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东软在创业的征程中行进了20年,但我们用“童年”来形容此时的东软。因为今天是我们走向下一个里程碑的开始。20年的奋斗,使我们已经拥有一个可以实现更大梦想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东软人创造了一种比有形资产更为珍贵、更为重要的财富和力量,这就是东软的创业者精神。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风云变幻,企业家的际遇往往因此悲欣交加。2007年9月中旬,一周之内,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东软集团及其董事长兼CEO刘积仁连续以两个重大新闻轰动全国:14日,东软股份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未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批准,并进而导致东软股份大跌。20日,刘积仁荣获"皇家礼炮年度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并将代表中国的企业家角逐由CNBC财经电视台主办的"亚洲最佳商业领袖"评选。在获奖演说中,刘积仁以一个"融"字表达了自己的管理思想和人文情怀:企业要与世界经济融合,与社会环境融合,更重要的是与人的融合。让我们走进东软,领略他们博大的"融"之道。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软件企业纷纷开始为国际化起航的时候,刘积仁的态度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告诫人们缓谈国际化在中国软件产业,用友和金蝶绝对是知名度最高的企业。但是熟悉软件产业的人可能都知道,软件行业内最有性格的企业则可能非东软莫属了。“他是中国软件业的领军人物,但大家好像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过他“。这可能是一种误会。”不管东软的实力如何,因为它主要是做外包业务,这就很容易让人觉得低端,没有核心技术。”《华尔街日报》一位记者说。事实上,这么庞大的一个东软,我们还真找不出一个响当当的产品,找不出一个明确的核心理念,使得东软一直以来都…  相似文献   

4.
<正>东软在"圈地运动"中一开始就注意了两个因素:第一是企业不可能什么都做,所以东软有限度地选择了擅长的几个领域;其次在选择的领域里,东软必须是专家东软的思维方式是:时刻围绕着自己的能力,你能在这个市场上画多大的圈,你就先画多大的圈,然后再一点儿一点儿扩大东软的文化原点是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才融入了日本和美国的文化,归根结底,东软的文化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坦诚和信任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3,(4)
<正> 亮点为企业家们的反思喝彩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在1986年前后,我们代理一家香港公司卖服务器,赖了两年多的账,1988年,在陕西做展览时,又碰到这个客户。结果“我的助手李勤主动找到他们,退给他们2万多块钱,了了我们的一块心病”。早期的时候,赚钱与道德行为的冲突实际上是有过的。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东软有一个口号“软件创造客户的价值”。大家知道,在1993年、1994年的时候,当时中国  相似文献   

6.
2001年7月,北京机场高速路旁的一块广告牌上,"东大阿尔派"换成了"东软",刘积仁改变做法,以新品牌带领东软集团进入新10年;2002年3月,均瑶集团持股武汉航空18%,成为民营企业入股航空公司的吃螃蟹者;2002年6月,托普集团一则招聘5000名工程师的广告,一时间成了众矢之的;2002年6月,上市刚一年的太太药业,并购了丽珠集团,完成了中国药业最有力度的并购;2002年9月,复星高科技集团向外界公布,将第三次改变公司追踪目标,瞄准了华人首富李嘉诚;2002年9月,波导集团坦言,有一种茫然无力感;2002年11月,万通集团透露,年底将完成向国内外私募,将会在3年内上市。  相似文献   

7.
20年,足以让一个组织衰老。但东软却将其刚刚走过的20年表述为童年。在童年里,东软埋植下了自己的萌基因,在20年中扎根并不断延展,使之既持续保持了创业激情而始终不失沉稳,由此不断拥抱成长。  相似文献   

8.
20年,足以让一个组织衰老。但东软却将其刚刚走过的20年表述为"童年"。在童年里,东软埋植下了自己的"萌基因",在20年中扎根并不断延展,使之既持续保持了创业激情而始终不失沉稳,由此不断拥抱成长。  相似文献   

9.
除了投资各地软件园,在国际化、两次上市、各类并购中,资本运作都扮演了促进东软业绩绵延增长的关键力量。没有大起,也没有大落,只是平缓的上升。这是一条东软20年来的营收额曲线图。波澜不惊,似乎能浓缩东软20年的一切。无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23日,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从18位候选人当中脱颖而出,当选"2009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东软来说,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已知天命的刘积仁一如往常地表现出谦逊平和.他是新中国诞生的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带领公司纵横驰骋了19年;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缔造了一个无处不在的软件公司;他的产品渗透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却似乎又都看不见.  相似文献   

11.
18年来,东软一直坚持稳健发展的长线战略.并始终保持战略的连续性.但我们在战术上需要因势而动.需要有不断的变化.甚至每一年都在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2016,(5):121-123
常务理事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东软集团(以下简称"东软")是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创业二十多年来,东软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业已成为中国行业领域内最具规模、令人尊敬的领导品牌公司。目前,东软在全球拥有员工20000余名,在中国建立了10个软件研发基地,8个区域总部,在6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美国、日本、芬兰、德国、罗马尼亚、瑞士、阿联酋等国家设有子  相似文献   

13.
《经营者》2007,(3):39-39
入选理由: 2006年,刘积仁的企业战略在宣告着东软不一定要成为中国的微软,但他要用他设计的战略使东软活得更长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贾鼎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3):123-124,153
谈到学术精神,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应该是两个词"反思"和"批判"。那我们反思的是什么,批判的又应该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反思"的客体应该是这个学科中外来知识,即这种知识存在的假设可能与受体的基本假设不同。"批判"的客体应该是这个学科原来已有的知识的一种审视,即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本学科原有的学术成果。当"反思"和"批判"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对现实的一种思辨。公共行政学在发展过程中,曾经经历过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我们在原有形态下看不到西方的研究范式。但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国开放程度的加快,公共行政学经历了一个矫枉过正的历程。在当前的研究视域下,我们的学者缺乏一种对于西方已有的学术知识的批判和反思,呈现出一种遵循西方研究话语的特征,看不到中国的现实问题。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不能在西方的话语理论中建构,而要在中国现实中成长。  相似文献   

15.
尽管东软在进行每一项并购前都会作详细的调查.甚至是不同国家的文化的研究.但仍然有很多出乎东软人意料的结果。用董事长刘积仁的话说.就是“东软买了人家,最后还要听对方的”。  相似文献   

16.
孙瑜 《英才》2010,(2):44-45
在东软沈阳软件园中,有一个修建酷似中国版图的园中湖,而这个湖,在刘积仁心中却是一个世界版图。 当外界看不清涉足30多个行业、产值200亿元的东软时,东软董事长刘积仁称,“不管有多少方向,东软核心是做软件”。  相似文献   

17.
《国有资产研究》2011,(8):38-38
东软产业化:二十周年回顾暨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1l在北京举行 2011年7月8日,中国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H,600718,以下简称“东软”)在北京隆重举行公司产业化二十周年回顾暨东软解决方案2011年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吴基传,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以及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博士,东软集团总裁王勇峰,东软北京公司员工代表以及应邀参加会议的客户、  相似文献   

18.
没有人怀疑e-HR在中国市场的光明前途,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如同一个浪潮席卷了全世界的人力资源管理。无庸置疑,如今中国的e-HR市场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在这一片战场上,一边是一个又一个新产品诞生带来的喝彩,另一边是一个又一个e-HR实施失败引来的嘘声,它们如同e-HR的潮涨潮落,冲击着中国的e-HR软件厂商。东软,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软件生产厂商之一,也卷入了这一场残酷的竞争,不过,不论是产品研发,还是出击市场,东软都以稳健的太极拳出手或者接招。“2000年,我们成立了e-HR的研发队伍。其实初衷是我们东软自己要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男人们可以造出在天上飞的汽车,而且我坚信他们能开出各种花样来,但这个时代能用小刀为孩子们刻出一个玩具的男人还能找得到吗?在你们汽车界形容某种汽车有"神车"的说法,在我们男人界也是一样,也有"神一样的男人"。"神车"并不一定是褒义词,比如某奢侈品汽车,单单是其价格就可以称为"神车"了,或者是坚固耐用,一用几十年不坏,也可以称为"神  相似文献   

20.
<正>东软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有着清晰的构想,战略重点将以商业模式创新、全球化战略和企业卓越运营为重点,构筑东软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未来的明星企业必将是知道如何创新的‘国际化’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