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个人“他们叫我黄校长”《英才》:注意到一个场景——你一出现在会场,有好几个女孩子惊呼:“黄光裕好酷啊。”你是如何看待企业家的人个魅力? 黄光裕:(笑)我觉得自己在个人形象方面一般。我个儿也不高,长相也没有特别过人的地方。《英才》:很多人说你霸气太重。黄光裕: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霸气,只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所以我走路特别快。《英才》:看来你是没时间为任何崇拜你的女孩停留了。黄光裕:(大笑)如果看到起眼的,我会考虑该不该留步。《英才》:你喜欢做“教父式的人物”吗? 黄光裕:所谓教父,是指我过于严  相似文献   

2.
“我这个人没坏的记性,是一个往前看的人。人在遇到事情时心情都很悲观。但你过去后,再回头去想,觉得当时真冒傻气。”《英才》:你觉得李金元留给你最美好的回忆是什么? 王君平:他过去曾经给我很多的支持。比如,他能把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交给我管理, 如果一个老板把自己积累多年的产业交到你手上,你还说他对你不行?  相似文献   

3.
《英才》2006,(2)
“十年犯了一个错误”《英才》:对于你今天的成功,很多人除了羡慕,更多的是后悔,后悔这个赚钱的点子自己怎么没有想到。江南春:我也很后悔,为什么我早没发现?为什么我花那么长时间。《英才》:但你毕竟最终发现并把握住了这一商业机会。  相似文献   

4.
《英才》2005,(6)
《英才》:你到海南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 艾欣:我不是去那儿创业的。去了以后发现那个地方热火朝天的,思想很活跃, 商业也很活跃,人很多,特别是年轻人。《英才》:跟内地的反差大吗? 艾欣:差别很大,当时内地也许只有 10%的市场经济,其余90%都是计划经济。而海南已是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当时注册公司在内地是很难的,但在海南初期的市场模式下,比较容易。《英才》:是什么把那种热火朝天的气息传递给你的? 艾欣: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是到这里来创一番事业。你到任何一个场所去,都是在谈生意。《英才》:当时的海南给你留下深刻印  相似文献   

5.
郭家学 《英才》2006,(6):64-64
“我就像一个斗士” 《英才》:你曾说过做企业家99%是痛苦,为什么还要做?  相似文献   

6.
《英才》2005,(6)
《英才》:是什么东西让你觉得当时的海南有金可淘? 冯仑:这个东西就是被迫上了花轿, 最后到了才知道是做压寨夫人,谁知道呢? 很多故事都是这样的。《英才》:你是被迫去的海南? 冯仑:当然了,我没钱,所以要自己折腾,当时只有海南能注册皮包公司、“三无”公司,全国哪儿都注册不了,就跑那儿去了。《英才》:在海南你除了收获资本,还收获了什么? 冯仑:那多了,包括一颗破碎的心。那  相似文献   

7.
王佳航 《英才》2004,(1):8-8
很喜欢《中国管理年度报告》这组策划,有新意。不过,关于“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的概念,我多少有些不同意见。时代变迁,《英才》对“职业经理人”这个团体的认知很敏锐,但是关于“企业家”内涵的变更,我觉得有些生造。自然,《英才》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就是把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的素质界定出来,给职业经理人和投资人以不同的形象和素质。值得思考的是,以“企业家”这个词汇和“职业经理人”对应是否合适。中国有很多类似的词汇:作家、科学家、画家……“家”  相似文献   

8.
《英才》2005,(5):35-37
“不敢再玩国有企业”《英才》:8年来你一直都在打官司? 柏松:这两年好点儿了,还和朋友们干其他事情。《英才》:刚开始是不是信心十足? 柏松:现在也有信心啊。《英才》:8年来你从没沮丧过? 柏松:我们内部有过争执,我自已也  相似文献   

9.
《英才》2006,(1):54-56
《英才》:注意到一个场景——你一出现在会场,有好几个女孩子惊呼:“黄光裕好酷啊。”你是如何看待企业家的人个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个案解读:eBay与TOM在线合作组建新公司美国人管不好了交给湾人管,台湾人管不好了就卖给大陆人,卖给大陆人这是了不得的事情,所以说是中国企业家的又一次成功,尤其是互联网行业,从美国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没有一个赚钱的,几乎都是赔得一塌糊涂。《当代经理人》:如何评价这两家公司的合作呢?郭凡生:我不认为这是两家公司的合作,是“并购”,等于TOM无偿并购了易趣,这就是中国企业家的自豪。你把公司送给我了还得倒贴4000万美金。《当代经理人》:业界认为TOM接手易趣是“烫手的山芋”,你是怎么看的?郭凡生:这个说法不正确。第一,C2C、B2C…  相似文献   

11.
“我们还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公司” 《中回企业家》:了解“好孩子”的人,都认为“好孩子”是一个很优秀的公司,你自己怎么看? 宋:我们现在想的是,假如公司没有国界的话,那我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公司。换句话说,我把我的公司放到美国去跟那些大公司比,我什么也不是。真的是这样的,着急死了。  相似文献   

12.
我们现在社会缺乏容忍跟尊重,总是持打倒的态度《英才》:你了解科龙吗? 茅于轼:企业的事我从来不研究。《英才》:8月28日在京召开的“资产流失与国有资产发展研讨会”上,郎咸平公布了“请而未到”的经济学家名单,其中就包括了你。你为什么不去? 茅于轼:我没接到邀请。接到我也不  相似文献   

13.
《英才》2003,(6):22-28
幸存的第一代富豪《英才》:不少人认为你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长青树”。张果喜:这与我的企业后劲比较足有关系。最近新上了几个项目,很不错。电机这一项,合同涉及金额八九亿。即便如此这和我的目标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我的目标是做到500亿。当然完成这个目标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会一步一步来。《英才》:跟30年前比你有什么不同?张果喜:做生意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提倡“先做后学”,在实践中摸索。我们那  相似文献   

14.
《英才》2003,(5)
有一个哲学上的问题,当每一个人被问到的时候都会引起深深地思索。它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要到哪里去?今天,如果把这个问题摆到裘丽蓉面前,那么,她的答案一定是企业家尤其是女企业家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没有雄厚资金和社会关系的女人,用17年的时间把自己灵魂深处的爱通过血汗浇铸成16家分支机构,资产上亿的企业集团的时候,“企业家”这个词早已不是一个职业的概念,而是一种生存状态的高度浓缩!既然是一种生存状态,就有其外在的物化形式。那就是:你要比常人更多地思考;你  相似文献   

15.
《英才》2005,(3)
“下一次出击的时候,总是有阴影,博大的东西的时候不太敢赌了。但也因此让你变得更理性。斤斤计较,算好了再赌。”“三天灌醉了我两次”《英才》:当初你离开安利时,李金元是怎么找到你的? 骆超:我动一动,国内营销界一般都知道。他看中我建团队、建系统的能力。《英才》:能不能谈一谈你俩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英才》2005,(6):25-25
《英才》:你认为自己是银行家还是公务员? 唐双宁:我既不是银行家也不是公务员。陈毅元帅有句话,当着元帅是诗人,当着诗人是元帅。经常有金融界的朋友给我打电话,惊奇地说书法界也有个唐双宁;还经常有书法界的朋友给我打电话,你听说了吗?金融界也有个唐双宁。你说我是什么家,我什么都不是,我就是我。《英才》:你认为自己的领导风格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英才》2008,(1)
《英才》:你大学里的专业是什么?坎巴尼斯:法律,但是我没有当过一天律师。《英才》:感到遗憾吗?坎巴尼斯:不遗憾。律师经常需要说谎,外交则可以通过非常坦诚的方式实现,最好的外交手段就是开诚布公。告诉对方你的真实想法。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从来没有对我的上级以及朋友撒过谎。有时你可以不必讲出所有的真话,但是不能说谎。  相似文献   

18.
协议上都签了一个“龚”字《英才》:现在你还是石油商会的副会长? 崔新生:名义上是,这是选举过的, 任期有三年的时间。我以前在商会沟通不好,后来通过了解也不是我一个人沟通不好。商会太过于政治化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误区,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英才信箱     
《英才》1998,(7)
做记者真令人羡慕,我行吗?我很想了解他(她)的近况,不知如何才能联络上他(她)?生活中的她是什么样子?他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如果你想当一回记者,就请立刻把你的问题写好寄给我们,《英才信箱》将为你提供“与名人对话”的机会,我们帮你找名人来回答!想”质问”谁,快快写信吧!来信请寄北京西城区金果胡同27号《英才信箱》苏青 收  相似文献   

20.
卢伟光笑着对祖文萃说:“投资我,你算找对人了。我也找对了人,我现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祖文萃也笑:“我是借助你这个平台,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2006年5月11日,北京,上海安信地板有限公司与凯雷投资集团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上,安信董事长兼CEO卢伟光和凯雷增长基金主管兼董事总经理祖文萃手握得很紧。2750万美元的投资合同签定。一方是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方是国内实木地板龙头企业。然而,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祖文萃和卢伟光都说,最重要的并不是对方的地位,是人。凯雷下单2750万美元祖文萃:找到最好的企业家《英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