密的生态环境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对国际环境法的机构变迁和法制进程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我国在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臭氧层保护、气候不利变化防止、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防止国际河流污染和污染方面的国际地位进行了系统研究。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经加入了51个国际环境公约,因此,加强对国际环境法的比较研究,努力建立和完善新的国际环境法学,对于今后促进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