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保定高新区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全力推动"保定·中国电谷"建设。截至2009年11月底,为企业引进人才6000余人,其中英利集团2300人,包括中高级人才210人,国电集团43人,科诺伟业32人,赛锡科技29人。高新区现有各类人才6万余人,其中50%  相似文献   

2.
高新区属于人才密集地区,比起传统的硬件环境,各类人才现在越来越重视高新区的软环境,包括科研环境、服务体系、学习平台、生活配置及发展空间等。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发现其高新区留才环境欠佳、服务质量不良、科研活动难度大、培训研究机会少等问题,并提出优化留才机制、完善科研服务及人才服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育新  刘宇宁 《企业导报》2011,(20):180-181
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济发展转型期,人才是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旨在就高新区人才集聚、人才结构优化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一些分析,以期对常州市高新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做出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伟 《人力资源》2005,(9):48-49
高伟(以下简称高):每次来西安高新区,都给我很大震动--这里变化太快了.西安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在20多位,而它的高新区却在全国53个"兄弟"中位居前5位.这样一个发展规模,堪称西部的奇迹.高新区在今年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其中的人才战略备受瞩目.您更是将2005年定义为"人才年",亲自带队到中央电视台参加<绝对挑战>节目,现场招聘招商局长.您为什么对人力资源开发如此重视?  相似文献   

5.
大庆高新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新理念、新思潮、新形势的变化,面临着知识型员工的使用、吸引留住优秀人才、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等系列问题。大庆高新区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探索,实施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在推动高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实力、经营效益、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开放能力和环境竞争力五个方面选取3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无锡高新区、常州高新区的"二次创业"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苏州工业园"二次创业"能力最强,无锡高新区次之,苏州高新区第三,常州高新区最弱。针对苏锡常高新区"二次创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珠海新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珠海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吸引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珠海集聚,加快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路梁 《河北企业》2003,(8):34-35
<正> 题记日前,记者采访了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人才劳动力开发交流中心,深深地感到,这个单位,像人力资源市场这个百花园里的一朵香气四溢的奇葩,引来了千千万万只辛勤的蜜蜂。春色十分花芬芳镜头一:1996年某办公楼的一间屋子里,办事员王光军同志,正为偶尔登门的职工办理档案管理手续。当时的业务、主客人员往来,可以用"门前冷落车马稀"来形容。镜头二:石家庄高新区人力资源市场大楼的门里门外,自行车排队,小轿车、面包车、摩托车进进出出;宽敞的人才交流大厅里,平时人员络绎不绝,一到每周的定时人才交流日,男男女女,熙熙攘攘。镜头三:河北省博物馆前边石家庄文化广场上,高新区人才劳动力开发交流中心组织的春季人才大市场,人流如  相似文献   

9.
深圳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新区各据一个中国最为发达的经济圈,珠三角的市场潜力尤其巨大,足以滋润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落。而深圳近几年的房地产价格飞涨,也使得深圳吸引高科技人才时遇到类似成都、西安、武汉等城市的强有力竞争。深圳高新区虽然知所处境,并清晰地知道突围的方向,但是如何走到那个方向去,似乎无能为力?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重点加快广州科学城(北区)和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纲要》为深圳高新区的大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勾勒出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时代,人才创新创业政策逐步成为各地打造创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制度杠杆.基于公共政策分析理论,采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选取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11个国家高新区83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作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并揭示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双创政策呈现出的共通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但适用对象、激励时机、产业选择的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双创政策的地方性元素还有待于深入挖掘,以高层次人才双创发展周期性需求为导向的动态化、精准性的政策供给能力还有待提高.最后围绕突出问题,提出契合地方发展元素的高层次人才双创政策供给体系和差异化精准治理的改革路径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也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柳州国家高新区是柳州乃至广西经济发展与创新的中坚力量,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柳州国家高新区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科技金融体系不完善,制约其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柳州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科技金融投入与创新的情况,提出了加快和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的举措,推进柳州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广西创新看南宁,南宁创新看高新。作为首府集聚创新要素的产业园区,南宁高新区始终处于创新创业的排头兵位置,尤其是2016年南宁·中关村落户南宁高新区后,作为创新创业的核心区,更是带动了整个园区创新创业的发展,园区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以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通过界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定义,结合南宁高新区在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现状分析和遇到的挑战,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技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骨干力,而高新区是拉动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技术创新活动最活跃及科技人员最集中的地区。保持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需要依仗高新区的发展,需要高新区有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高新区人才政策的前提下,作为人才培养高地的各大高校也应该对科研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区域)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将为高校科技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在国家高新人才政策的视角下,论述了高校科研人才培养的意义和途径,希望对科技人才培养及产学研模式的合理健康发展起到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厦门火炬高新区在促进科技创新项目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上迈出新步伐。记者从厦门市有关方面了解到,火炬高新区正全力冲刺,争取纳入"新三板"首批扩大试点范围。目前,高新区已建立百家企业资源库,已有12家企业  相似文献   

15.
李敏芸 《企业科协》2009,(6):16-17,15
当2009年的新年曙光照亮大地之时,无锡高新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步伐迈出了崭新的一大步。2008年12月28日,无锡高新区被确定为首批20个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5个符合条件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凭借人才战略的实施,无锡新区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涌现出一批高科技企业,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已高达73%。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链"视角,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四个相互协作的模块构建面向创新型经济的高新区自主创新模式以及运行机制。最后,以镇江高新区为例进行了探索分析,以期为所有高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8,(12):234-237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振兴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其创新实力强弱影响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的实施进程,而高新区肩负着引领城市群创新经济发展的重任。在遵循区域创新体系结构运行规律基础上,结合高新区创新系统特征设计了四维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14个国家高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高新区的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园区同质低水平发展现象正逐步改善,而且湖南"抱团式"发展成效显著,但东湖高新区龙头地位依旧突出,群内高新区创新能力两极分化趋势明显。最后,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方面,提出强化城市群内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南宁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利用广西丰富的生物资源,发挥独具优势的生物技术,重点发展生物工程及制药产业,并形成规模优势做大做强。如今,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已成为南宁高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并通过产业集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推动南宁高新区的"二次创业"。目前,南宁高新区正在建设南宁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的21个重点产业园区。该园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天津滨海高新区第一家,且由企业创办的专业孵化器,只装"萝卜"的中天孵化创造了个性化服务的经典。在中天通信信息产业专业孵化器(下称"中天孵化器")揭牌仪式上,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说:"希望中天通信信息产业专业孵化器在高新区招商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在高新区自主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成为高新区孵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并从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园区配套设施、产业结构、招商引资、人才等方面剖析了广西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广西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