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荆门市农业发展银行组织棉花信贷调研时,从棉花部门获悉:预测全市今年棉花生产将出现一个高潮期,呈现出种植面积增、棉花产量增、棉农收入增、资金需求增的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2.
在棉花即将上市前,国内及省内一些媒体连篇累牍地宣传报道了今年棉花价格上涨的预测消息,笔者也认为今年棉花价格上涨已成定局。但笔者建议棉花经营企业在入市收购中要理智,严格控制收购价格,严格把住收购质量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研究会于2004年9月9日至10日在贵阳市召开了2004年棉花形势分析暨课题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研究会理事、顾问及会员代表共49人。会议首先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同志对研究会课题报告《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棉花市场体系》的重要批示,使大家深受鼓舞。随后会议分析了棉花市场形势,并就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3年,我国棉花生产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加之纺织工业迅猛发展,使得国内棉花资源供求缺口较大,导致棉花收购价格大幅上扬,为2004年棉花生产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据最近各地对农民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04年全国植棉面积将达8389万亩,皮棉总产12000万担左右。然而,3月份突然出现全国范围内粮价巨幅上涨这个变数,使2004.年棉花生产形势变得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5.
经国务院批准,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总社、农业发展银行七个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3年度棉花工作,分析新年度棉花形势,部署2004年度的棉花工作。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棉花工作十分重视,今年3月份以来,针对市场情况的变化作了一系列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改委要求2008年全国棉花工作要综合运用储备、进出口、信息发布、信贷政策等手段,加强市场调控,维护市场稳定,保证纺织用棉需要。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科学预测棉花需求的变化,合理确定棉花进口计划,适时发放棉花进口配额,引导企业掌握好进口时机。  相似文献   

7.
新棉收购旺季即将到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切实做好2004年度棉花工作。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召开了这次电视电话会议。我完全同意刚才李盛霖副主任和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负责同志的意见。供销社系统和社属棉花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领会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全力做好今年棉花购销工作。  相似文献   

8.
2010年11月1999年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后,特别是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国内棉花产业进入空前发展阶段。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棉花消费大幅上升,2009年国内纺纱量达2405万吨,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期间我国棉花供给与需求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十一五”期间我国棉花供给与需求进行预测分析,探寻可能发生的棉花供需缺口,并推导出保持我国“十一五”期间棉花供需均衡的政策性建议。同时,还为灰色系统理论在农产品供需预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0.
射阳县是江苏乃至全国棉花生产重点县之一,从2000年到2007年已连续8年,年产皮棉都在5万吨以上,最高的2004年超过了10万吨。今年,尽管植棉面积有所下降,但从目前的长势看,有望再破5万吨。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棉将陆续上市。目前,棉农最为关心的是今年的棉花收购价格,这不仅关系到农民当年的植棉收益,也将直接影响来年棉花种植的布局安排。为了科学地出台今年的新棉收购指导价,最近我们对全县棉花生产、购销趋势及相关问题做了一些调查。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有一些问题并非本县特有,而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普遍性,都是当前棉花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和需要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渐进式的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起步晚,相对滞后,有其改革的特殊性,其购销方式的变革更是如此。棉花作为国内最大的风险性农副产品和弱势产业,国家从谨慎及保护原则出发,在进入市场经济前,实行了一个时期的过渡政策。1999年,国务院颁发了42号件,即《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  相似文献   

12.
<正>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危机把我国的棉花生产拖入了低谷,2009年全国棉花面积较上年减少了1200万亩,减14.0%;总产比上年减14.6%。虽然2009年的棉花收购价格较上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回升达34.5%,但并没给2010年的棉花生产带来多少起色,表现在面积继续下降,棉农植棉积极性不高,对播种育苗阶段的灾害性气候影响无所谓。  相似文献   

13.
荆门市是湖北省的棉花生产大市,也是全国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2003年自新棉上市以来,棉花购销市场形势十分复杂。主要表现为:收购价格居高不下,棉花品质不断下降,棉花呈现抢购态势,收购资金多元结构,棉农存在惜售心理,收购、棉纺企业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14.
新疆发展棉花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适宜的光热条件造就了棉花优良的品质.大面积高产栽培模式促进了规模生产的扩大与增产增收,棉花产业有效促进了自治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广大农民铺就了摆脱贫困的致富之路.目前,全区棉花总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65%左右,约50%的农户从事棉花生产,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棉花收入占38%,部分地区这一比例高达70%.同时,棉花加工产值占工业产值的60%~80%,棉花加工、销售提供的利税占县财政收入的50%以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供销社重要的传统经营业务。河南是产棉、用棉大省之一,正常生产年度,我省棉花种植面积为1H0万亩左右,单产60公斤,可用棉花资源量约为60万吨。自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供销社棉花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市场配置资源新形势下,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决定生产,生产制约购销,我省棉花产业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一、2000年前我国棉花有效需求总量的分析预测 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讨论棉花问题时通常存在着3种不同含义的需求概念:一是与棉纺生产能力相对应的加工需求;二是与棉纺资源平衡相对应的计划需求;三是与棉花消费相对应的实际需求。我们认为,只有实际需求这一概念代表了社会的有效需求,真正与我们所讨论的棉花供需总量相关。故我们在分析中只使用实际需求含义的需求概念。 在棉花需求总量中,棉纱的社会需求量占有绝大份额,且影响因素复杂。我们将以此为重点,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进行初步研究分析,预测1995年及2000年棉纱的社会需求总量;进而计算出棉纱折棉量;再加上其他社会用棉,最终预测出我国棉花的总需求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产品价格管制政策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为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解决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问题,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价格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979年大幅度提高粮食、棉花等18种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这是自1952年以来,收购价格调整品种最多,幅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和按比例加价政策,对猪肉和城市蔬菜等鲜活商品实行了有指导的议购议销。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下旬,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总社和农业发展银行七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棉花生产、收购、加工工作。提高棉花质量,维护市场秩序。产棉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棉花工作的领导,确保2004棉花年度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棉花制度 1.统购调拨的基本制度。建国初期,国家对棉花的收购,逐步由合同订购过渡到统一收购,确立了我国棉花统购的基本制度。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为了有计划地统一掌握和分配棉花,保证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和外贸出口的需要,对棉花施行统购统配制度。1954年9月9日国务院举行224次政务会议,听取和批准了《关于准备实施棉布计划收购、计划供应和棉花计划收购的报告》,通过了《关于实行棉花计划收购的命令》。命令规定:凡生产棉花的农民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将所产棉花除缴纳农业税和必要的自留部分外,全部卖给国家。棉农自留部分需要出售时,可由供销合作社继续收购。私营棉花商贩一律不得经营籽棉、皮棉的收购和贩运业务。私营絮棉零售商贩,继续由中国纱花布公司供应絮棉,维持经营。私营籽棉加工业,通过供销合作社委派加工。农民留种用籽棉,供销社应给予加工的便利。此后,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了统购制度。如1956年开放小土产自由市场后,由国家统购的棉花也流入自由市场,妨碍了统配工作。为加强对自由市场的领导和管理,划清自由市场的经营范围,1957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由国家计划收购(统购)和统一收购的农产品和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棉花生产、消费现状和存在问题 1.棉花生产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棉花生产发展迅速,连续五年获得大幅度增产。1983年和1984年棉花产量猛增,库存量一度高达560万吨,供过于求。1985年国家对棉花生产采取了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