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应当以怎样的历史价值取向认识和推动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78年至2005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行了27年,伴随着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经济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一方面现代化的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另一方面社会进程的种种矛盾也更为复杂和尖锐。因而对于改革就难免争议,至少在对改革的共识上会产生严重的困难:要不要继续改革?以怎样的历史价值观推动改革?以何种历史价值标准评价已经发生的改革?等等,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同时又是社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驰  吴清萍 《经济论坛》2006,(20):20-21
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能源。能源对人类社会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能源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其次是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其对能源需求的满足程度,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规定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张政委,吕子安,2006)。  相似文献   

3.
宋丽娜  Simon  Appleton 《经济学》2007,6(4):1339-1358
本文旨在通过个人对其生活各个方面满意度的自我评定来测定中国城市社会的稳定性及其决定因素。本文使用的数据具有中国城市社会的代表性。本研究所得的主要结论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会降低人们的不满情绪,从而减轻了社会政治的不稳定性;在收入可持续增长时,仅收入分配不均一项指标并不一定导致不稳定;给予人们一定的政治空间,鼓励人们提高社会与社区的参与意识亦会提高人们的满足感;良好的家庭生活与社会关系网络会化解人们的不满情绪;在控制诸种可观察到的变量后,共产党员依然具有较高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共有制?它与公有制有何区别?随着合营经济、合作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议论起什么是共有经济的问题。其实,共有经济在我国已出现近40年,但人们很少注意研究它,很少将它称之为"共有制",而总是习惯性地称其为"公有制"。如今,在合营企业和股份...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人力资源及其创造性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及智业为支柱的经济。它强调知识和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在产业结构方面,高科技产业及其智业将成为这种经济的主导或支柱。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生存与生活方式,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6.
《财经文摘》2010,(7):46-47
“智能城市”这一关于人类生活环境高科技化的概念正在全球流转,并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类生活的未来图景究竟怎样?可以把城市和地球打扮成什么模样?智慧城市什么样?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哈马德·图埃认为,每个国家的城市将会因为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美好。他说,未来的城市会更加地高效,信息通信技术能够进一步改进公共交通的方式,同时也能让行人了解更多的出行信息;未来的城市环境将变得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7.
我们面对大好的经济形势,也要正视经济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宜解不宜结。化解经济矛盾,就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不稳定因素为稳定因素。1995经济运行有哪些矛盾?怎样化解这些矛盾?我建议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的正确决策,从调整宏观调节对策上找答案。宏观调节对策之一化解紧缩货币同经罚运行良性大记耳的矛盾今年4月7日,央行一位副行长提出:“今年中国人民银行要认真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提出:“今年货币供应增长监控目标要低于经济增长与物价…  相似文献   

8.
沈居安 《商周刊》2013,(10):57-57
“乱世藏金,盛世收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投资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多样化特点,股票、债券、地产等让不少人获利颇丰。然而,有没有这样一种投资方式,既能实现物品的保值升值,又能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涵养呢?答案是肯定的,而收藏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数码摄像机(DV)和数码相机(DC)同为数码影像产品,但两者的发展却迥然不同。DC近3-5年步入高速发展期。人们对DC不再陌生。DC甚至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必备的数码产品;而DV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远不如DC,同是数码产品为什么DV却受冷落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三个: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山区、平原、高原、盆地地形复杂;实现保障每个地区正常供电,架空高压线路常年暴露荒野饱受风雨、雷电等恶劣自然环境的侵蚀和洗礼,高压电线是否可以安全运行?如受到暴雨雷击会产生哪些危害?对人们生活环境造成哪些损失?目前高压输电线路在我们电力系统中发展还未成熟,属于薄弱环节。如何避免暴雨、雷击使之高压输电线路跳闸是我国电力系统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经济论文如何选题关国培所谓选题,就是指选定研究的题目。那么,近些年来,我在进行选题过程中又是从那些方面着手呢?一、注择经济生活中人们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作为研究题目。现阶段,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由于是处在新旧体制相互交...  相似文献   

12.
李彦宏 《商周刊》2012,(1):74-75
对于网络技术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我想是非常清楚的。很多人都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过去这些年,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各个方面带来的深刻、不可逆转的变化。以前有人问我,如果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政策更严的话,会不会出现互联网趋势的大逆转?不会的。没有人可以stop,没有人可以阻止网络大潮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我们今天很多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十年前大家是想都不敢想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咨询》2008,(1):48-52
问题的提出 1978——1988年的11年,是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蒸蒸日上的11年,也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推动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的11年;1988-2001年的14年,虽然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14年,但却是中西部绝大多数农村凋敝和农民生活艰难的十四年。十四年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占了28年改革进程的一半;9亿多农民不是一个小数字,占中国人口的70%多。在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会出现大范围、多人口、长时间经济凋敝和生活艰难呢?这是不能不反思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前20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宏观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世纪头20年的经济建设宏观布局中,要抓住现代化进程的重点,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繁荣农村经济;调整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均衡点,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磨合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紧扣经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优化发展与改革的聚合点,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弊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建设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国的建设行业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气象;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作者从事电气工程多年就电气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预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孝兵 《经济学家》2003,(5):98-104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其实质和意义在于:利用市场机制来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以提高效率;依靠社会主义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以实现公平。随着经济起飞在中国的实现,经济生活中那些非技术、非物质的要素向人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我们现在越来越清楚,一个合理的经济伦理系统,不仅是给经济活动以道德性的辩护或限制,而且是内在于经济生活、促成经济健康发展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不少会计人员做假账,出具虚假报告?为什么有大量的贪污受赌、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活动以及腐败现象发生?如国内银广厦和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都让人深省让人忧。笔者认为这些案件的出现原因很多:法律不全,执法不严,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人们的道德标准下滑,真假、是非界限模糊,导致了不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我们想写一部怎样的《中国经济通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作者在12卷本《中国经济通史》)撰稿人会议上发言的一部分。他首先通过讨论何谓"中国经济通史",提出了他对中国经济通史的对象和内涵的见解:空间上包合整个中国,时间上从远古直到经济运行最近阶段结束之日,以经济学方法顺时地分析社会经济生活整体的发展过程。这实际上为称为中国经济通史的书立了一个标准。接着,进一步讨论了撰写中国经济史实6个关系的处理,论证了这部书内容的涵盖面和侧重点。作者的新意在于:中国经济通史不仅要写生产,而且要写生活;分析生产时,既要注意生产关系,又要注重生产力,全书以生产力为主线;分析生产力发展时,既要考察社会环境,还要顾及自然环境;在分析影响生产发展的社会环境诸因素时,要特别注重国家经济行为;在叙述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要描述经济的地区结构变迁;既要看到经济发展中的事物,更要写出人的自觉活动,使读者了解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又是人们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2010,(7):91-91
过去,人们在拥挤的公共集市上讨价还价;现在,人们在易趣网上购买收藏品。购物的形式虽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着改变,但人们疯狂购物的冲动是否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追求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而住宅小区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状态,所以住宅小区的环境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开始追求与自然融合的精神享受,为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绿色小区”的概念就应运而生。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浅谈一下住宅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