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生产意义沿江地区低洼稻田高效综合养殖是根据沿江地区稻田水质清新、阳光充足、溶氧量高、天然饵料丰富的生态条件,选择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蟹、虾、鱼等水产养殖品种,进行稻鱼结合.以渔促稻的一种高效水产养殖。沿江低洼稻田综合养殖可以改变历年来沿江低洼稻田产量低.农民收  相似文献   

2.
我国稻田养鱼技术由传统的“平板式”发展为“田由式”、’‘垄稻沟鱼式”、“沟、厢、由鱼式”的养鱼工程。近年来,水产科技人员与渔农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将简单的“由、沟”工程建设融进了现代稻田养鱼工程技术,创造性地发展为‘旧埂,田块,栏鱼棚,鱼由,鱼沟,排洪与进水系统”的五大基础工程建设有机的结合;并把笼统的粗线条的单块鱼田工程提高到适合不同名、优、特水生经济动物类养殖新技术与水稻旱育秧栽培、抛秧栽培新技术的有机结合;把稻、鱼、蟹,稻、鱼、虾,稻、鱼、鳖、蛙等结合起来;与中低产田改造、冬国水田改…  相似文献   

3.
<正> 此模式是利用稻田资源优势,养殖成蟹、青虾和鱼虾蟹混养以及培育蟹种的生产方式,按照此模式要点实施,养殖成蟹的稻田,亩产蟹30kg-50kg;养殖青虾的稻田,亩产青虾15kg-30kg;鱼虾蟹混养的稻田,亩产鱼30kg-40kg,虾5kg-10kg,蟹10kg-20kg;培育蟹种的稻田,亩育蟹种1万只以上。养殖稻田亩产稻谷均在350kg以上,亩效益1000元以上,高的达万元。 一、养殖稻田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1976年由日本引入我国。近几年来,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广泛开展稻田养殖罗氏沼虾,使养殖业和种植业科学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稻田水、土、光、热等资源。养殖方式,有的采取单养;有的采取鱼、虾混养,或鱼、虾、蟹混养;有的在早稻后养虾,均获得了高产高效。1995年江苏省邳州市在连片的510亩稻田中养殖罗氏沼虾,每亩平均放养虾苗6000尾,经4个月饲养,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5.
<正>稻田生态种养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品养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稻鱼、稻蟹、稻虾、稻鳖共生,种植、养殖相互促进,综合效益大幅提升的一种新技术模式。实践证明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可以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粮食和水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东台市顺大水产发展公司利用无公害养殖示范区,采取与农户合作,土地流转,租用稻田等方式,进行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合理利用水体生态空间,采取天然饵料和人工投饵模式,通过稻、鱼、虾、蟹、鳖、鳝、鳅等多品种混养,发挥各养殖品种相互促进、综合利用、快速生长的优点,达到了淡水养殖低投入、中产出、高效益的目的。对此,现将高效生态水产养殖应抓好的几点技术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稻田养鳝,既可发挥稻田的生态优势,为鳝鱼提供天然的饵料,又可利用鳝鱼在泥中钻洞、窜行,在水面捕虫、排粪的生活习性,为稻田松土、除虫、增肥,促进水稻生长以达到一地两用、优势互补、种养结合、稻鱼双增的目的。稻田养鳝高产诀窍主要有以下六条。(一)稻田整理最好选用房前屋后的肥泥田、山垅中段的浅脚烂泥田或山边坑底田因为这类田土壤肥沃,易滋生螟虫、虫蛹、蝇蛆、蚯蚓、水蛭、泥鳅、小鱼虾等小动物,鳝鱼食料丰富。面积0.067公顷以内。养殖关键是防逃设施。可在稻田周围砌造1m多高的单砖墙,砖墙水位线以上部分要达到0.5m左右,并用…  相似文献   

8.
<正> 稻田养殖蟹虾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繁荣农村经济的一条发展生态农业的途径。1996年我们在德积镇新光村搞了40.18亩稻田蟹虾养殖技术的推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稻田养蟹虾技术小结如下:1、条件与方法1.1 稻田养殖蟹虾的田块应选择水源供应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我们选择了长江下游沿江的江苏省张家港市德积镇新光村稻田养殖基地,水源取之为通江河道,灌排水很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地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合理进行鱼、虾、蟹、鳖、鳝、鳅等多品种混养,发挥各养殖品种优质、快速生长的优势,达到淡水养殖低投入、中产出、高效益的目的。对此,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后季稻田养殖不同水产品放养模式对养殖效果的影响,探讨出适合后季稻田养殖的优良水产品放养模式,我们于2002年进行了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及条件课题组选择了本市搬经镇丁许村连片的后季稻田100亩,分成五个组,每组20亩,五组稻田进、排水条件相似,都由防渗渠供水,五组稻田的种养布局结构比相同,田间沟塘占大田面积的30%。2、试验设计将所选择的五组稻田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养操作模式,第一组采用“稻-鱼(育种)”模式,第二组采用“稻-鱼(养成)”模式,第三组采用“稻-鱼-虾”模式,第四组采用“稻-鱼-蟹…  相似文献   

11.
<正> 青虾为名贵水产品,深受市场青睐,而且具有浅水性生活的生物学特性,适合在稻田中养殖。在稻田中养殖青虾,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虾田的选择和建设 1、稻田选择:养虾田首先要选择那些水质无污染,水源充足,能够保水、保肥的稻田;其次要尽量选择那些交通比较便利的田块。 2、养虾田的建设:一是加高加固田埂,使之高达0.7米,宽达1米,不垮不漏;二是疏通进排水系统,确保排灌自如;三是设置好拦  相似文献   

12.
<正>稻田养殖是利用稻鱼(蟹、虾)互利共生原理而进行的一项系统养殖工程,是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基础上,利用稻田适度开展鱼(蟹、虾)类养殖,是提高稻田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的一条好路子。2018年我们响水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站在响水县黄圩镇东盛村进行29.6亩稻田蟹虾养殖技术的推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该试验初步报告如  相似文献   

13.
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低洼稻田的产出,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我市在沿江过船镇利用低产稻田,通过四周挖围沟进行稻田提水养殖,采用种草投螺等行之有效的生态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稻田养殖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子。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管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40亩蟹、虾、鳜混养共产成蟹1450.8kg,青虾720kg,鳜鱼175kg,花白鲢4275kg,实现渔业总产值159064.4元,获纯利101953.6元,平均亩纯利2548.84元,投入产出比1:2.79。具体放养、收获、效益情况见附表。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稻田提水养殖田间工程与准备。选…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养殖是水稻种植与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鳖等)养殖结合的一种立体种养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土、肥、种等自然资源,最终形成人们所必须的优质稻米和名优水产品等物质财富,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在规划稻田养殖时,必须要掌握基本条件,做好田间工程建设。一、养殖稻田的基本条件1.水源、水质、水量。养殖水  相似文献   

15.
<正> 稻田养殖泥鳅,成本低,见效快,产效高。 稻田的选择: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源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壤土为佳。 防逃设施: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要整改、加固、加高。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田埂要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栏用塑料网设置。 开挖鱼沟:稻田先开挖鱼沟、鱼凼,是为了水稻浅灌和泥鳅有个活动安全的躲避场所。鱼沟一般设十字形沟,稻田中央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稻田施肥:养殖泥鳅的稻田在插秧前每  相似文献   

16.
<正> 黄鳝为底栖性鱼类,并具有两栖动物的某些特性。近年来,利用黄鳝这些特有的环境条件适应性,发展黄鳝的稻田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取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应,尤其是养鳝稻田的发展后劲较足。但是大面积高密度稻田养鳝成为一些以鱼为食的鸟类(如翠鸟、红嘴鸥等)栖息地,继而叼食养殖黄鳝,从而影响黄鳝的成活率和产量。稻田养殖黄鳝招鸟的原因:一是黄鳝鳃组织严重退化,而皮肤和泄殖腔只能进行微呼吸,不能象四大家鱼那样长时间居于水  相似文献   

17.
读者信箱     
<正> 江苏省如东县新林乡读者徐希和来信:“我地蟹虾鱼混养水域(池塘、稻田养殖等)中的螺蚌成灾,应该用什么药物及方法来清除保证蟹虾鱼正常生长?”答:在池塘、稻田等养殖水域中大量滋生的螺类、蚌类,不仅增加混养水域的养殖密度,而且由于螺类、蚌类争耗水中溶氧,摄食水中浮游生物,会大大影响蟹虾鱼的正常生长。另外,螺蚌类也是鱼类某些疾病的带虫者,如黄蚬是车轮虫的传播者,螺蚌类还是复殖吸虫的中间寄主,这不仅危害鱼虾蟹,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畜的身体健康。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消灭水体  相似文献   

18.
<正> 池塘、稻田等水域灭除螺蛳、钉螺清塘消毒是发展人工养殖虾、蟹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池塘、稻田及湖沼、渠道等浅水区域,大量滋生的水螺、钉螺等低等动物,不仅增加虾、蟹养殖水体的饲养密度,争耗水中氧气和竞争食物,而且还严重威胁人、畜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正>“稻田综合种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稻田高效种养模式。其前提是不改变农田种植水稻的基本属性,适当设置田间沟系,田间沟系工程的动土面积不超过土地总面积的10%,水稻亩产不低于500kg,以充分利用水稻田间的浅沟,植株行间水体和进、排水沟的水体空间为主,放养适当数量的鱼、虾、蟹、龟、鳖、蛙、鳅、鸭等养殖对象,达到动植物和谐共生,健康生长,“一田双收”,高产高效的目的。“稻田综合种养”增产增收的原理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稻渔共作是利用水稻与鱼、虾、蟹的互利共生关系,把水产养殖和优质稻米生产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农业模式。利用稻田的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