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第一代农民工的相继归乡,第二代农民工迈开了他们的进城步伐.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梦”比第一代农民工更为执著,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他们成为更易于市民化的群体,因此如何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群体,最终实现市民化是当代城市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主要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第二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他们在社会融入与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终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由此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化与社会关系,逐渐形成了具有社会转型特点的社会歧视现象,特别是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歧视的主体有政府、公务员和城市居民,歧视的内容有经济、非经济和政策甚至人权.歧视农民工的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是继续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我们应该努力消除之.棉花季节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作用不可忽视,每年的拾花季节他们都会不远千里的来到祖国的西部边陲.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大多是农闲时节的农民,他们有着共同的称谓:"农民工"他们来到城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遭受不平等的待遇,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利益谁来关注.他们的权益如何保障?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关系到这个群体城市融入的问题.依据对建筑业农民工群体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探讨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如何建构了农民工群体的归属感问题.对社会认同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宏观制度结构因素对群体的身份地位的作用和影响,还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制度设置是如何建构成员对群体的依附、归属并建构出群体边界的问题.只有改善农民工的劳动条件,提高他们的保障水平,这个群体才有可能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4.
<正>大批农民工不愿意再给别人打工,辛苦奔波,居无定所,而是希望就地取材或者回家创业。他们该如何少走弯路,少交学费,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他们该如何积累经验,积累资金,尽快做好创业前的准备?他们又该如何经营,克服困难,在市场竞争中努力生存,发展状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政策的不断改革深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发展进程及对当前城市生活的满意度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已有了很大差异,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与权益保护依然使他们处于社会生活的特殊地位,文章基于当前社会福利政策视角,就农民工当前的职业、教育、个人及未来选择等方面,梳理当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并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行动取向更突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利益诉求也格外明显,他们想要定居城市,却避免不了身份认同的尴尬。如何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与城市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关键所在。从经济、文化、政治维度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遭遇的挑战,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建构了三个维度上农民工参与平等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种珮韵 《商》2015,(2):9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农民工群体的自然代际交替,新生代农民工开始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不仅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和生活经历,而且比第一代农民工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和更高的生活期望,也要求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渴望融入城市生活,然而现实中他们却面临着各种困境。城市社区作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组织载体,如何通过这一重要场域的完善来改善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户籍制度的隔阂及其附加福利将他们排斥在城市的边缘,阻碍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共同体"理论的视角,探析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产生的种种障碍,进而探讨应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户籍障碍难题。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关切。本文简要介绍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特点、构成及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企业如何该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王世斌  兰玲 《商场现代化》2008,(15):381-382
农民工流入地政府对农民工实施补偿教育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现实意义。如何保障流入地农民工的补偿教育?一是应从国家层面给予农民工"国民待遇",二是农民工流入地政府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农民工流入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可以把农民工补偿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因为农民工补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第二代农民工",因此补偿教育内容应以技能教育为主。  相似文献   

11.
徐拯 《商业时代》2012,(7):116-118
随着代际的更换,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部分,他们在城市化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陷入"边缘化"困境,这对我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充分考量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的经济、政治、文化根源,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设置有利于其发展的管理和服务模式,从而消解新生代农民工的"边缘化",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家"十一五"规划以来,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背井离乡、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进城务工让他们有了较高的收入但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如何使用。本文以浙江省永嘉县新生代农民工的理财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索当代农民工的合理理财模式,并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第二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浩 《中国市场》2011,(31):153-154
现在社会主流观点认为,第二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具有竞争力。无论是受教育状况,还是对城市生活的了解程度,他们远远胜过他们的父辈。但是,尽管第二代农民工在经济层面很快融入城市生活,但是由于制度的缺失,他们在精神层面上还未能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城市居民也远远未能从各个方面真正接受这些外来者,第二代农民工在一定程度上依旧被排斥在城市生活之外。  相似文献   

14.
王振家 《光彩》2013,(9):23-28
今年六月,网友"我不是虚构的"在某论坛发布题为《逆天民工工资单,我要去搬砖》的文章后,迅速被各大网站和论坛转发,引来网友围观并掀起热烈讨论.该文称,农民工月薪最高达14000元,最低也有5000元,瞬间秒杀一批白领.网络上连喊"鸭梨山大"的人层出不穷,同时,这份工资单的真实性也引来网友的猜测. 那么,农民工的薪资待遇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9)
现阶段,中国中老年农民工的数量近1.2亿人,这些高龄农民工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中国奇迹的诞生,但他们绝大多数现仍游走于城乡之间与城际之间,更容易遭遇到如失业、疾病、居无住所等社会风险。但就我国目前经济水平,政府组织实施针对城市高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只能坚持"保基本"的方针。本文认为,我国应先针对城市高龄农民工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的专项救助制度,设立专门社会救助基金,重视机构管控同时加大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也使农民工对城市社会救助认知提高。后再适时将其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全国性的高龄农民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就是农民工,这一问题在我国对外出口增长急剧下降的背景下开始凸显,大量的农民工伴随着部分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破产开始返乡,由农民工转变为农民.他们大多数是农村富裕劳动力,是农村的精英,却陷入了困境.在宏观经济研究中把农民工问题放到突出位置,有利于找到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多,他们的理财观念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如何打理好手中的财、过上更好的生活,成为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务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德化县的浔中镇与汤头乡为对象,以抽查问卷方式探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理财现状,分析他们在理财过程中的特点与问题,并提出若干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3):78-80
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民工潮"的出现,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举家流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到城市生活、学习。随之而来的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问题变得至关重要,他们能否真正融入城市,对推进城市化进程、稳定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在蓉的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状况,发现他们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在城市文化接纳、归属感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一定缺失。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如何去推动和陪伴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等建议和颁发。  相似文献   

19.
邹君华 《商》2014,(18):22-22
农民工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农民工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基本素养和工作技能,提高他们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文章阐述了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必要性,农民工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如何大力推进农民工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20.
以科尔曼(James Coleman)的理性选择理论为指导,并将理性分为生存理性、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结合对武汉市农民工健康及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的数据,从农民工主体的角度,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探讨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农民工能够获得越多的比较收入,越愿意选择永久性迁移;农民工对新环境的适应性越强,能够获得的资源越多,越愿意选择永久性迁移.而"原居住地自然灾害情况"和"原居住地区类别"所构成的生存理性,对农民工的永久性迁移意愿则不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