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果酒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酒生产主要包括传统发酵法、浸泡法、发酵与浸泡结合法。传统发酵方法是指果浆或果汁经自然酵母或人工培养酵母,在一定条件下,直至糖分耗尽,发酵自然终止的方法。一般由于含汁多的水果如:葡萄、苹果、梨、猕猴桃等均可采用此发酵法。这种方法有下面几个特点:(1)发酵法是酿制干  相似文献   

2.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通过假定线性的生产函数关系,得到了一国生产并出口的应该是密集使用了该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应该是密集使用了该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该理论存在的固有矛盾是,什么是丰富的生产要素,什么是稀缺的生产要素,里昂惕夫通过对美国的进口实验的检验,得到了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完全相反的结论,产生了里昂惕夫之谜。如果使用非线性的生产函数模型,一方面可以解决俄林的固有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发现里昂惕夫之谜在非线性生产函数中根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邮电业的产业波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以199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把国民经济整合成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不包括邮电业的第三产业以及邮电业的四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列昂惕夫逆矩阵,并在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基础上,分析邮电业的各种产业波及特性,如影响力、感应度、生产诱发系数、产值波及效应以及价格波及效应。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产酱油的悠久,过去主要采用手工加工方式,利用天然发霉制油和依靠日晒夜露的发酵方法生产周期长,质量难以保证。现在人们普遍采用人工制油和微生物发酵,缩短了周期,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酱油的生产和发展。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制作酱油,仍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  相似文献   

5.
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因对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存在不安心理而转向开发研究高效、无毒、安全的天然抗氧化剂。目前已开发利用或正在研究的天然抗氧化剂主要有香辛料提取物、茶多酚类、天然黄酮类、维生素类、蛋白质和酶类、类胡萝卜素、植酸、中草药提取物等几类物质。本文综述了以上几种天然抗氧剂的研究与开发进展,并对天然抗氧剂的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会计信息天然"失真"的理论基础出发,客观地分析了会计信息天然"失真"的主要原因,并对天然"失真"这一命题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除受环境污染或天然存在外,还有很多是由于不法商人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以次充好,人为造假,违章作业等造成的。极大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分析了当前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提出探讨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一些设想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酿酒酵母(单酵母)或酿酒酵母和树干毕赤酵母(双酵母)同步糖化发酵稻草转化乙醇,分别以外加污泥和污泥预处理液作为发酵阶段的氮源,研究了乙醇转化的影响因素,并对乙醇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相比于预处理污泥,以污泥预处理液作为氮源可以得到较高的乙醇浓度;双酵母系统较单酵母系统更利于发酵稻草转化乙醇;在预处理稻草为2.5 g、pH=6、纤维素酶为5 FPU的条件下,以60 m L污泥预处理液为氮源,接种3 m L酿酒酵母和1 m L树干毕赤酵母同步糖化发酵稻草48 h,可得到最高乙醇浓度5.11 g/L。  相似文献   

9.
五香酱油汁     
项目概述:我国生产酱油的历史悠久,早在周朝时期就开始生产,过去主要利用天然发霉制油和依靠日晒夜露的发酵方法,生产周期长,质量难以保证。现在人们普遍采用人工制油和微生物发酵,缩短了周期,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酱油的生产和发展。但是,采用上述方法制作酱油,仍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且原料浪费大,出油率低,容易被细菌感染,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10.
李昕 《企业家天地》2011,(1):174-174
本文简要阐述了天然香料的分类,生产方法,以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作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民法调整范围已成为共识,然而无论是目前物权立法,还是学界提出的各种理论,都存在其固有的弊病而无以胜任自然资源物权化的要求。自然资源形态多样,性质各异,这不仅是造成我国目前自然资源立法体系混乱的重要原因,也是自然资源物权化的重大难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难题与挑战,应当更新自然资源立法理念,摒弃传统以行政手段统管自然资源管理、配置和保护的观念,恢复自然资源作为私权客体的本质,以物权法为中心建立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确立包容性的基本原则指导自然资源立法,统筹兼顾,实现既符合理论又契合实际的自然资源物权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提出了新的自然资源价值观。具有价值属性的自然资源一般有价值,其基本特点是:同类、同类而不同质及不同类型的资源的价值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自然资源的价格不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矛盾导致新的价值观:自然资源的价值不是自然资源财富的真正价值,它的真正价值是财富价值,而价格则是财富价值的货币表现。财富价值由把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使用时产生的收益大小决定,资源作为商品在进行交换时以财富价值为基础。财富价值又可划分为两部分:损益价值和效益价值。新的价值观对于使自然资源的核算与整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紧密衔接、对于经济规律的再认识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理论定位应为公共财产权,个人既是所有者又是非所有者,构成了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的基本矛盾。自然资源作为国有财产对法律的要求不是设定特别的保护禁区,而应是通过法律合理配置权利来增强自我健康发展的活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这一问题的解决只有通过回归自然资源所有权物权本来面目才能实现。借鉴外国立法经验探索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可交易性,以实现我国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物权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然资源的约束相当严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理论却忽视自然资源的作用。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出发,研究了经济增长理论是如何忽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了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并探讨了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传统理论对自然垄断动态性的判定,只是单纯地引入需求这一因素,并在需求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判定。当今世界上自然垄断产业的垄断性业务范围正在迅速缩小,整个自然垄断产业的自然垄断特征只能保留于某些环节,仅仅依靠需求量的变化并不能对垄断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在传统自然垄断理论动态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加技术进步的条件,可以得出技术进步会使一个自然垄断的行业距离垄断越来越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对自然资源重视和分析不够深入,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的研究忽视了自然资源的贡献.文章认为,探讨经济有效增长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在于重新认识自然资源,必须重视自然资源这一经济增长的基础变量,考虑自然资源约束.  相似文献   

17.
旅游景区自然灾害防治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旅游景区自然灾害防治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近期自然灾害特征的变化,最后从预警、防范和救援这三方面对旅游景区自然灾害的防治管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旅游景区自然灾害防治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8.
伦理—经济—生态:民族地区开发自然资源的价值观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要发展,必然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但如果对自然资源只开发不保护,或者用一种功利主义价值观进行开发利用,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社会问题.民族地区一般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所以对于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更要慎重.生态伦理观强调资源的多重价值,反对把资源仅仅还原为经济学上的资源,这种价值观能够较好地指导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可较好地解决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与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其现代化起点低、进程慢,仍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借助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加快工业发展,应该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首要选择。要充分发挥西部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的作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要走资源的物权化道路。完善中国的资源物权制度,充分发挥物权的激励功能,是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于自然资源物权化采用了用益物权模式,但由于民法上的用益物权仅可设立于对物的非消耗性利用之情形,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性利用也涵盖进来,导致了法理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和对现实生活的严重扭曲。至于学界提出的占有权模式和准物权模式,则亦均因其固有的弊病而无以胜任。立足于我国物权法立法体系,唯用益物权制度和所有权制度可堪采用于自然资源物权化,故应考虑建构自然资源物权化的二元立法模式,在尊重自然资源原始公有的前提下,以非消耗性利用和消耗性利用之划分为基础,以私法中的债为原因,分别为其他私法主体设立用益物权和所有权,从而实现自然资源物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