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饵料多们性 河蟹食性杂,偏动物性饵料,且生性贪食,在饵料投喂上,既要满足河蟹营养需求,加快脱壳生长,又要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可因地制宜,多种渠道落实饵料来源。一是蟹池移载足够的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水草主要品种有伊乐藻等,水草既是河蟹喜食的植物性饵料,又可净化水质,蟹池水草多,有利于小杂鱼、虾、螺、蚬等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蟹池水草以沉水植物为主,漂浮植物、挺水植物为辅。二是投放螺蛳,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螺蛳肉营养丰富,脂  相似文献   

2.
<正>河蟹养殖池,套养鳜鱼,是目前江苏河蟹养殖的主要模式之一。前期,在蟹池中投放银鲫鱼苗,培育夏花,作为鳜鱼的饵料鱼。今年,由于天气反常,温度高,雨水少,水产病害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3.
<正> 日前,河蟹养殖已成为长江中下游和沿海省市水产养殖中的主打品种。随着河蟹人工繁育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养殖面积的扩大,河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成蟹价格也呈下跌趋势。如何进一步增强河蟹养殖的市场风险抗御能力,当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调整。 一是调整养殖规格。日前河蟹养殖多为投放当年早期人工温室培育的幼苗。当  相似文献   

4.
利用天然水域——河道养殖河蟹,因河道水流通畅,溶氧丰富.水质清新,养成的河蟹个体大,成色好,品质优,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且在河道中养殖河蟹不需另投饵料,只要加强平时的看护,劳动力投入少,一般投入产出比可达1:8,比较效益十分显著。现将河道养殖河蟹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河蟹养殖新技术第三讲河蟹人工繁殖的关键(下)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唐天德三、幼蟹培育技术直接投放蟹苗———大眼幼体进行人工养殖时,死亡率高,成活率较低。目前,推广将大眼幼体培育成Ⅲ-Ⅴ期幼蟹再进行蟹种或成蟹养殖技术,这样直接养殖幼蟹则会大大提...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江苏省兴化地区河蟹养殖风生水起,可养殖效益却不尽如人意。自2011年国庆节后,河蟹价格"跌跌不休",导致大量压塘待售的蟹农养殖效益大幅降低甚至血本无归!受此影响2012年度的河蟹养殖唱衰之声不绝于耳。很大一部分蟹农都对养殖大规格河蟹不抱希望了,转而增加蟹种投放密  相似文献   

7.
天然河道一般具有流动的水体,有一定的水体交换量,水质清新无污染,河边水草众生,水底水藻密布,螺蚬、水蚯蚓及各类浮游动植物生长丰富,河中有种类繁多的小鱼小虾,这些都为鱼蟹提供了生长所需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大部分的天然饵料来源。河道里放养河蟹与经济鱼类,只要种类与数量搭配得当,管理方法合理,可以综合利用水面资源进行生态养殖,少投或不投人工饵料,也能使鱼蟹快速生长,真正达到使投入产出比降到最小,快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下面简述其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正>河蟹养殖后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年河蟹养殖效益,笔者提醒养蟹户,在河蟹养殖后期,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一、饵料投喂饵料投喂应坚持"精粗结合,晕素搭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原则。投喂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虾、螺蚬蚌肉、动物内脏、蚕蛹、鱼块等,动物性饵料投喂量占总投饵量的70%;投喂的植物性饵料有豆饼、小麦、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饵料投喂量占总投饵量的30%。各种动、植物饵料都应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日投饵量为池蟹重量  相似文献   

9.
<正> 六、河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近年来,由于可观的市场价格和河蟹天然资源的锐减,河蟹人工养殖迅速从湖泊人工放流型转向池塘、围栏和稻田养殖,特别是池塘养蟹(蟹种和成蟹)发展较快。 池塘作为一种特殊的养殖场所,因受面积、水生资源等水域条件的限制,小生态环境受外界影响变化明显,所表现出来的蟹病种类明显较湖泊放流  相似文献   

10.
<正>一、实施池塘蟹鳜混养的主要技术特征饵料投喂、水质管理、水生动植物的培育是蟹、鳜养殖技术的三大关键技术。该模式是改变了过去通过混养肥水鱼来调控水质的做法,选择培植可形成茬口衔接的水草品种,一年四季河蟹池中水草不断,覆盖率达60%以上,通过水草的调节达到最佳的生态环境。同时投放大量鲜活螺蛳不仅为河蟹提供大量的  相似文献   

11.
河蟹,俗称螃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等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誉。在海水中繁殖,在淡水中发育,生长。 人工放流,就是用人工到繁殖蟹苗的海水中捕捞幼苗,或用人工培育幼苗,投放在内陆河、泊中进行人工生产。我国沿海河蟹、蟹苗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兴修水利,有些江、河修建闸、坝,河蟹洄游的通道被切断了,同时有的水域也被污染,致使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产量显著下降,甚至有些盛产区濒临绝迹。如江苏省1956年全省生产成蟹6,000多吨,到1968年下降到只有500吨了;安徽滁县地区是该省河蟹的主要产区,到六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经过大量调查认为河蟹养殖亏损或经济效益不佳与其投放的河蟹苗种质量不佳有很大的关系。河蟹苗种质量的优劣不仅最终影响成蟹的产量和规格,而且也与河蟹养  相似文献   

13.
正无论人工养殖扣蟹,还是养殖成蟹,河蟹的脱壳期至关重要,是决定河蟹的生命关卡,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河蟹在脱壳期间需要注意的几方面事项,只有做好相关工作,才能提高养殖河蟹的脱壳率,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一、保证河蟹在脱壳期间的水质稳定1、水质稳定首先要保持水位  相似文献   

14.
<正> 稻田养殖河蟹有个矛盾:如果投放豆蟹年底规格小,只有50克上下,卖不出好价钱,养殖水平高的只能保本,养殖水平低的亏本;最理想的是投放扣蟹(二龄蟹),年底成蟹一般在100—150克左右,但二龄蟹规格较大,刚栽下去的嫩秧苗,正是它的适口草料,轻的将秧苗吃得残缺不全,重的秧苗将全军覆灭,所以稻田养蟹户一般不在稻田放养二龄蟹。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镇油坊口村唐仕成通过多年稻田养蟹,摸索出一套较好的办  相似文献   

15.
<正> 对具备河蟹栖息生长条件的河道进行人工放流河蟹,一般投入产出比为1∶3-5,实践证明是一项投资少、周期短、好管理、易推广、市场大、效益高的“短平快”项目,是充分利用河网化水面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和调查,现将河蟹增养殖技术的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河蟹,俗称大闸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的一大名特水产品。近几年来河蟹养殖势头越来越猛,河蟹苗种的需要量年年大幅度增加,河蟹的人工育苗不断扩大,各地兴起了河蟹化育苗的热潮。河蟹人工育苗,亲蟹培育是关键技术之  相似文献   

17.
<正> 塑料大棚培育幼蟹是河蟹多种模式养殖过程中的技术基础,是提高商品蟹规格,提高苗种成活率的重要一环。其原理是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提供其生长、蜕壳所需要的良好生态环境(水草、水温、饵料等),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一、放养准备选择水质清新、阳光充足、水草丰富、螺蚬较多的水域,水草不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种植或收集部分水草予以弥补,这样河蟹可以获得充足的动植物饵料,有利于满足和促进河蟹的生长需要。同时采用网片和木桩将养殖水域双层圈围起来,高度以高出常年平均水位1m以上为宜。幼蟹放养前,还应清除水域中的野杂鱼类,减少天敌。  相似文献   

19.
正水草是河蟹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草的密度和品种直接影响河蟹的规格和产量;没有水草,河蟹无隐蔽和避暑场所,影响隐居和蜕壳,容易产生互残;没有水草,河蟹无附着物攀爬,影响空间的选择,容易出现缺氧死亡;没有水草,会缺少植物营养,提升饵料系数,影响河蟹的消化吸收和规格。蟹塘水草一般选择耐低温的伊乐藻  相似文献   

20.
<正> 通过我乡几年来养殖蟹虾混养和单养河蟹相比,事实表明蟹池中混养青虾好处多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饵料利用方面,因为青虾摄食能力比河蟹弱,所以青虾只能吃投喂河蟹多的剩余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