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谢清树 《开放时代》2005,(5):117-134
中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它带来了地方政府乱征滥用土地、农民利益受损等严重问题,因而亟需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本文基于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土地制度以及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讨论并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土地征用制度,对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系统性改革中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使城市和农村土地存在巨大的价格级差.近几年,土地转让收入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从以宅基地为主的村庄占地中腾出土地复垦,指标可以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掀起了一场"农民上楼"运动.农民出于自身利益,不愿上楼.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财政支出式分权导致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状况日益严重,而地方政府在收入自主能力受约束的条件下,只能依赖土地财政来缓解地方财政赤字压力。现行的政绩考评体系、预算制度不完善是造成土地财政的重要根源。本文以中部欠发达地区J省为例,验证了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影响效应,建议通过完善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的归一性,同时构建以人为本、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绩考评机制来根治土地财政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租税互替"机制的研究框架下,本文采用了文献比较和理论分析法来解析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本文对租与税的概念、特性和表现形式及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在现行的地方官员晋升制度和财政收支分权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偏好于追求短期的土地租金收入而非长期的税收收入;(2)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对于地租收入的强烈偏好,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土地财政模式;(3)推进不动产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由偏好短租转变为偏好长税,是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土地财税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使城市和农村土地存在巨大的价格级差。近几午,土地转让收入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土资源部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办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从以宅基地为主的村庄占地中腾出土地复垦,指标可以用于城市建设用地。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掀起了一场“农民上楼”运动。农民出于自身利益,不愿上楼。  相似文献   

6.
防止城市经营步入歧途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对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财权的划分进行全面的重新审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重构。重点包括:各级政府的职能分工以及相应的支出义务;为实现职能分工所必需的机构设置;为满足支出义务所需的财源设计;规范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等。2.对土地制度特别是征地制度进行改革。现行征地制度的主要弊端,在于不能在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公平有效地分配工业化带来的巨大收益,将农民排除在分享收益的主体之外。以农民利益的损失,造就了城市政府经营土地的巨大收益,进而推动了圈地、卖地热的兴起。因此,有必要对现行征地制度进行…  相似文献   

7.
乱征乱占农地问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征用及其引发的矛盾 ,已成为三农问题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制度经济学关于产权激励、交易成本和合约谈判理论的角度 ,分析我国农地征用中存在的制度缺陷使农民无法有效行使法律赋予的土地权利 ,同时又激励地方政府滥用成本低廉的土地征用权 ;在农地征用中 ,以非正式制度形式存在的“潜规则”降低了农民在征地合约谈判中的地位 ,使他们无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从完善制度入手 ,才能解决滥征滥占农地和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有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实施开启了我国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更公平、透明地揭示了土地的市场价值,同时为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的城市发展建设资金。然而,现行财税制度却加剧了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由此滋生的种种问题导致土地出让收入成为舆论焦点。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脉冲检验、自回归滞后分布模型等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寻找宏观经济变量与土地出让总收入的相互影响及数量关系,并据此推导建立土地出让收入模型,预测土地出让收入的数量及变化趋势,为各界真正了解土地财政以及政府把握土地供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9.
政府依靠土地优化资源配置,把土地作为调控经济的手段和形成政府收入的"生财"手段,本身并无问题,但由于相关的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约束和管理不到位,我国"土地财政"呈现的是土地收入从总量到结构皆有失衡、土地配置与财政分配事实上有所游离、基本格局中主要构成因素畸重畸轻的现状。本文从分析这一表现与引发的问题切入,分析财政制度供给不足的相关情况,提出应从制度建设入手,以地方税制度建设和地方阳光融资机制建设优化地方公共收入结构,完成现行"土地财政"格局的平稳优化转换,构建以保有环节税收为支柱的合理、规范和可持续的"土地生财"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的计划体制和土地供应的市场体制并存,财政体制由"统收统支"变为"分灶吃饭",地方政府由"上传下达"的机构变成独立的利益主体,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地方政府由农民利益的监护者变成了农民利益的竞争者。现行的征地制度引发利益冲突,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以公共土地出让收入为支柱财源的现行土地财政模式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但在经历了多年增长之后,现有土地财政模式所面临的财政与金融风险逐步加剧.为保障地方财政收入的充足与稳定,需要对现行地方税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将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土地财政模式转变为依靠规范、有序、可持续的地方税收收入的“税收财政”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制度是我国现行经济社会体制中的元制度,土地制度创新受需求诱致因素和体制的约束。在体制约束下自下而上的变革困难,自上而下的制度供给面临制度粘性,处于体制内夹心层的地方政府中间扩散型土地制度创新成为主要路径。该文在分析成都土地整治、重庆地票、天津宅基地换房、嘉兴两分两换土地制度创新在需求诱致和体制约束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原则、定位和制度供给基础上,提出在需求诱致下我国现行体制内土地制度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法律、政策和地方创新三个视角回顾了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进程和面临的问题。中国的土地制度因不同用途沿着不同的路径演化:农地制度无论是地方创新还是政策和法律的制定都朝着强化土地物权和以农户为主体的市场交易方向发展,而非农地制度却在朝着强化地方政府垄断和土地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同一块土地因用途改变而导致土地权利结构改变和利益分配方式变化,是现行土地制度的最主要缺陷。政策创新的基点是:在规划控制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盘活宅基地市场;探索征地中对失地农民的财产补偿办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土地制度,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一、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发展的制约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土地产权不完整,农民拥有的土地权能残缺,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影响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土地征收范围宽,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地征用范围无限度扩张;征地补偿标准低,并带有强制性,致使农民利益严重受损。四是中央政府对土地供应实行计划审批和指标控制,造成城市住宅建设用地供给与城镇人口增长的需要不相适应。五是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储备制度垄断土地供应,获取土地收益,并形成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所有权作为国有产权体系的一部分,政府藉此多次、循环地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天然地具有了国家公共收入的性质,同其它国有资产一样,属于国家各级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随着土地使用权出让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级地方政府供给土地的潜力不断缩小.在可预期的将来所获得的卖地收入不能得到持续保障,地方政府又不能摆脱对土地出让金依赖的情况下,把临近城市的农业用地,通过各种办法预征后纳入到城市发展土地储备,然后进行出让势必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策选择.因此,加快土地审批制度改革,将土地审批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对新增建设用地进行全方位卡位;以政府收支科目改革为基础,依托将于2007年开始施行的政府收支科目新体系,将土地出让金的收支活动纳入到统一的政府预算中来,实现土地出让金收支公开化、透明化;改革土地出让金的预算收入分成;改革农业征地补偿机制,将拥有所征用土地承包权和耕作权的农民纳入到土地出让金的分配主体中,建立农业用地征用为建设用地的"事后分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土地财政是政府利用其垄断的土地征收权,通过低价征地并高价出售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土地增值收益的非学术化称谓。土地财政的制度基础是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直接诱因是分税制改革造成的地方财力不足。土地财政增加了我国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间接维持了现行的分税制体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土地财政也导致了失地农民数量的急剧增加,房价居高不下,地方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剧,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稳健运行和社会的稳定。从马克思的地租国债(国税)理论入手,客观分析了我国土地财政存在的合理性,并探讨以国税替代国债的土地财政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十八大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例,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农民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使农民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发展主体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而在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下,农民只能分享到很少的土地收益。因此,本文就是沿着这一思路分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系,进而今后河北省农村实际,提出河北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席卷全球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是我国各地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土地征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与不足,直接导致了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及土地征用权被滥用,影响了农民对土地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的有效运用.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也必须对此予以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圈地之风愈演愈烈,农民并没有从中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民对土地缺乏明晰的财产权,使其在与市场的博弈中完全处于被支配被剥夺的地位。现行土地制度给了某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从农民手上廉价获得土地并转手获取暴利的可能,从而加速了土地的兼并、转移和对农民利益的侵害。从1987年至2001年10多年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农地征收制度对我国城市建设、地方财政以及农民生活影响巨大,既带来了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区域的快速扩张,也引发了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运用SCP分析框架,对当前农地征收制度中相关主体的权利结构、行为及社会绩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了对现行征地制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应缩小政府的征地权限、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处置权和收益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